海軍目前正在分析機身、瞄準系統、人工智慧賦能感測器、新型武器和發動機技術,以便設計出新型的六代機,使其與F-35一同服役並最終取代F/A-18。
這一稱為"下一代空中優勢"的海軍專案現已超越了純粹概念的階段,並開始探索著試製原型系統和機身,以便在2030年及以後部署新型、第六代航母艦載戰鬥機。
對各種備選方案的分析工作預計在今年可以完成。但就目前來看,最終方案應該會充分利用近期既有的技術(例如:尖端武器、感測器以及隱身配置的新改型或升級型號),或是允許適當延長專案時間以待革命性技術的出現。
對六代機進行預期決策,有助於在不同技術方案的選擇方面實現平衡,例如:即將具備作戰可用性但成熟度依然未知的各種前景不錯的新武器和技術。
海軍研究生院有一篇論文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延遲六代機的研發直至真正出現突破性技術,與此同時大力發展既有、可升級平臺的先進改進型號,這樣是不是同樣/甚至更為有效?其結論是:既有平臺的最佳改進型與可能在今後10年左右的時間內研製成功的全新平臺相比,其效能差距可能並不明顯。
在綜合考慮諸多因素之後,海軍最終決定要"兩手抓",即:既研製新機身,又儘可能地對既有平臺進行改進。該方案具有一定的先天優勢,因為軍工行業已經在使用新近設計、且隱身效能更好的機身來建造六代機的原型。人工智慧技術已經投入使用;遠端感測器技術也已成熟;瞄準技術不斷髮展;無人機的自主操作能力也在不斷提升。因此,充分利用現成的技術製造一款適應近期作戰需求的飛機是可以實現的。
此外,海軍也一直在盡力為舊有平臺延壽,例如:F/A-18服役壽命延長計劃。海軍已經通過該計劃將飛機的初始計劃飛行時數從6000小時延長至8000小時,若採用新機身和尖端航電裝置,海軍有望將F/A-18機隊的服役壽命延長至10000小時。
海軍官員稱,這些升級意義非凡,可以使F/A-18的戰鬥效能適應未來戰爭的需求。升級後的F/A-18可以使用新的導航技術、數字儲存裝置、任務計算機、頭盔指示系統、電子掃描陣列雷達以及名為"紅外搜尋與跟蹤"的先進瞄準感測器。
道路千萬條,六代人工智慧第一條
眾所周知,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為技術進步提供了最具決定性的框架。"智慧感測器"可以利用人工智慧強化演算法,在1毫秒的時間內收集、分析和整理巨量的戰鬥資訊。基於加速實時分析技術的人工智慧戰鬥決策輔助技術可以減輕人類決策者的"認知負擔"並幫助其處理大量資料。
雖然人工智慧技術正在快速地向著能夠辨識和整理"主觀資訊"的方向發展,但是許多決策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依然是人類所獨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