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以前寫過一篇題為“小國為什麼不能擁有戰略轟炸機”的文章,其實究其本質戰略轟炸機和洲際導彈都屬於遠端戰略性武器,擁有這兩種武器的前提是擁有核武器。阻礙小國擁有這類“重器”的因素只有三個:需求、技術、錢。說實話,戰略類武器無論從哪個角度去看都不是小國“配”擁有的,無論是政治還是財力對他們來說都是巨大的壓力。到目前為止,世界上擁有完整洲際導彈技術的國家只有美國、俄羅斯、法國和中國。朝這個國家暫時不清楚,印度只有遠端彈道導彈,而英國則根本沒有自己的洲際彈道導彈。

需求

洲際導彈從字面理解就是射程超過8000公里的遠端彈道導彈,對於這種技術水平高、造價高的導彈都是配備核彈頭,因為不可能花費1億美元把1噸的TNT炸藥投送到8000公里以外。既然是配備戰略性武器,那麼全世界擁有核武器的國家美國、俄羅斯、中國、英國、法國、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朝這9個國家,而其中擁有氫彈的只有美國、俄羅斯、中國、英國和法國。所以僅從投送需求上講,世界上只有這9個國家擁有洲際彈道導彈的需求。

另外,在當今國際政治舞臺中,真正具備國際影響力的國家只有中美英法俄,其餘國家無論是衝突還是利益都是侷限在地區性的。上述提到的9個國家中,印度和巴基斯坦互為敵對、以色列和中東阿拉伯國家敵對。所以其實即便他們擁有核武器,但是並不是一定要擁有洲際打擊能力,印度烈火-5可以完全覆蓋巴基斯坦境內、巴基斯坦“沙欣-2”可覆蓋幾乎全部印度戰略地域、而以色列“傑里科-3”遠端彈道導彈也可以完全覆蓋中東和東非地區,至少現在是完全滿足自己的實際需求。當然了,他們確實有研製洲際彈道導彈的目標,畢竟擁有洲際打擊能力可以提升自己的國際地位和話語權,但是洲際導彈的技術水平比中遠端導彈要高,他們目前還沒有這個實力。

印度“烈火-5”遠端彈道導彈

技術

洲際導彈由於具備大載荷和超遠射程的特性,再加上生存能力的問題,這樣對於火箭發動機和制導技術有很高的要求。下圖為美國LGM-118“和平衛士”洲際彈道導彈戰鬥部母艙,一共出現了4枚熱核彈頭,而該導彈最高可攜帶12枚核彈頭,這就涉及到一個多彈頭多目標技術。在火箭上有個叫“一箭多星”的技術,就是一枚火箭帶好幾個衛星上去,印度之前有一次“一箭108星”,但印度的這108型基本都是同一軌道依次釋放,而洲際導彈使用的多目標技術是要求多軌道釋放(核心技術為末端控制系統),這樣才能打擊不同的城市。所以實際上,到目前為止實際仍然只有中美俄法擁有生存能力極強的“多目標重返大氣”技術,也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最大打擊效果。

在制導方面,彈道導彈的制導技術都是基於慣性制導後以天文星光、衛星定位技術進行輔助。由於洲際導彈射程太遠,慣性制導在制導過程中會產生累計誤差,這就要求慣性的制導的核心部件陀螺儀必須精度高,只有這樣才能儘量降低慣性累計誤差。下圖為LGM-30“民兵-2”洲際彈道導彈的制導艙,最上面那個圓球就是陀螺儀。但是高精度陀螺儀本身研製和加工難度極大,美國LGM-118“和平衛士”AIRS系統中的陀螺儀19000個獨立部件組成,其內部的3個加速度計每個造價30萬美元,製造時間6個月。正是依靠高精度的陀螺儀,“和平衛士”的圓概率偏差達到驚人的90米,重新定義了“高精度”。

如果90米出現在一枚射程500公里的短程彈道導彈上真不是什麼問題,但“和平衛士”的射程達到14000公里,要知道蘇聯俄羅斯的同類產品的圓概率偏差都在300米以上,高精度對打擊地下發射井具有很關鍵性的因素。下圖為一枚50萬噸級的熱核彈頭爆炸後的超壓變化值,1.4公里左右超壓就衰減到30PSI,而地下發射井能抗100以上,只有投放精度高才能用超壓才能衝破地下發射井的工事,如果偏差太大超壓衰減明顯根本無法撼動堅固的發射井。

另外,洲際導彈的火箭發動機、外殼等等都是隱含極高的技術含量。可能有朋友說外殼?沒錯,火箭導彈的外殼可不是一塊不鏽鋼卷個圓筒就可以,洲際導彈為了提高射程和有效載荷一般要減輕自身重量,所以不會去用鋼這類密度大的材料。蘇聯時期使用高強度的鎂鋁合金,而法國直接用石墨聚醚醚酮碳纖維。不是說不能用不鏽鋼,要是用了不鏽鋼只能帶一兩百公斤的載荷那還有意思嗎?

經濟

洲際導彈從設計到製造到配套裝置等等都是耗費巨資,不管是什麼型別的洲際導彈都不是能單獨作戰。比如俄羅斯SS-24“手術刀”列車機動洲際導彈,每個導彈團配備1列8節車廂+3節車頭組成的導彈列車,除2節車廂攜帶導彈之外,其他的還有電源車廂、測控車廂、指揮通訊車廂、生活車廂組成。而公路機動洲際彈道導彈除了導彈及其發射車之外,還需要有通訊指揮車、測繪車、氣象保障車、後勤保障車輛、安全護衛車輛等等。

保守估計,一枚陸基洲際彈道導彈及其配套車輛、人員的成本大概在4億美元以上、而海基彈道導彈核潛艇的造價更是要達到50億美元以上。美國2012財年採購的LGM-30G“民兵3”型洲際彈道導彈價格為3300萬美元;而退役的LGM-118A“和平衛士”在為1.75億美元。這只是導彈本體價格,核彈頭另算。英國採購一套完整的UGM-133A洲際導彈及其發射系統的價格為2億英鎊。美國在“和平衛士”洲際彈道導彈計劃中總花費超過200億美元。200億什麼概念?越南每年的國防預算60億美元、巴基斯坦每年95億美元,根本不夠塞牙縫的。所以這些戰略性武器根本不是小國有資格去發展的,造的起也養不起。

回到開頭的一句話:

而英國則根本沒有自己的洲際彈道導彈。

沒錯,英國就是沒有洲際導彈技術,從發展海基戰略核力量開始英國就一直用美國的潛射導彈。美英基於深度的核專案和政治對抗的共同目的進行洲際彈道導彈交易,從UGM-27C“北極星A3”潛射彈道導彈到UGM-96A“三叉戟Ⅰ”潛射洲際彈道導彈再到現在的UGM-133A“三叉戟Ⅱ”潛射洲際彈道導彈,而英國又沒有陸基戰略核力量,所以美國的洲際導彈一直是作為英國唯一彈道導彈打擊力量。

除了上述因素之外,還有個隱含的政治問題,在目前世界“核平衡”的局面,大國並不像讓更多的國家擁有戰略核力量,所以膽子小的不敢搞,膽子大的拼著制裁的命去搞。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中國產裝備“新網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