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英國Dailystar網站題為“中國公開類似UFO的‘超級大白鯊’直升機”的文章稱,一架看起來像不明飛行物的奇異直升機在中國一次大型航展上亮相。這種被稱為“超級大白鯊”的圓形飛行器以其獨特的設計受到廣泛關注。這種設計看起來像是受到科幻電影的啟發。有跡象表明,這架直升機處於“初始設計階段”,據稱它借鑑了美國和俄羅斯的“成熟”技術。目前尚不清楚該機何時首飛, 但如果它確實設法飛上了天空,那將是有史以來第一架可執行的圓形旋翼飛機。俄羅斯和美國的團隊從未設法制造出功能全面的圓形旋翼機。

展會現場展示的“超級大白鯊”模型

“防務世界”網站則以“中國推出碟形武裝直升機”為題報道稱,在天津直升機博覽會上,展示了一種奇怪的碟形武裝直升機的模型。這架飛行器是圓形的,中央似乎有一個駕駛艙,飛行員周圍有巨大的旋轉葉片。該原型機沒有駕駛艙玻璃,但塑料機身清楚地表明了駕駛艙的位置。

除了好奇以外,對這種直升機也不乏質疑之聲。美國TheDrive網站報道稱,目前尚不清楚這種特殊設計與展板所列的其他直升機(AH-64、CH-53、卡-52、米-26)有什麼關係,這其中只有兩種是武裝直升機。文章稱,據介紹,這是一個翼身融合體設計。“超級大白鯊”確實體現出一些圓形機翼設計,但其較高、垂直的圓環讓人懷疑機身在飛行中究竟能產生多少升力。

臺灣中時電子報稱,美國專家表示,這架“超級大白鯊”號稱能在“略低於6000米高度達到時速650公里”的效能值得懷疑,它未來的發展比較可能成為高速的地效交通工具,以其快速與機動能力支援特種部隊的偵察或小型突襲行動,或作為巡邏工具。

什麼是翼身融合體?

記者在現場看到,“超級大白鯊”宣傳展板介紹稱,該武裝直升機是針對未來數字資訊化戰場設計出的一種複合式翼身融合高速直升機構型,其設計初期參考美國AH-64“阿帕奇”、CH-53“海上種馬”和俄羅斯卡-52、米-26等國際優秀成熟的直升機設計技術,在吸收各自優勢的同時,採用國際流行的翼身融合體設計和前行槳葉概念設計的一種新構型高速直升機,成功實現翼身融合體技術在直升機設計領域得到實質性的應用。

“超級大白鯊”是一種複合式翼身融合高速直升機構型

一位匿名軍事專家對記者介紹,翼身融合體目前主要應用於固定翼飛機。這種構型的特點是機翼與機身的銜接過渡比較平滑,兩者之間沒有明顯界限。這樣設計的優勢在於減小了浸潤面積,進而降低機體與空氣的摩擦阻力,非常有利於亞音速飛行,因為亞音速飛行阻力以摩擦阻力為主。同時,翼身融合體還能增大內部的容積。翼身融合體目前在戰鬥機上應用較為廣泛,例如F-16、蘇-27等。B-2的飛翼構型也是一種翼身融合體。一些目前正在設計中的概念運輸機也採用翼身融合體。而在現役直升機中確實很罕見應用翼身融合體的。因為直升機大多沒有固定翼,談不上機身和機翼的融合,即便有小型短翼產生一定升力,也沒實現真正融合。

在直博會現場,該飛行器研製單位的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目前公開的“超級大白鯊”靜態模型和結構圖並未展示這款高速直升機的武器掛載方式。記者從現場了解到,該飛行器將採用在機身兩側加裝短翼和武器掛架的方式來掛載武器,這與目前主流武裝直升機短翼掛載武器的方式相同。但考慮到空氣動力學方面的因素,“超級大白鯊”短翼和掛架的形狀設計會進行特殊處理和優化。

先進還是復古?

該武裝直升機形似飛碟,看上去很“科幻”。這種圓形的旋翼飛行器之前就有人研究過,也可以說是一種復古設計,但之前的飛碟式飛行器都不太成功。據TheDrive網站報道,早在二戰期間及上世紀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西方國家就設計出多種可垂直起降,使用圓形飛行平臺的飛碟式旋翼機。此後飛碟概念一直是飛行器設計中的一個令人感興趣的主題,但到目前為止,在實用的飛行器方面幾乎沒有成果,主要問題是升力不足以及飛行時不易保持穩定。

冷戰期間,美國軍方曾研發一種名為“阿芙羅飛車”的飛行器樣機。“阿芙羅飛車”直徑1.5米的中心圓孔處裝有124個葉片構成的渦輪風扇,由3臺渦噴發動機驅動,上層有兩個氣泡式獨立座艙,下方還有3個輪式起落架。不過,最終該專案以失敗告終。

“阿芙羅飛車”的飛行器樣機

美媒稱,“超級大白鯊”的研製方宣稱,最終設計可以到達略低於6000米的高度,最高時速達到650公里。考慮到現有類似工程的例子,這些說法似乎很值得懷疑。當然不排除中方使用先進的升降風扇系統來提高低速以及平飛的穩定性,但要使這種配置在這種大型飛行器中穩定工作,將會極具挑戰。

中國專家表示,目前各國確實都在研製新型直升機平臺,增大速度和航程以及強調隱形效能確實是受到關注的幾大發展方向。但從機體設計上看,大多比較傳統,這也符合循序漸進的科學規律。專家對於直升機外形的顛覆性改變,仍持保留態度。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即便殲-20攜帶6枚空空導彈也足夠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