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結束,進入冷戰後,能與美國平起平坐一爭高下的只有蘇聯。為此蘇聯成為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的對手和一心想要整垮的目標。經過數十年的努力和蘇聯自身的不爭氣,終於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龐大的蘇聯轟然倒塌,十五個加盟共和國紛紛獨立,自成國家。這樣就產生了蘇聯龐大“家底”的繼承問題。其實蘇聯以軍事工業為主的家底遍佈各個加盟共和國,但主要在俄羅斯和烏克蘭,其中絕大部分俄羅斯繼承,烏克蘭僅次於俄羅斯,繼承了整個蘇聯家底的三分之一。
雖然只有三分之一,但對於剛獨立的烏克蘭來說是相當豐厚的,僅核武器一項就立馬讓烏克蘭成世界第三大擁核國。那麼,當初烏克蘭的家底到底有多少、有厚實呢?
獨立時的烏克蘭有6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在獨立的十五個加盟共和國中僅少於世界第一的俄羅斯,在歐洲位居第二,而且土地十分肥沃,是世界第三大糧食出口國,有“歐洲糧倉”的美譽,農業產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兩成。且有十分豐富礦產資源。人口5000萬的烏克蘭,卻有800多所的高等院校,教育資源十分豐富,人口受教育程度居世界前列。
跟繼承蘇聯主體的俄羅斯相比,烏克蘭繼承的國民經濟部類齊全,平均水平並不亞於俄羅斯。而且按照蘇聯產業總體佈局,大量的機械、造船、電子和化學等高技術含量的工業烏克蘭都有。所以,剛獨立時的烏克蘭,坐擁職工為300萬人的3594家軍事工業企業和職工140多萬人的700家直接從事武器生產的企業。這些企業包括火箭、大型運輸機、軍用艦艇、裝甲車輛等陸海空各種裝備。
更令人羨慕的是,烏克蘭坐擁科技實力雄厚以軍工為核心龐大的科研生產體系。像世界著名的安東諾夫飛機設計局、研發製造過T34、T64、T80等世界有名坦克的哈爾科夫設計局、蘇聯航母搖籃尼古拉耶夫造船廠、研製了四代蘇聯戰略導彈的南方設計局。
烏克蘭之所以擁有這樣雄厚的實力,是因為烏克蘭是蘇聯建立之初的俄、白、烏三個東斯拉夫人聯盟國家之一。加之烏克蘭出了像赫魯曉夫夫、勃列日涅夫等蘇聯前領導人,在蘇聯總體建設佈局上就有了得天獨厚的優勢。所以,就有了烏克蘭的企業、科研與國防工業掛鉤,形成了烏克蘭發達的機器製造業、燃料動力業、冶金及其他高技術行業,像火箭裝備、戰艦、導彈及航空宇宙飛船等軍工產品。
出自烏克蘭的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的老家第聶伯羅彼得羅斯克州,就有有名的“巴甫洛格勒機械製造廠”、“南方機械製造廠”,裝備研發及生產能力都很強。所以在蘇聯時期,第聶伯羅彼得羅斯克這座城市是很隱蔽的,一般人不得進入。直到勃列日涅夫去世後,地位才有所下降。
具體地說,烏克蘭繼承的蘇聯時期軍工企業門類比較齊全。
有11個飛機設計局,最有名的有安東諾夫設計局。蘇聯有名的安-124和安-225就誕生於此。對於超大型的航空器製造,烏克蘭當時能排世界第二。在設計、航空材料加工及發動機在世界上都位居前列。安-225運輸機,曾是世界上最大的飛機。
有研製生產飛機發動機的馬達西奇公司,大推力的D-18T渦扇發動機就出自此公司。還研製生產俄羅斯米-17、卡-27等軍用直升機的發動機,D-136發動機曾是世界上最大的渦輪軸發動機。一百多個國家飛機和直升機都這個公司生產的發動機。
有位於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的南方機械製造廠,蘇聯一半以上洲際導彈出自該廠,世界上發射重量和投擲重量最大的SS-18液體燃料洲際導彈,就出自該廠。此導彈問世後,曾讓西方震驚,因為該型導彈有分彈頭,能打擊一萬六千公里以外的目標。還能生產三種類型的運載火箭,獨立後的烏克蘭就是世界航天大國。
造船等行業也相當發達,蘇聯30%的船都在烏克蘭生產,俄羅斯現役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就是烏克蘭製造,還有瓦良格號,就是現在中國在此基礎上建造的遼寧艦航母。還能生產作戰用氣墊船,其技術也很發達。還能生產坦克、裝甲車,當年有名的T64坦克曾領先世界。
值得一提的是,烏克蘭的焊接技術全球一流,其技術在世界上無人能超。當年蘇聯宇宙飛船焊接就使用烏克蘭巴頓研究所的太空焊接技術,現在美國依然採用巴頓研究所的焊接技術,用於國際空間站。
後來烏克蘭發生的事情,大家都很清楚了。
因為烏克蘭有如此豐厚的家底,讓美國等西方國家羨慕嫉妒恨,更讓它們擔心,尤其是俄羅斯對烏克蘭投向西方造成俄羅斯軍事核心技術的外流,深感憂慮。所以,俄羅斯積極推動烏克蘭銷燬核導彈,烏克蘭便與美英俄一起簽訂了自毀長城的《布達佩斯協定》。在1992年,銷燬了176枚彈道,銷燬176個核彈發射井,還銷燬了1272枚核彈頭,從此俄羅斯及美國再無憂慮。可是,從此烏克蘭失去了與美國、俄羅斯等國討價還價的資本,處在了任人宰割的境地。
加之寡頭執政,時局動盪,改革失敗,經濟不景氣,使軍工產業從一度停滯到經歷二十多年變賣,烏克蘭在軍事裝備領域的優勢,已蕩然無存。軍工企業被兼併,一些專家退休,民眾對帶有蘇聯印記東西的反感,導致對蘇聯時期的烏克蘭裔專家極不重視。基輔街頭一名老人被警察歐打,這個老人竟然是安-225運輸機的設計師之一。還有安-225運輸機專案的首席設計師兼安東諾夫設計局總設計師佩特羅·巴拉布耶夫,就因為對烏克蘭航空企業的重組不滿,2005年辭職,兩年後病逝。
窺一斑而知全豹。由此就可知烏克蘭為什麼混到現在這個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