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瑟C-96軍用手槍,口徑7.63毫米,是把百年老槍了,本文作者對其非常熟悉,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還在駐地派出所民警那裡把握過此槍,是10發彈倉壓彈的那種,民間稱其為“駁殼槍”,木質槍盒油漆斑駁,早已破舊,但依然可以抵肩射擊。
由於已沒有了原廠生產的7.63毫米子彈,派出所民警配發的是中國產51式7.62×25毫米手槍子彈,儘管口徑相差了0.01毫米,但照樣能正常從10發彈倉的毛瑟C-96軍用手槍中發射,與當時已配發民警的54式7.62毫米手槍子彈可以通用,非常巧妙地解決了老舊駁殼槍的子彈來源問題。
駁殼槍的有效射程,據搜狗百科介紹是50米,槍長0.29米,槍重1.16公斤,握在手中,不僅感到沉重,而且也很大,與同期裝備民警的中國產54式手槍相比,不但體積大,而且也要重許多,只是子彈比彈匣供彈的54式手槍多了2發而已,因此駁殼槍事實上並不好使,死沉死沉的,全然沒有影視劇中使用者的那般瀟灑自如。
由於駁殼槍的木質槍盒的槍口處,可以和駁殼槍槍柄部位相接駁,因此可以實施抵肩射擊,除了緩解後坐力、提高射擊精度以外,能大幅提高駁殼槍的有效射程,有效射程150米,相當於衝鋒槍的射程了。
至於駁殼槍手持射擊有效射程50米,與木質槍盒接駁抵肩射擊時,有效射程就立馬提高到了150米,具體原因不是十分清晰;如同MG-42通用機槍,兩腳架輕機槍狀態時,有效射程800米;三腳架重機槍狀態時,有效射程就是1000米的區別相仿。
上世紀30年代初期,毛瑟公司推出了C-96軍用手槍的改進版,其最大的特點就是由駁殼槍的彈倉壓彈,改稱了機匣下方的20發彈匣供彈,在增加了火力持續性的同時,供彈也方便快捷了許多。
一把20發彈匣供彈的毛瑟C-96軍用手槍,民間稱“20響”、“盒子炮”、“快慢機”、“大肚匣子”等,當抵肩射擊時,20發子彈輸出的強大火力,貌似一把微型衝鋒槍了。
因此,盒子炮就深受缺乏衝鋒槍等步兵自動槍械的國內軍人的歡迎,成了抗戰時期與捷克ZB-26輕機槍齊名的槍械,也是令侵華日軍印象最為深刻的一把槍械,因為有許多侵華日軍死於捷克ZB-26輕機槍和駁殼槍、盒子炮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