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天下,有能力研製並且已經生產出五代機的國家無外乎中美俄。其中F22雖然面世最早,但其設計思想還是總體架構在今天依舊毫不遜色,仍然還是當今五代機“執牛耳者”。中國的殲-20“身大力不虧”,擁有強悍戰鬥力的同時,為其日後升級留下了充裕的機身冗餘度,可以說是五代隱身戰鬥機中潛力最大的。俄羅斯的T50雖然體型同樣巨大,但是失敗的隱身設計拖了後腿,綜合作戰效能甚至還不如美國的F35。
作為當今第一軍事強國,美帝不僅五代機技術領先全球,就是其使用五代機的作戰經驗也非常豐富,早就在演習和實戰中摸索總結了一套適合第五代戰鬥機使用的戰術。我軍裝備五代機的時間晚於美國,雖然具有裝備技術上的後發優勢,但中國科技水平整體落後於美國,雖然晚出生近20年,但殲-20的科技水平和F22相近,在某些效能上還有所不如,在技戰水平方面差距就更大了。所以如果未來我們的殲-20對上F22或F35,其勝負還真的難以預料。在雙方武器裝備效能差不多,戰術戰技相近的情況下,就必須藉助新的戰術和新的裝備----新型戰術即有人戰機和無人機協同作戰,新型可用於空戰的無人機。
有人/無人機協同編隊作戰
有人戰機和無人機協同作戰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潮流”作戰模式,主要是指有人戰機和無人機在資訊化、網路化及體系對抗環境下,有人戰機和無人機聯合編隊實施協同攻擊的作戰方式。在這種作戰方式當中,具備與距離雷達探測能力的有人戰鬥機充當“主力機”,而無人機則攜帶各類制導武器或各類感測器充當攻擊性“僚機”,兩者通過資訊資料鏈共享戰場資訊,在有人戰機飛行員的指揮控制開戰任務,既提高了有人飛機的生存能力又延伸了無人機的探測距離和攻擊距離,還彌補了無人機需要基地指揮,容易被對方干擾破壞的短板。
由於目前無人機的人工智慧化水平有限,還無法完全替代人的思維與判斷,因此發展有人/無人機協同編隊以應對高對抗環境下的各類威脅,快速提高現有武器裝備的作戰效率和協同能力是現階段的明智選擇。
傳統無人機和新型無人機
1、傳統無人機
自海灣戰爭後,無人機被廣泛的用於世界各區域性戰爭中的戰場偵察、電子干擾和對地攻擊,其無人員傷亡、機動靈活、使用方便、隱蔽性好、造價低廉和效費比高的優點,使得無人機迅速成為各國軍隊的“寵兒”。特別是近年來,以中國“彩虹”系列、“翼龍”系列以及美國“全球鷹”、“死神”無人機在中東戰場出色的表現,更使得未來戰爭愈發離不開這一資訊化、無人化武器。
傳統的無人機主要以戰場偵察和對地攻擊為主,幾乎還沒有可以用於空戰的無人機,這主要是因為現在的無人機主要分為兩類:一類主要負責戰場偵察、電子干擾和戰場監視任務為主,這樣的無人機也細分為兩種,一種是高空高速無人機,以美國的“全球鷹”為代表,最大飛行高度可達18000米,最大航程26000千米;還有一種是螺旋槳的小型無人機,以以色列“蒼鷺”無人機為代表,其最大速度才260千米/小時,實用升限10668米,最大航程250公里。“全球鷹”和“蒼鷺”之間的體型也是相差了7、8倍之多。另一類主要負責對地攻擊,比如中國的“彩虹-4”無人機,其可以在5000-7000米的高度,攜帶345千克的武裝對地面目標進行打擊。
無論是以戰場偵察為主也好,對地攻擊為主也好,現在投入實戰的主要無人機,最大的特點就是相對於有人戰鬥機,其飛行速度太慢,機動性差,指揮控制範圍有限,對戰場變化反應能力弱,尤其是對衛星通訊控制極為依賴,容易被敵方的反無人機手段輕易擊落,甚至是完整俘獲。2011年12月,伊朗電視臺就公開展示了捕獲完整的美國RQ-170隱身偵察無人機,據信伊朗在這次行動中使用了俄羅斯的反無人機技術。所在目前這兩種無人機都無法勝任高強度的空中作戰任務。
2、新型無人機
在70週年國慶大閱兵上,中國展出了一款攻擊-11型無人隱身攻擊機,其採用了和B-2隱身轟炸機相似的隱身外形、飛翼式佈局,可攜帶各類導彈攻擊空中和地面目標。從外形尺寸上看,攻擊-11無人機的外形較美國的XQ-47B更為流暢簡潔,其隱身效能絕對超過後者。在官方的解說當中令人深刻的是提到,攻擊-11無人機可以執行“空中突擊、壓制防空”的報道,這也從側面說明,攻擊-11肯定具有進行空戰的作戰能力。
攻擊-11無人機發展自“利劍”無人攻擊機,從此前曝光的“利劍”無人機模型上,我們可以從此推測其武器配置能力。從下圖的模型上我們可以看到,在機腹下方有兩個內建的彈艙,可以搭載衛星制導或普通炸彈,保守估計其最大載荷在800千克左右,可攜帶4枚SD-10中距導彈。但由於SD-10中距導彈的尺寸較大,龍行認為最多隻能掛載2枚中距彈。為了能夠適應空戰要求,龍行參考XA-47B後估計攻擊-11的飛行速度不會低於0.9馬赫,最大航程應超過3500千米。龍行認為,如果在讓攻擊-11執行一些傳統的戰場偵察和對陸攻擊,就有些顯示不出它的價值。畢竟中國現在裝備有分工明確,種類齊全的無人機。而攻擊-11無人機的高隱身性,高速度是之前無人機所不具備的。龍興認為攻擊-11所展現出的潛力很符合一款未來空戰型無人機,可以成為未來以殲-20有人戰機為主,攻擊-11無人機為輔的有人/無人機協同編隊作戰中不可或缺的裝備。
有人/無人機協同作戰戰術如何配置
在有人戰機和無人機協同作戰當中,有人戰機既要負責指揮無人機,也要擔負對敵攻擊任務。無人機可以擔負毒地目標的雷達探測以及遠距離空空導彈攻擊任務。一般來說,無人機數量越多,該作戰模式所產生的的攻擊威力就越大。但是指揮更多的無人機,無疑會給飛行員帶來更大的精神壓力,不利於有效發揮無人機的作戰功能。無人機的數量也不宜過少,無人機數量少其有人/無人機協同作戰編隊的攻擊威力也會小,從而無法威脅到來犯之敵。綜合來看, 一架有人戰機指揮三架無人機協同作戰,是目前比較理想的作戰系統。
在這種“一帶三”的作戰系統裡,無人機中可以有一架擔負雷達探測機,另外兩架無人機則可以攜帶中距空空導彈,可以和有人戰機一起,對來犯之敵發起超遠距離飽和式導彈攻擊。
在實際操作中,雷達探測機沒有武裝能力,應該部署於有人戰鬥機前方,而兩架攜帶中距彈的無人機應該部署在戰鬥的第一線,利用無人機隱身性好,被動接收有人戰機的指揮訊號的特點,保持無線靜默不易被敵發現,從而悄悄接近對方。這樣一來可以保護後置的雷達無人機和有人戰鬥機,二來還能給敵人以突然的打擊,給敵人造成措手不及的攻擊效果。但無人機攻擊機、無人雷達機和有人戰鬥機之間的距離易過遠或過近,太遠會導致雷達無人機無法及時發現地方目標,也不利於有人戰機迅速接敵搶先攻擊;太近則沒有充足的時間讓飛行員充分的思考而做出合理的決策,同時太近的距離也將有人戰機置於對方導彈射程之內,不利於保障有人戰機的安全。
有人/無人機協同作戰在實戰中的優勢
為了能讓大家更加直觀的看到有人/無人機協同(一帶三)戰術的巨大優勢,我們假設一場五代機(20VS22)之間的空戰來感受下該作戰模式的巨大優勢。
地面雷達或空中預警機發現敵方目標,由於對方是隱身目標,所以地面空情指揮只能確定一個大概方向,並引導有人戰機和無人戰機飛向戰區。在接敵過程中,無人雷達機開機搜尋對方目標,其他戰機則保持無線靜默。在雷達機確定目標後將資訊傳遞給有人戰機20(帶4枚中距彈和2枚格鬥彈),飛行員根據戰場情況指揮無人機搶佔有利攻擊位置。此時此刻,由於我方11無人機(帶1枚中距彈2枚格鬥彈)隱身,以及全程保持無限靜默,22(帶6枚中距彈和2枚格鬥彈)的戰場態勢感測器只能發現處於雷達開機狀態的無人機。這時候,處在戰場最前端的第一架無人機在飛行員的命令下,搶先發射中距彈。這枚中距彈雖然是從前方攻擊無人機發射的,但導彈的制導卻是雷達無人機。這樣一來在中距飛行當中,22飛行員不能發現來襲導彈,或在較近距離才能發現。
由於中距彈相對於格鬥彈來說,比較容易擺脫,這時候22發現來襲導彈並做出大機動進行擺脫,並發現無人雷達機和20戰鬥機。22重新保持航路並鎖定20,發射4枚中距彈進行超視距空戰。由於中距導彈的導引頭在末端攻擊時才會開啟主動雷達,在距離敵機較遠時仍需要22戰機的雷達制導。這時候潛伏在前方的那架發射完導彈的無人機可用最大速度衝向22,並開始做出各種動作暴露自己,吸引22飛行員的注意。這時候,20飛行員給另外一架無人機下達發射中距彈的命令。由於來襲導彈和大機動無人機的吸引,22飛行員被迫放棄對4枚中距彈的制導,並開始擺脫來襲導彈的攻擊。
22飛行員憑藉著過硬的駕駛技術,再次擺脫來襲導彈,但這時雙方之間的距離已經近到可以發射格鬥彈。22的雷達終於發現了兩架無人機,而雷達機和20則一直處於格鬥導彈的射程外。22決定發射格鬥彈,對來襲無人機進行攻擊,在雙方迎頭飛行的過程中,22飛行員心裡素質好,但也難免一頭冷汗,雙方越來越近的距離意味著離死神也會越來越近。而無人機則沒有這種憂慮,它們只是執行飛行員的指令,飛行員可以在安全距離上思考選擇最佳攻擊時間。在相當近的距離內,無人機和22都發射了格鬥彈,22的發射的格鬥彈成功擊落一架無人機,22則再次憑藉過硬的軍事技術,再次躲過4枚格鬥彈組成的“死神的鐮刀”。
倖存的無人機由於發射完所有導彈只能返回基地,這時候20重新殺入戰場,並直接發射4枚中距導彈對22進行超視距攻擊。22也在此時發現並鎖定了20,發射了僅剩的2枚中距彈。由於20發射的中距彈時雷達無人機制導,所以20可以進行大機動擺脫22雷達的鎖定。面對越來越近的來襲中距彈,22不得不放棄對20的雷達照射,改為引導中距彈擊落了正在返回基地的無人機,同時進行大範圍機動。好不容易擺脫4枚中距彈的攻擊,22飛行員還未喘口氣,20緊跟著殺到,發射2枚格鬥彈將其擊落。
在這場假設的空戰當中,20有人戰機和11無人戰機的配合,使得其對22戰機的攻擊視窗多達5次,每一次機會都有可能幹掉22;而22戰機最多擁有3次攻擊視窗,並且這些機會都由於20飛行員控制無人機而被幹擾掉了。在這場空戰中無人雷達機功不可沒,正是由於它的存在,20戰機可以提前進行機動擺脫中距彈的截殺而不必一直用雷達保持對22戰機的照射,22戰機由於必須為中距彈制導,實施機動較晚,增加了擺脫來襲導彈的難度,最終報憾被20和11聯手擊落。由於篇幅有限,這場假設的空戰並不嚴謹,但我們仍然可以看出無人機和有人戰機配合所產生的的巨大威力,以及對單一有人戰機所產生的壓倒性優勢。
總結
當然,以美英為代表的少數世界空軍強國也正在加緊研究有人/無人機協同作戰並取得非常大的成果。2007年英國利用一架改裝的“狂風”F2戰鬥機成功指揮3架無人機進行了協同作戰。2015年美國空軍實驗室正式啟動了“忠誠僚機”自主作戰概念研究,並投資了“女戰神”和“灰脊鯊”兩個無人機專案。在今年3月份,XQ-58A“女武神”驗證機首飛成功。該型無人機採用與第五代戰機相同的隱身外形,內建彈艙最大掛載272公斤的武裝,包括小直徑炸彈和空空導彈,飛行距離超過4800公里,可以充當F-22或F-35等第五代隱身戰鬥機的彈藥庫,對空中和地面目標進行打擊。在更早的2017年1架F35指揮4架無人機,和8架擁有預警機支援的F22戰鬥機進行空戰,原本會認為F35被F22“血虐”,結果F22全部被其擊落,打了個0:8,F35有人/無人編隊無一傷亡,震驚全世界。
總之,作為適合未來空戰形式的新型戰術,有人/無人機協同作戰是一個混合編隊的複雜過程,需要綜合應用大量先進技術,要達到在戰場實際應用還需要大量的理論研究和工程實踐。從這方面看,中國GJ-11的出現,已經讓中國走在此項戰術的前列。中國應該圍繞20和11,儘快實現有人/無人機協同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