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自從今年9月25日,中國首艘075型兩棲攻擊艦在上海滬東中華造船廠舉行下水儀式之後,兩棲攻擊艦的話題討論就愈演愈熱。不過,要了解075的真正能力,我們還是必須從這一特殊艦種的起源說起。

儘管在很多資料中,太平洋戰爭時期的日本陸軍特殊船“神州丸”和“秋津丸”被認定為兩棲攻擊艦的雛形。然而,首先這兩艘船在實際運用中,仍以攜帶釋放“大發艇”的傳統平面登陸作為主要作戰樣式;另外其搭載的艦載機主要以偵察、聯絡和觀測為主,僅具備極其有限的空中支援能力,現代意義上兩棲攻擊艦的垂直投送能力更是無從談起,而“神州丸”在後期甚至實質上喪失了艦載機使用能力,所以這個“雛形”確實很不完善。

哪怕是外觀已經很航母化的“秋津丸”,依然不具備現代意義上的垂直登陸能力

真正開始具備現代特徵上的兩棲攻擊艦,要從美國海軍戰後改裝的三艘“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後全新建造的“硫磺島”級算起,後續的“塔拉瓦”增加尾部塢艙和車輛甲板之後,基本奠定了當代兩棲攻擊艦飛行甲板、機庫、塢艙與車庫的普遍佈局。

美國海軍早期的兩棲攻擊艦,是以一艘“博格”級輕型航母和三艘“埃塞克斯”級艦隊航母改裝而來,此時的兩棲攻擊艦,以其搭載直升機的垂直登陸能力為絕對主要的投送手段,並延續到了後續的“硫磺島”級。這些早期兩棲攻擊艦,由於不具備艉部塢艙,其最主要的作戰方式就是依託艦載直升機進行的垂直登陸形式,它們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實際上是搭載運輸直升機的直升機航母。

其後的“塔拉瓦”、“黃蜂”到現在的“美國”三型,其主飛行甲板佈局又與“硫磺島”級有著很強的繼承性,除“塔拉瓦”級開始加入的艉部塢艙之外、短距起降/垂直著陸飛機的誕生,則是美國海軍兩棲攻擊艦重新“固定翼航母化”的重要因素,所以在筆者看來,美國海軍的兩棲攻擊艦,屬於從其大戰末期及戰後早期艦隊航母分離出來的分支,是航空母艦的特定功能性演化;相比於戰後獨立路線發展的美國海軍船塢運輸艦和船塢登陸艦來說,以直升機為主、同時具備短距起飛/垂直著艦戰機的航空能力,是目前美國海軍兩棲攻擊艦的絕對側重點。

“硫磺島”到“黃蜂”再到“美國”,美國兩棲攻擊艦呈現繼承性很強的的飛行甲板總體佈局

相比於耗資巨大的正規航母來說,本世紀以來,兩棲攻擊艦的保有國就相對較多,而目前又以歐洲-北約系國家為主。相對於美國的兩棲攻擊艦發展路徑,其餘國家則各有不同。以義大利海軍為例,從上世紀80年代的“加里波第”到本世紀初的“加富爾”兩型輕型航母,再到最近剛剛下水的“的裡雅斯特”號兩棲攻擊艦,其飛行甲板核心設計均是以艦艏滑躍跳臺保障短距起飛/垂直著艦的固定翼戰鬥機的設計思路。

而從“加里波第”到“加富爾”再到“的裡雅斯特”,三型艦從純粹的輕型航母,一步步增加其兩棲作戰等多用途能力,最終發展成為具備輕型航母功能的兩棲攻擊艦,這種發展路徑,筆者將其劃分為“輕型航母多用途化”的代表。

仍為輕型航母總體構型的“加富爾”已經具備了初步的兩棲投送能力

“的裡雅斯特”兩棲攻擊艦則是義大利海軍輕型航母多用途化的巔峰

而符合這一設計思路的,還有西班牙海軍的“胡安·卡洛斯一世”級戰略投送艦,以及該艦的一系列出口衍生型號。對於西班牙海軍來說,具備艦艏飛行甲板滑躍跳臺的“胡安·卡洛斯一世”級,是其在“阿斯圖里亞斯親王”號輕型航空母艦退役之後,僅有的能夠搭載短距起降/垂直著艦固定翼戰機的艦船。

“胡安·卡洛斯一世”醒目的艦艏滑躍跳臺仍然顯示其將為短垂固定翼艦載機服務

對於這些國家來說,一方面依託“F-35B擴散”,其“輕型航母多功能化”後誕生的兩棲攻擊艦,其航空作戰能力不降反升;另一方面,由於將此前輕型航母、船塢登陸艦等功能合而為一,在海軍艦隊的採購建造、日常維護保養以及使用靈活性上,又有著較高的價效比,對於這些軍費開支較為有限、預想作戰強度較低的國家來說,實在是一個十分吸引人的選擇。

“F-35B擴散”使得這些輕型航母多用途化的兩棲攻擊艦制空能力不降反升

在現代兩棲攻擊艦當中,除了以上兩類側重航空並且仍舊考慮搭載固定翼艦載機的之外,還存在著另一些僅搭載艦載直升機的型別。這些兩棲攻擊艦之所以設計成這樣,或是由於使用者國海軍正規航空母艦已經能夠滿足需求、或是因為使用者國沒有裝備短距起飛/垂直著艦的固定翼飛機、或是使用者國並不需要搭載固定翼艦載機的小航母等等。

對於這些使用者來說,兩棲攻擊艦的最大意義,是在傳統船塢登陸艦的基礎之上,特化增強直升機起降能力,以滿足提升垂直登陸效能和有限航空支援的需求。這一“傳統登陸艦航空能力升級”指導思路下的典型產品,莫過於法國海軍的“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一來法國海軍長期滿足於保持一艘“戴高樂”號核動力彈射起飛航母,二來法國也無合適的短距起飛/垂直著陸固定翼艦載機,在這種情況下,“西北風”級的誕生也就毫不奇怪了。

某種意義上說,對於好歹也擁有一艘航母的俄羅斯來說,這樣的兩棲攻擊艦確實較為合適。但之後的發展就沒法遂人願了

新加坡計劃中的“堅韌-160”則同樣遵循這樣的思路,這種在“堅韌”級船塢登陸艦基礎上,重新設計了全通式的飛行甲板並適度放大艦體的設計,也是此類的典型代表。相對於需要保障固定翼飛機起降的前兩類來說,這類兩棲攻擊艦在設計和建造施工得到了進一步的簡化,其執行成本也進一步降低。

新加坡計劃中的“堅韌-160”,艦體長度從“堅韌”級的140米延伸到了160米

而說回075型兩棲攻擊艦,對於不具備、短期內也並不急需短距起降/垂直著艦固定翼戰機的中國來說,075型是一種典型的“登陸艦航空能力升級”產品。這種全柴動力、在071基礎上適度放大尺度、重新設計上部結構的大型兩棲艦艇,已經能夠較好滿足我軍當前條件下,提升垂直投送能力的需求。而且其研發週期和成本,也足以支援迅速批量建造——有些朋友嘆息075沒有346A相控陣雷達,咱們又不是不造航母的國家,該上量的登陸艦,上什麼四面陣楞充吉普航母呢?

作為目前全部8艘071型綜合登陸艦建造廠家的滬東中華造船廠,其建造大型兩棲登陸艦艇的水平已經十分成熟,據筆者從衛星照片上測算,目前已經下水舾裝的071型8號艦,其船塢施工週期已經控制在了6個月以內,這對於一型排水量僅次於“聖安東尼奧”級的世界第二大船塢登陸艦來說,是十分驚人的速度了(現服役最新一艘“聖安東尼奧”級LPD-27從分段鋪設到下水則長達2年6個月)。

2018年11月底的衛星影像,下方分段狀態堆放的071型8號艦,今年6月6日下水,塢內工期不到6個月

而作為一艘“登陸艦航空能力升級”而來的兩棲攻擊艦,075採用了大量的成熟艦載裝置,塢艙設施自不必提,艦島上所安裝的各類雷達天線,除作為364雷達換代產品的新型低空快掃雷達之外,與滬東中華造船廠已經建造過十餘艘的054A護衛艦基本類似。而H/PJ-11多管近防火炮與紅旗-10艦空導彈,同樣也是早就在054A和056上批量裝艦使用的自衛武器,僅有飛行甲板上的飛機升降機等少量裝置,對造船廠來說屬於新事物,不過在完成遼寧艦的續建與首艘中國產航母的建造之後,中國的船舶配套工業也能夠有效支撐這些裝置的順利生產裝艦。

結合以上諸多因素,儘管075型兩棲攻擊艦理論上來說是我海軍首次建造的全新艦種,但仍然做到了極快的建造速度。若按照071型7號艦2018年12月28日下水出塢後,075首艦即在建造中的071型8號艦旁開始分段入塢焊接計算,那麼到9月25日下水為止,其塢期也才還差3天才滿9個月,從其以分段形式亮相到下水時間如此之短,確實值得讚歎。

下水後並泊的075首艦和071型8號艦(右)

075型作為中國在兩棲攻擊艦上的初次嘗試,已經用驚人的建造速度、以及較高的技術成熟度,較好地完成了新時期下軍事鬥爭準備的需求。而為了滿足將來更加完善、更加多樣化的需求,也自然會有下一代更成熟、綜合性能更強的產品來實現。爭論什麼四萬不四萬的,純屬浪費時間。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宙斯盾型驅逐艦能攔截戰列艦炮彈,也是將來高智慧防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