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鬼眼”無人機

“鬼眼”是波音自籌資金研發的一款雙引擎高空長航時無人機,同樣出自“鬼怪”工廠,於2012年6月1日首飛。其最大特點是採用環保的液氫燃料動力(反應產物只有水),同時旨在以低成本實現衛星式覆蓋。該機既可軍用也可民用,能夠在至少1萬9000米高空飛行。2016年8月結束飛行測試,被送往空軍飛行試驗博物館展示。

“禿鷹”高空無人機

“禿鷹”首飛於1988年10月,共製造過2架,屬於高空無人機,可以看作是“鬼眼”的前身。機身主要由碳纖維複合材料構成,因此具有很低的可探測性,重量也很輕。該機於1989年創造了活塞動力飛機的飛行高度記錄——20430米,並且開創性地實現了從起飛到降落的完全自動化。1988年該機還創下了連續飛行至少50小時的耐力記錄,但未獲得國際航空聯合會(FAI)的認可。

X-50“蜻蜓”技術驗證機

X-50無人機計劃由美國防高階研究計劃局(DARPA)提出,波音公司負責研製樣機,2003年11月第一架原型機首飛。該機採用獨特的鴨式旋翼/機翼(CRW)結構佈局,機身中央上部的“機翼”其實也是旋翼,在起降時該機構像直升機的旋翼一樣旋轉,而在平飛模式下,旋翼會被固定在機身上,就像一般固定翼飛機的機翼一樣,即以一翼多用的方式將固定翼飛機與直升機兩種飛行方式融合到一架飛行器上,同時機首還有一對很長的鴨翼,鴨翼、主(旋)翼和平尾三翼面共同提供升力。這種獨特的佈局雖然看起來能兼顧兩種飛行方式,但和幾乎所有其他嘗試將直升機和飛機合二為一的飛行器設計一樣,在兩種模式切換期間存在嚴重的飛行控制問題,且始終沒能很好地解決。X-50共製造過2架原型機,分別於2004年3月和2006年4月在試飛中墜毀,整個計劃一度處於無機可用的尷尬境地,最終於2006年9月被撤銷。

MQ-25“黃貂魚”無人加油機

MQ-25是波音為滿足美國海軍UCLASS(Unmanned Carrier-Launched Airborne Surveillance and Strike,艦載監視和攻擊無人機)專案提出的方案,已於2018年8月30日贏得競標,預計2024年前造出4架原型機。該機是作為一款艦載加油機研製,待平臺技術成熟後可在其基礎上衍生攻擊機等其他機型。波音的方案能夠勝出,最重要的原因很可能是當前美國海軍對空中加油的迫切需求。隨著美國軍力向亞太地區轉移,飛機航程問題日益凸顯,亞太地區不同於歐洲,不僅機場密度小,而且區域面積廣大,特別是水域面積廣,更需要飛機能長距離越海飛行,在這種情況下空中加油不僅不可避免,而且需求會很頻繁。過去美國航母上用S-3反潛機來專門執行加油任務,而自2009年S-3退役後就沒有專門的艦載加油機了,超級大黃蜂空中加油只能以夥伴加油的方式進行,不僅效率低,也增加超級大黃蜂的負擔,即使是空軍的加油機,由於機體龐大,不僅部署、使用不便,還會增加軍種間的配合成本,戰時也會成為極易受攻擊的目標。相比之下,一款能艦載、能高效和其他艦載機配合還具有隱身能力的專用加油機這時候就顯得很重要了,特別是無人機的使用成本、風險也都更小。

“掃描鷹”無人偵查機

“掃描鷹”是一款小型長航時無人戰術偵察機,全系統由無人機、控制站、運輸儲存箱、發射及回收裝置組成,適用於地面警察/陸軍部隊或海軍艦艇上。該機由波音的全資子公司英西圖(Insitu)公司設計製造,於2002年6月首飛,目前已裝備20多個國家,包括美國、英國、荷蘭、澳洲、阿富汗、日本等。機上裝置主要是光電和紅外攝像機,能夠憑藉續航能力對區域性小區域進行持續監控,且可以多架組網部署。除了軍事用途,也可用於漁業(如收集氣象資訊等)、安防等民用領域。

RQ-21“黑傑克”無人偵察機

RQ-21“黑傑克”是“掃描鷹”的後繼型號,也由英西圖公司研製,於2013年9月首飛,2014年1月開始服役,實際部署的首個型號為RQ-21A型。該機使用與“掃描鷹”相同的發射及回收裝置,機體尺寸較“掃描鷹”增大了不少,設計上的改進主要是尾部增加了雙翼撐以改善飛行效能。RQ-21在飛行高度、巡航速度以及續航時間上也都較“掃描鷹”有一定提高,可以至少100km/h的速度在5000米左右高空持續飛行16小時以上,機上的偵查裝置也更先進,未來將逐步取代“掃描鷹”。目前除了美國海軍和海軍陸戰隊,該機還被配備到了加拿大海軍哈利法克斯級護衛艦上,同時波蘭和荷蘭陸軍也有少量訂購。

X-45無人作戰驗證機

X-45是波音旗下“鬼怪”工廠研發的一款單發無人機,於2002年5月首飛,該機的研製初衷是驗證無人作戰飛機在技術上的可行性。第一個發展的型號是X-45A,共製造了2架,都是縮小比例概念驗證機,機腹設計有彈倉,用來攜帶空對地武器壓制地面防空系統。2004年8月在愛德華茲空軍基地成功進行了首次投彈測試,次年2月開始進行了雙機飛行及通訊、中途改變任務以及協同作戰方面的演示。兩架原型機在完成全部測試後分別儲存在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華盛頓特區)和美國空軍國家博物館(俄亥俄州代頓)。之後發展了後繼的改進型-X-45B/C,尺寸和重量上大幅增加,外形做了調整,更接近飛翼佈局,和後來的X-47B非常相似,其中B型沒有進入實機階段。美國空軍對該計劃不再感興趣後,由於海軍又獨立提出了自己的無人作戰飛機計劃,波音又發展了N型,但作為驗證機之後也沒了下文。

QF-16無人靶機

QF-16是波音公司基於F-16戰鬥機改裝的無人靶機,用於取代美國空軍自1997年以來使用的由F-4“鬼怪”改裝的QF-4靶機。美軍發展QF-16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隨著第二代戰鬥機在世界越來越多國家逐漸退出歷史舞臺,美軍今後在空中面臨的敵機將普遍是第三代乃至更先進的戰鬥機,而屬於第二代戰機的QF-4由於平臺本身效能的限制,不能很好地模擬三代機,因此作為靶機的作效果會越來越不佳;二是因為經過多年的使用,QF-4靶機已被大量消耗,而F-4早在1979年就已停產,數量上已無法滿足美國空軍未來的需要(QF-4由美軍退役的RF-4C、F-4G和F-4E改裝而來,共改裝314架,最後一架已於2015年5月27日在演習中被炸燬),這是更為實際且迫切的原因。

基於以上兩點考慮,作為戰後美中國產量第三的噴氣式戰機,同時又是三代機裡效能出色的代表的F-16於2010年3月被五角大樓選中作為下一代靶機。其實QF-16有無人和有人兩種駕駛模式,只是實際中很少採取有人模式。2013年9月19日,QF-16完成首次無人駕駛模式飛行,標誌著美國空軍正式進入三代靶機的時代。

(qinghangwang)

(旋翼機、固定翼、直升機相關圖紙、資料)

文章源 | 網路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巴基斯坦中國產第五代戰鬥機完成初始概念設計,合作研發成為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