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阿根廷的“超級軍旗”攻擊機和它機翼下掛載的M38“飛魚導彈”。

在1982年的“馬島海戰”當中擊沉了英國皇家海軍的“謝菲爾德號”驅逐艦和“大西洋運輸者號”集裝箱船,飛魚導彈的戰鬥部重量165公斤,裝70公斤的黑索金高爆炸藥,而二戰期間的“大和號”戰列艦460毫米的“三式高爆彈”裝藥才60公斤左右,並且是TNT炸藥,去掉巨大的撞擊動能,威力肯定比不上“飛魚”導彈。

飛魚M38型反艦導彈擊中“謝菲爾德號”驅逐艦的一剎那。

然後“謝菲爾德”就成了這個樣子,在海面上漂浮了幾個小時後沉沒。“飛魚”只是中型導彈就造成了這麼巨大的破壞力。

如果是換成蘇制SS–N–2“冥河”反艦導彈呢?它的戰鬥部裝藥高達420公斤!圖片上就是埃及海軍的“蚊子級”導彈艇使用SS–N–2“冥河”反艦導彈擊穿了以色列海軍的“埃拉特號”驅逐艦,開創了小艇在敵人艦炮射程距離外擊沉大艦的戰例!所以,海戰進入到導彈化時代以後戰艦的厚裝甲變得沒有任何意義了!再厚的裝甲也抵禦不了導彈的打擊。

建造中的德國海軍“提爾皮茨號”戰列艦,吊車吊運的那塊鋼板起碼有200毫米左右的厚度。

早年間鋼鐵工業水平低,建造戰艦的鋼材只能是增加一定的厚度來提高戰艦的結構強度,但是現代鋼鐵工業的進步在滿足戰艦各方面力學是前提條件下,已經可以變得薄一些,更直觀的對比就是:現代戰艦用鋼材的效能指標要超過二戰期間戰艦所用鋼材的2.5倍,也就是說現代10毫米厚度的艦用鋼板等於過去的20~25毫米厚的鋼板,現代一萬噸級驅逐艦的鋼板平均厚度在30~50毫米左右,已經等同於二戰期間重巡洋艦75~130毫米的鋼板強度了,科技的進步已經可以讓戰艦的鋼板減薄。

建造中的“伯克Ⅱ型驅逐艦”和“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 排水量9000~13000噸,基本上相當於二戰期間的“條約型”重巡洋艦,但是它的電器化程度、戰場感知能力、武器裝備水平都大大高於二戰期間的巡洋艦,同時它上面的這些武器裝備的耗電量也大增!並且艦員的生活條件也不是二戰期間巡洋艦可比擬的,空調、照明、食品冷藏、視聽娛樂...這些都是耗電大戶。

現代戰艦基本上是沒有舷窗的,艦體採用全封閉設計,目的是:防核、防生化武器襲擊,軍艦被全封閉後就需要保證24小時照明和使用空調,否則根本不能工作,照明好理解,戰艦上的電子操縱檯等裝置不能在太高溫環境下執行,也需要有適合的溫度。

老式戰艦由於早期沒有空調,進入到高寒高熱海區時艙內冷的像冰窖或者熱的像蒸籠!嚴重的影響艦員操縱戰艦和生活休息,現在戰艦已經人性化了,舊式戰艦也安裝上了民用空調,但這也增加了戰艦主輔機的發電量。

為何要強調耗電量的問題?因為戰艦的主輔機發電都是消耗燃油的,而艦上的燃油攜帶量是有限的,既要保證航程和航速又要給作戰和生活用電器裝置提供電力,在燃油分配上是矛盾的,解決的辦法就是減輕艦體的重量!唯有艦體鋼材在不影響效能要求的條件減重、減薄,戰艦自身的重量下來以後,才能節省無用功的消耗,才能將燃油用在航行和發電上。

江南–長興造船基地的智慧化板材衝壓機,戰艦要根據艦型來設計,而戰艦為了減小航行的阻力艦體要採用圓滑過渡,所以鋼板是有弧度的,而弧度必須要進行衝壓...這張圖片裡衝壓機上面那塊鋼板就是大型驅逐艦所用鋼板,目測只有30毫米左右的厚度。

當然,現代航母的鋼板厚度要超過二戰時期的航母鋼板厚度,因為現代大型航母排水量都在8萬噸以上,二戰期間的大部分航母只在2萬噸左右,圖片上這塊鋼板是從“舊企業號”(CVN65)上拆下來的,用在“新企業”號上。

軍艦除了有主機推進外還有十多臺輔機,輔機的用途就是發電,但是發電要用到燃油,軍艦上的燃油是有限的既要保證航程航速的需要,還要保障整艘戰艦的用電需求,這就造成了燃油使用上的矛盾,解決矛盾的最好辦法就是減輕戰艦本身的重量!

英國羅爾斯.羅伊斯公司的MT–30燃氣輪機,是目前世界上功率最大、效能最優越的艦用燃氣輪機主機。

戰艦在設計與建造當中要儘量是減少“死重量”,因為它不但大量的消耗主機功率還大量的消耗燃油!這就和人一樣,200多斤的胖子在高強度運動當中,體能消耗肯定要比150斤的正常體重的人能量消耗大。

所以,現代戰艦所用鋼板、形材比早年間相同排水量戰艦薄了很多是有道理的,首先就是現代海戰已經以導彈為主了,鋼板再厚也無濟於事;現代戰艦電器化水平極大的提高,電力消耗數倍增加,為了節省燃油也必須要減輕鋼材的重量。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太空戰機?俄羅斯研製米格-41高空戰鬥機,稱能在太空中進行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