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鋸可算是人類的重大發明之一,畢竟以前要切材料,只有刀和斧頭兩種工具,這兩者的切割效率都不如鋸,而且無法精細加工圓木和其他材料為板材等。鋸到底是誰發明的,什麼時候發明的?不得而知。不過誰誰家都說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公輸班,也就是魯班發明了鋸。魯班因為上山砍樹時被茅草的葉子割傷,才發現帶齒的物體有比刀斧更強的切割效率。於是發明了鋸條。而到了現代,試驗發現鋸齒的形狀,可以對雷達波有很強的折射效應,可以極大的削弱金屬材料在雷達面前的探測回波。於是鋸齒結構,幾乎在隱身飛機的蒙皮上無處不在。飛機表面絕大多數必須開合的結構,比如彈倉蓋板和起落架的蓋板,前後邊緣都被設計成鋸齒狀。而很多蒙皮的結合部位,其實也是被設計成鋸齒狀的。不過被表面的隱身塗層覆蓋,平時不那麼容易被發現罷了。

對戰機來說,除了正面和側面的隱身效果非常重要外,後側的正後方隱身也是非常重要的,畢竟任何戰鬥都不敢確保在和對手正面接戰的幾十秒內就可以確保擊落對手。何況也不敢保證在深入對手防禦範圍時,地面或者海面不會有搜尋或者火控雷達突然從側後方開機,因此隱身機的側後方的雷達和紅外隱身同樣需要加強。目前兩種成熟的隱身戰機,也就是F22A和F35,瀚海狼山認為都非常重視側後方的隱身處理。F22A採取了二元向量噴口。而F35則採用了15片的鋸齒形噴管導流片。實際上看看F22A的噴嘴,也可以看做上下左右的4大片鋸齒形的導流片構成。只不過比普通的導流片更大罷了。因此鋸齒形設計是所有隱身機發動機尾部隱身的最重要措施。某重型戰機在試飛期間和裝備的初期,一直在發動機尾噴管上似乎隱身措施不足。仍然和普通三代機一樣採用普通的尾部平齊的噴嘴導流片。

這樣一旦出現尾部對敵的情況,對雷達波的反射指標顯然不符合隱身機的基本要求。不過到目前事情可能徹底有了變化。在某機場的薄霧中,有一架黃皮重型隱身機在進行試飛,顯然這是出廠前的最重要的測試工作之一。另外還有一架10號機的C系列也在做同場測試。兩架飛機都是黃皮新機,判斷都是剛剛下線的量產新批次。目前該廠的10號系列機已經沒有A和B型的單座系列,因此新下線的應該都是C系。儘管圖片模糊,但是還是一樣可以看出10號新機安裝的是中國產大推力渦扇發動機。單發的10系列新下線的全部採用此發動機。說明了發動機的成熟和量產規模已經很大。更可喜的是,仔細看飛行測試完畢後的隱身重型機,可見其尾部的2大噴管明顯都已經呈現鋸齒形。雖然無法判斷是否是全向向量,但是隱身鋸齒版已經基本可以確定。由於圖片非常模糊。就以F35的同類圖代替。這再次說明重型隱身機距離實現最終的完全版本已經非常接近。而新下線的重型機已經處於非常高的隱身作戰指標。

現場還有一架雙座噴氣教練機。很多人驚訝新機試飛為何還有教練機同場出現。其實雙座教練機,就是為新機試飛,提前升空檢視高空氣象,並且伴飛觀察和跟拍所用,用雙座教練機提前檢視氣象和伴飛跟拍,比直接用雙座戰鬥機執行同類任務更加節省,而且也更安全和高效。

最新評論
  • 1 #

    這裡面沒有一張中國產大推力發動機照片。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美國海軍測試掃雷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