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騎兵的出現完全改變了冷兵器戰爭的形態,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等於使戰爭進入了另一個維度,尤其是人類掌握金屬冶煉技術後,人馬均身披重甲的重騎兵在野戰中幾乎是無敵的存在,步兵如何在野戰中剋制敵方的騎兵尤其是重騎兵,成為數千年戰爭史中的主旋律。

縱觀歷史,步兵對抗騎兵的辦法,也就這麼四種,但史實證明,確實是有用的。

一、 地形

騎兵最大的優點是速度和衝擊力,這都需要藉助戰馬來實現,但戰馬發揮優勢是要地形條件的,比如平坦、沒有太大角度起伏的草地、沙地等,一旦遇上沼澤、陡坡、灌木叢、密集森林、河流小溪密佈等地形複雜的地方,騎兵的威力就會大減甚至全消,所以步兵往往利用地形條件來對抗騎兵,如果沒有地利條件就人為創造,比如設定鹿砦、拒馬、挖掘壕溝等。

英法百年戰爭時,讓英國長弓手威震戰史的克雷西、普瓦捷、阿金庫爾三大戰役,英軍連戰術都懶得換,每次都是先佔據地利。克雷西和普瓦捷戰役,英軍守在坡頂,阿金庫爾戰役時,英軍陣前是一大片泥濘地。英軍先是插木樁設定拒馬並挖掘壕溝,等著法國人自己往坑裡跳。等開戰時騎士下馬步戰,長弓手遠端輸出,最後重騎兵預備隊打掃戰場……就這種一成不變的戰術,法國人連褲子都輸了進去。

二、 長槍方陣

如果戰場附近沒有有利地形,也來不及人工設定,那怎麼辦?就只能依靠長槍方陣阻遏騎兵的衝擊。負責阻擊衝陣騎兵的長槍一般都在3米以上,最長的在5米以上,只有達到這個長度,才能最大幅度地抵消騎兵衝擊力,如果太短,即使殺死了騎兵和戰馬,屍體也會借衝擊力壓在步兵身上。而且騎兵也會使用騎槍反擊步兵,騎槍一般在3米以上,所以步兵長槍絕對不能再短了。

1314年的班諾克本戰役,蘇格蘭步兵以密集長槍方陣主動迎擊英格蘭重騎兵。據史載:英格蘭騎士撞在蘇格蘭人的長矛上,就像撞在一棵大樹上,隊形割裂了,馬也撞死了,他們緊緊地堆在一起。是役,英格蘭重騎兵多次衝鋒,始終沒能撞開蘇格蘭人的長槍方陣。

中國戰史上也有類似戰例。《新唐書·蘇定方傳》有記載:定方令步卒據高,攢槊外向,親引勁騎陣北原,賊三突步陣,不能入。意思就是,蘇定方讓步兵佔據高處,組成長槍方陣對敵,突厥騎兵多次衝擊都敗退。

三、 弓弩

在地形條件或長槍方陣暫時擋住騎兵時,弓弩手趁機進行遠端輸出,最大限度殺傷敵人,至少要能有效阻礙騎兵的活動。

終兩宋一朝,因為喪失了河套平原等優質養馬地,一直都是靠步兵對抗遼金西夏的騎兵,所以宋朝名將們終其一生都在思考如何以步兵對抗重騎兵。岳飛的辦法是輕兵死士執單手刀和盾牌,專砍馬蹄,所以才能大破鐵浮屠柺子馬,吳璘吳玠兄弟的辦法是強弓勁弩,戰時“連發不絕,繁如雨注”,而身著重甲的金軍重騎兵則“死者層積,敵踐而登“。英法百年戰爭時,英軍的辦法也類似,如1346年的克雷西戰役,英軍長弓手擊退法軍15次衝鋒,奠定了勝利的基礎。

四、 陌刀、長斧

經過地形限制、長槍阻隔和弓弩放血,此時騎兵如果沒有良好的組織和戰術素養,已經陷入混亂狀態,也很難再次組織起衝鋒,更不可能對密集的步兵方陣造成什麼威脅,這個時候就該手執陌刀、長斧、偃月刀等近戰兵器上場了。

《宋史·岳飛傳》記載:是役也,以萬五千騎來,飛戒步卒以麻札刀入陣,勿仰視,第斫馬足。《奏郾城捷狀》則記載:將士各持麻札刀、提刀、大斧與敵手拽廝劈。這裡說的是1140年的郾城大捷,岳家軍以“麻札刀、提刀、大斧“等長杆武器與金軍鐵浮屠柺子馬進行廝殺。

再往前,《舊唐書·李嗣業傳》的記載更加有名:天寶初,諸軍(安西駐軍)初用陌刀,鹹推嗣業為能,每為隊頭,所向必陷。至德二年(757年),唐軍與安史叛軍大戰於長安城西南香積寺一帶。開戰後,敵驍將安守忠、李歸仁率精騎突入唐軍陣中,大陣將亂,李嗣業“乃肉袒持長刀立於陣前,大呼奮擊。當其刀者,人馬俱碎。殺數十人,陣乃稍定。於是嗣業率前軍各執長刀,如牆而進,身先士卒,所向摧靡“。真乃一員勇將也!

迄今為止,大部分古籍記載中的武器都有出土文物提供佐證,唯有陌刀,因威力太大而被禁止陪葬,至今竟無一把實物出土,只能從古籍的描述中猜測,這是一種唐代步兵的制式裝備,由具體部門負責鑄造、貯藏和管理。刀身為三尖兩刃刀,極為鋒利,砍殺效果極佳,主要用來砍殺騎兵,《奉天錄》卷一記載“白刃如雪,排次如鱗”,聽起來很是駭人。

陌刀的製造成本很高,對持有者的戰鬥素養要求也很高,能持陌刀作戰者,必定是精兵。唐朝的節度使們都把陌刀隊作為親衛隊或殺手鐗,平時不輕易示人,危急之時才會亮出。唐東北、西北諸軍中有清一色“壯勇而有臂力者”組成的陌刀隊。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颱風“吹跑”日本閱艦式 專家:日本自衛隊家底真厚(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