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在過去的兩個星期中廣大網友一直沉浸在DF-17高超音速彈道導彈所帶來的震撼之中。在很多網友的眼中,高超音速彈道導彈是無所不能的真理,當然也有些人認為高超音速導彈也就just so so,沒什麼好吹捧的。

那麼這個高音速導彈到底怎麼樣呢,之前本炮霸曾覺得這個話題應該留給那些真正的大牛。然而網上的那些解讀,實在是慘不忍睹……算鳥,本炮霸不才,也說說自己的看法吧。

關於中國彈道導彈的陣容發展

之所以從這個話題開頭,是因為雖然大家都知道DF-17搭載的高超音速彈頭,但是並不知道DF-17先進在哪。都9012年了,還繼續把DF-11等當個寶,還在遐想DF-21還有什麼未公開的大殺器。

簡單來說中國的固體彈道導彈發展經歷了以下幾個時期。

上世紀90年代,中國的近,中,遠端固體彈道導彈先後完成研製。與液體導彈相比,固體導彈有支援車輛少,發射準備時間短等特點。固體彈道導彈的實用化,讓中國的彈道導彈部隊的威懾力提到了一個相當的水平。與那些只能玩液體彈道導彈的國家拉開了檔次,躋身了世界世界國家行列。

上世紀90年代末,為了進一步提高彈道導彈的打擊能力。中國開始為彈道導彈研製具有末制導/複合制導,末段機動能力的彈頭。其應用的直接成果就是2009年亮相的DF-15B,DF-21C之類的改型。理論上只要實現了末制導和末段機動能力,彈道導彈也就具有打航母的可能。不過要想真正的打航母還是需要有相應的系統支撐和對導彈本身的某些特殊要求,DF-21D和C的區別不大,但是亮相卻晚了好多年。

2000年代初在提高已有彈道導彈打擊能力的同時,中國開始規劃和研製載荷更大,射程更遠的多用途彈道導彈系列,這也就是全新的DF-16和DF-26。在打擊能力方面,DF-16和DF-26在射程,末制導效能,彈頭末段機動能力和彈頭威力等方面全面超越上一代的DF-11、DF-15和DF-21系列。一個不太恰當的概括就是新一代的彈道導彈可以打對面的反斜面目標了。同時因為飛行速度更快,彈道多變而比上一代導彈具有更高的突防能力。另外新彈特別注重模組化設計,可以通過更換不同的載荷來實現不同射程的覆蓋和任務功能的轉換。因此,當DF-16和DF-26出現之後,之前的DF-11、DF-15和DF-21就可以逐步淘汰了。

不過呢,效能的提高也帶來了技術難度的增加和成本飆升的問題,這對新舊更替的步伐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比如DF-26的反艦型號,射程更遠,飛行速度更快,實現其末端再入制導和機動的難度要比DF-21D大多了,因此短期內DF-21D仍將是我軍岸基反航母的主力。又比如DF-16的效能出眾,但是在其射程覆蓋範圍實在是太多的各種各樣的目標要打了,都用DF-16的話實在是有些浪費,我們必須尋求廉價的技術解決方案,而在此之前DF-15C什麼的還得再頂一段時間。

於是,我們的固體彈道導彈又迎來了全新的發展。這就是高超音速水漂彈的出現。水漂彈的好處是其利用打水漂可以實現更遠的射程,因此可以用標準相對較低的彈體來與水漂彈頭結合去實現原先高標準導彈的射程覆蓋,這便是DF-17的由來。對於那些網上說DF-17是DF-16換了個彈頭的說法,本炮霸只能表示呵呵了。

高超水漂彈頭只是一種特定運動形式的彈頭,其可以方便的與不同效能的導彈彈體相結合。閱兵展出DF-17並不代表中國只有DF-17一種高超武器,比他大的,比他小的,只要有需求我們就能一下子拿出來若干種不同型別,不同用途的高超。當然這也不代表DF-17只是一種高超,其可以通過更換其他彈頭來完成不同的作戰任務。

高超武器的突防效能

高超的效能是受到其載體導彈效能的限制的。載體導彈的效能什麼的,決定了其高超彈頭所能達到的最高速度。DF-17這樣一個與DF-16大小相當的中/近程彈,其再入的速度充其量也就10多馬赫。說DF-17高超水漂彈頭最大速度20馬赫的人不覺得好笑嗎,要知道這個20馬赫的再入速度是得在洲際導彈上才會有的。還有些人說,DF-17的戰鬥部從彈道高點開始向下俯衝起滑,速度不是應該越來越快嗎。如果是全真空,彈頭俯衝的速度的確是會越來越快。但是當彈頭經歷了幾個俯衝彈跳的過程,姿態劇烈變化,並且還是在大氣層的邊緣向著越來越稠密的大氣層運動,這速度還能快的起來嗎?其實諸如DF-17這樣的中短程導彈,水漂彈頭在其最後一個水漂的末速度基本上也就是4馬赫上下的水平。

那麼這樣一個不是很快的末速度,到底突防能力高在什麼地方呢?

傳統的反導攔截手段分為上升段攔截,中段和末段攔截,其中較為常用的是中段和末段攔截。上升段攔截需要把基地搬到人家家門口,反導基地非常容易被攻擊;或者人家直接利用國土縱深將上升段遮蔽在自己國土之外,上升段攔截就很難實現了。無論是那種手段的攔截,其前提都是建立在其多種手段的預警系統對於彈道導彈軌跡的精確測量,通過精確捕捉彈道導彈運動引數,計算出攔截前置點,並在彈道導彈接近前置點時,確保攔截彈也到達此區域。在這裡有兩個難點。精確預測攔截前置點,需要測量足夠多的導彈飛行軌跡的資料,如果關於導彈的飛行資料不夠多,那麼前置點的預測一定也不夠準確,攔截就很難成功。無論是末段攔截還是中段攔截,攔截彈自己的效能要足夠好,並且得有一定的機動能力。

高超水漂彈的特點是,導彈的上升段特別的陡,之後導彈頭體分離,彈頭劇烈降高開始水漂段。彈頭由於飛行高度的降低很快進入對方雷達的視界盲區,雖然隨著距離的接近,彈頭又會被對方雷達捕捉,但多次水漂機動足以壓縮對方雷達的探測範圍,並在對方雷達上形成完全不連續的軌跡,讓對方無法有效進行中段攔截。當水漂彈在其水漂的最後階段接近目標時,會直接以一個很大的俯衝角向目標俯衝。這段軌跡的斜距也就30公里不到,即使俯衝的速度只有3~4馬赫,那留給對方防空系統的反應時間實在是太少了。如果這時水漂彈頭再進行一些機動的話,那麼對方連哭都來不急更甭談什麼攔截了。

基於高超水漂彈的特點,我們大概可以想像到其應用的範圍。比如普通彈道武器難以觸及敵方的反斜面目標。以往的這些反斜面目標只能留給速度較慢的巡航導彈來打,在有了可以末段機動的高超水漂彈之後打起來就方便的多了。又比如對方強大的水面防空艦艇和航空兵力量雙重加持的海上攻擊群,如果能在其作用範圍之外對其發起攻擊是極好的,但是奈何普通的反艦導彈的飛行速度太慢,1000多公里的距離太長。在有了高超水漂彈之後,直接把對方的水面防空艦幹掉,那對方的艦隊打起來就容易多了。再比如在遠端導彈之上應用高超水漂彈頭可以讓彈頭分離點大大提前,並且隨著彈頭的降高水漂機動讓對方的反導雷達預警網變成一個破網。不過在中短程導彈上應用高超是一回事,在遠端導彈上實現高超又是另外一回事,遠端導彈的彈頭再入速度達到15~20馬赫甚至更高,水漂彈頭的耐熱和結構受力非常的嚴峻。

與某些喜歡看PPT的網友不同,美國人目前認為以目前的反導手段攔截高超是基本無解的。除非,大力發展不用地基雷達引導的純衛星預警引導系統,當然如果能把攔截彈直接放到大氣層之外也許是不錯的。在這裡本炮霸以為,對付高超水漂彈,也許天基的鐳射中段攔截或者地基的鐳射或者電磁炮末段攔截很快將得到關注。

從高超衍生的話題。

事實上,高超突防並不是什麼橫空出現的新鮮事物,與之類似的突防手段其實還有很多。比如俄羅斯的伊斯坎德爾以及珠海航展上出現的M-20等短程彈道導彈,此類彈道導彈藉助強勁的動力將彈道壓的特別低伸,並在彈道的中末段可以進行多次機動,這也可以壓縮對方反導系統的反應時間,讓末段攔截變的困難。又比如本次閱兵中亮相的DF-100超音速巡航導彈,其特點是用火箭助推直接打到2萬米以上的臨近空間,然後便以超過3馬赫的高速在此高度平飛,在此高度飛行一般防空導彈時夠不著的,待到目標區附近時再跟據目標特性選擇俯衝或者機動接敵。基本上高超水漂彈頭很難攔截,在臨近空間飛行的超音速巡航導彈也是很難攔截的。

與DF-100超音速巡航導彈一樣的還有WZ-8高空高速無人偵察機,4馬赫的高速從臨近空間完成對於目標區的多次穿越,對方基本只有看的份,如果隱身效能足夠好的話對方連看都有點難。

在之前的文章中,本炮霸曾寫道中國人基本上把美國人PPT上的東西經過自己包裝後付諸於工程實踐。在此高超和臨近空間飛行器就是極好的例子。美國人搞吸氣式和助推滑翔式高超是為了增大射程,尋求在彈道導彈之外的快速打擊的手段,而中國人搞高超是為了突防,遏制對方的攔截。吸氣式的超燃衝壓搞不定,我們就搞助推的水漂滑翔彈和直接臨近空間高速飛行的衝壓巡航彈嘛。目前隨著高超彈和一大票臨近空間武器的實用化,我們已經站在了一個對強敵形成優勢的領域之上。雖然現階段的技術還不算是絕對的黑科技,但是至少在5~10年內的時間我們是可以擁有可以讓強敵保持清醒的絕對手段的。5年的時間說長不長,但是也足夠我們實現和完成很多事了。待到5年以後,如果強敵一切順利的話也就是能和我們保持一樣的進度。

關於未來,在高超和臨近空間領域的持續發力,除了可以讓強敵保持清醒之外,還可以讓其他國家逐漸接受我們的日益強大。我們的高超和臨近空間飛行器已經實用化,但凡是個腦子聰明的國家是斷然不會在裸奔的狀態下跟一個全副武裝的武士比刀的,並且除了幾個強國之外,常規武器的花費之多已經是很難負擔的了,再讓他們去投入涉及領域更廣難度更大的高超和臨近空間飛行器領域……

前些天網上有個日吹貼出來日本高超的計劃,日本人計劃在2029年左右完成實驗,某大佬對此的留言是:顯然日本人還停留在高超原理的摸索階段,並且美國人是一點經驗都沒分享給他們,2029年真的能搞完麼,就算是搞完了又有什麼用呢?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發動機瓶頸已解決!直20開始衍生子型號,特種部隊型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