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二戰時期德軍部隊的編制人數勤情況,很多讀者也曾經在評論下方激烈爭論過,因為德軍的一個普通的一線野戰步兵師其人數和裝備是隨著戰場的變化和程序不斷改變的,比如1939年到1941年德軍巔峰時期的一個普通一線野戰步兵師的人數是保持在20000人左右的,以德軍王牌步戰之一的第一步兵師,為例子該師號稱:“腓特烈大帝”師,以德國一戰前期最偉大的君主命名的軍團,這在當時德國陸軍中可謂是無比的光榮,該師麾下擁有3個步兵團和一個炮兵團,一個步兵團麾下四個步兵營,人數在4250人,三個團人數就已經達到12750人,外加一個號滿編炮兵團和5個直屬獨立營隊,分別是第一偵察營,第一工兵營,第一坦克殲擊營,預備營和通訊營等,第一炮兵團的人數在3800人左右,五個獨立營的人數總和為5500人左右,這樣算起來,1939年到1943年德國一步兵師的人數在24000人左右,裝備突擊炮殲擊車45輛,裝甲車,偵察戰車在40輛左右,卡車一千輛,輕型火炮和重型火炮累計200門左右,迫擊炮100門,機槍數量在600挺左右,這樣的火力配備在二戰初期東線基本上第一步兵師可以力抗蘇聯一個集團軍的攻勢,而事實上1941年東線戰場上德軍編號在220以內,其人數都是接近20000人左右。
在同個時期的在亞洲戰場日軍甲級師團人數也差不多跟德軍的步兵師人數一致,只是火力配備方面和裝備方面要大大弱於德軍的一個師火力配備,德軍一個常規步兵師放在亞洲,基本上可以算作一個機械化步兵軍,而日本一個甲級師團放在歐洲充其量就是一個常規的二線馱馬步兵師,第6師團和第5師團,近衛師團等,充其量可以當作德軍一個常規一線野戰師使用,連摩托化師的等級都達不到,從武器裝備進行比較,就可以看出德軍一個東線步兵師是何等精銳,火力是多麼的強悍。德軍一個常規步兵團支援武器為:24挺重機槍、107挺輕機槍、334支衝鋒槍、4門120mm迫擊炮、6門81mm迫擊炮、2門150mm步兵炮、6門75mm步兵炮、3門75mm反坦克炮、36件輕型反坦克武器。
而日軍一個甲級聯隊人數在3800人左右裝備有裝備12門70毫米九二步兵炮,6門37毫米反坦克炮,24-36挺九二式重機槍,54-72挺歪把子機槍,54-72門擲彈筒,從陣容上看日軍和火力配備與德軍一個團裝備差別巨大,70毫米九二式步兵炮,其威力只能當做迫擊炮火力使用,在平射上精確度較高,但對比德軍裝備的150毫米步兵炮,120毫米迫擊炮等,火力上幾乎有著一時代的差別,日本92式重機槍,其最高射速是每分鐘450發左右,德軍裝備MG34機槍每分鐘的射速基本上在800發上下,在裝備200發彈連的情況下,能達到1200發左右,簡直不是一個時代的產物,二戰最差機槍,衝鋒槍,手槍等常規武器的排名,日軍的裝備一直都是榜上有名排在最先頭,打農業國家基本上效能夠用,打美軍等歐洲軍事強國,基本上沒戲,諾門坎戰役就是最好的例子,跟蘇聯人玩炮,玩戰術進攻,玩裝甲與步兵協同作戰,基本上都是場面擺起來之後,就等著捱打,蘇軍坦克一衝鋒就兵敗如山倒。
即使到1943年德軍一個步兵師縮減到18000人到15000人左右,武器裝備的數量開始下降,德軍其戰鬥仍舊可以,以一個師步兵力單挑蘇軍乃至盟軍的一個軍級單位,在西線作戰德軍步兵師,也大多數三團制二線師,甚至是國民擲彈兵師等民兵混合部隊,諾曼底戰役期間,開戰頭三天,德軍頂在最前頭的三個師單位,分別是709海防師四級師,716步兵師三級師,352步兵師I級師,這三個師當時除了352臨時整編成一線野戰師編制外,其餘的都是偽軍部隊夾雜一個團德軍混編而成,類似於日軍特混旅團的打野部隊,其結果是讓美軍20萬主力先頭部隊付出了慘痛的代價,直到7月份才抵達卡昂城外圍發起攻城戰,比較於日軍的甲級師團在太平洋戰場和東南亞的戰役表現,除硫磺島戰役打出與美軍1比1的傷亡優勢外,其餘沒有任何耀眼的戰績,除玉碎衝鋒日本想不到任何有效抵抗美軍進攻的打法,即使想到有效的戰術,其裝備上差距也是日本無法逾越的一道屏障,這道屏障將會在瓜島戰役結束之後,把守島的日本部隊徹底變成一支孤軍鎖死在島上,動彈不得只能安靜等待死亡的降臨。二戰時期日本海軍才是日本真正強大的力量所在,如果當時日本沒有強大海軍,淞滬戰役誰勝誰敗還不一定。
-
1 #
-
2 #
那你再用德國的和美國的比一下!看看什麼叫做土豪
-
3 #
日軍和德軍不能算一個同等級日軍的總體裝備水平比不了德軍 甚至連法國軍隊的一半都無法達到
-
4 #
諾門坎戰役,蘇軍付出了極大的代價獲取勝利
-
5 #
主要看對手,打亞洲國家92炮就夠了,你用150mm,炮彈比你的目標貴
-
6 #
德軍初期是37mm反坦克炮
-
7 #
德軍步兵排還有配備50mm迫擊炮,以及槍榴彈。
用一個德軍師,去對比一個甲種師團。其實,看看火炮數量就足夠了。二戰時期,德軍一個山地師的火炮數量,就能媲美甚至超過日軍一個師團。如果換成裝甲師或摩托化師,那就是全方位的碾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