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看過70週年閱兵典禮,現在想起來還心潮澎湃,僅僅是是“東風快遞,使命必達”,這八個大字,就夠我這個偽軍迷吹一陣了,更別說空中受閱部隊了。

咱先從一張簡圖來看看這陣仗(圖為空中受閱部隊方陣簡圖)

看看,這些曾經還只能出現在軍迷相機裡的模糊身影,現在已經可以在天安門前接受檢閱了,但是我在高興之餘,總是能聽到一些別樣的聲音,這發動機是中國產的嘛?!能量產嘛,品質能穩定嗎?中國產發動機不行啊!!!

我只想告訴你們,沒有經歷過其中的辛酸,請你閉上你的*嘴。

發動機是飛機的心臟

航空發動機是飛機的心臟,是飛機效能的決定因素之一:

戰鬥機發動機要在高溫、高壓、高轉速和高負荷的環境中長期反覆地工作,如此嚴苛的工況還要求戰鬥機發動機需要具備重量輕、體積小、推力大、使用安全可靠及經濟性好等特點,因此,目前世界上真正具備獨立研製發動機的國家只有美、俄、英、法、中等少數幾個。

中國航空發動機的研製是在新中國成立後一片空白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從最初的仿製、改進、改型到今天可以獨立設計製造高效能航空發動機,走過了一條佈滿荊棘的發展道路。

飛機是工業CROWN,那發動機就是CROWN上的明珠。

一臺航空發動機稱之為工藝品都不為過!

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段辛酸史

空白仿製期的三隻瓢

渦噴-5

渦噴-5是瀋陽航空發動機廠根據蘇聯BK-1φ發動機的技術資料仿製的第一種中國產渦噴發動機。它是一種離心式、單轉子、帶加力式航空發動機,屬於第一代噴氣發動機。

渦噴-5發動機的研製成功,標誌著中國航空發動機工業已從製造活塞式發動機時代發展到了噴氣式發動機的時代,成為當時世界上為數不多幾個可以批量生產噴氣式發動機的國家之一。

渦噴6

渦噴6發動機是中國根據前蘇聯提供的PⅡ-9B型發動機技術資料製造的一種加力式渦噴發動機,受到當時“大躍進”運動的影響,使得渦噴6發動機出現了一系列的品質問題,但由於渦噴6發動機是依據前蘇聯提供的發動機資料仿製的產品,因此也具有前蘇聯發動機所存在的一些缺陷。

直到1970年,瀋陽航空發動機廠才徹底解決了使用中所出現的各種問題,再一次提高了殲-6飛機作戰的機動能力。而後又相繼研製了渦噴6甲和渦噴6A/B三種型號。

渦噴-7

渦噴7發動機是按前蘇聯提供的P-Ⅱ-300發動機的技術資料製造的,主要用於當時研製的2倍音速殲-7飛機。無論在效能還是在結構上,渦噴7都較渦噴6複雜,對製造工藝的要求也更加嚴格。

1965年,渦噴7的研製工作全面展開,由於前期準備工作充足完備,試製工作進展順利,同年10月第一臺發動機即裝配完成。

歷史潮流中犧牲夭折的渦扇6

1964年,中國開始了新一代殲擊機和強擊機的研製工作,即殲-9和強-6的研製計劃。

為此,瀋陽航空發動機設計研究所提出了雙軸渦噴、單軸渦噴和渦扇三類共22個設計方案進行對比,經過篩選一致認為只有渦扇型可以滿足這兩種飛機的效能要求,遂將其命名為渦扇6型發動機,這是中國第一次設計大推力發動機。

渦扇6 的發展程序

1964年10月開始進行初步設計。

1966年完成了全部圖紙設計。

1966年初開始由瀋陽航空發動機廠進行樣機試製。

1969年完成了2臺試驗機的製造工作。

1968年就已開始渦扇6的初步除錯在,整個除錯工作包括運轉試車、效能除錯持久試車、高空臺及飛行臺試驗、國家定型試驗等5部分。在5年多的運轉除錯期間,先後解決了壓氣機部件效能差和高壓壓氣機喘振裕度小的問題、起動及中轉速喘振等故障。

1974年發動機達到了100%轉速,進入高轉速運轉試車。但此時又出現了高壓轉子振動大、高轉速喘振和渦輪前溫度超過設計值等問題。

1979年11月,所出現的各種問題相繼被解決,發動機實現了高轉速長時間穩定運轉。

1980年渦扇6開始進入效能摸底試驗階段。

1981年進行了加力燃燒室試驗,發動機加力推力達到了123.5千牛,達到了加力狀態的設計效能。

1973年由於殲-9飛機的設計指標進行了修改,效能有了進一步的提升(達到了雙2.5,即升限2.5萬米,速度2.5馬赫),加之為滿足1976年上馬的殲-13飛機的研製需要。

1980年又擬定了對渦扇6發動機的改型方案,即渦扇6G。改進工作主要是在保持原發動機外形尺寸不變的情況下,將發動機的最大推力增加到138.2千牛,最大推力提高到83.3千牛,推重比提高到7。

1982年2月,首臺渦扇6G進行了地面試驗,實測其最大推力和加力推力均達到預期指標,可以進行實機飛行試驗,為其進一步發展鋪平了道路。然而,在80代初期,由於空軍裝備體制發生變化,殲-9和強-6飛機計劃相繼下馬,作為其配套動力的渦扇6也失去了使用物件。

1983年7月,渦扇6發動機的研製工作全部中止,1984年初,研製計劃被正式取消。

可以說渦扇6是我認為最可惜的一臺機型了,前後將近20年的研製,就因為我們一直秉承發動機是飛機的一個零部件的思想,飛機下馬,發動機也難逃厄運,只能仰天長嘆啊!!

渦扇6的下馬,使得我們航空工業失去了一次縮短同西方差距的機會。

自主研發階段

在80年代以後,隨著我們國力的不斷提升,發動機的研發也逐步邁入正軌,尤其在2016年發動機從中航工業整體剝離,成立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標誌著中國將航空發動機正式列為與飛機同級別的工業產品,不再單純的將其作為一個零件來看待。

渦噴13,綽號“山鷹”

是中國從仿製改型向自行設計製造的重要轉變。

渦噴13

渦噴14,綽號“崑崙”

"崑崙"發動機是完全按照最嚴格的國家軍標研製的,它經過了近乎嚴酷的地面試驗和長時間試飛的考核,具有更好的效能、更高的可靠性、耐久性和發展潛力。

渦噴14

渦扇-9 “秦嶺”

秦嶺嚴格意義上不能說是自主研發,因為是整線引進的斯貝MK202,不過經過西航多年的改制,儼然成為目前主流發動機(你懂的),經過一些列改制試車,最終成功裝備,填補了中國中國產渦扇發動機裝備上的空白。

渦扇-10,尖刀“太行”

前面說了,由於渦扇-6的下馬,我們與西方國家有了20年的差距,甚至更大。但渦扇10A的效能引數在國內還是首屈一指,這也使得中國航空動力事業達到了發達國家80年代中期水平,在中國航空發動機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義。

當然,我們在70年閱兵典禮上看到的飛機中還有許多新型發動機的身影,如渦扇-15,渦扇-20,胖妞身上的發動機,C919裝備的發動機等等,這一切都在訴說著我們祖國真正的強大,真正的崛起。很多東西不便透露,我們就一起期待未來幾十年,航發的崛起,祖國的崛起吧!也衷心的祝福我們做機械加工的兄弟們會迎來行業大崛起的那一天!

這盛世,如您所願!

不管是機加工還是其他行業

中國都會越來越好!

最後送大家一首我喜歡的詩歌

戰火為何而燃 ,

秋葉為何而落 ,

天性不可奪!

吾輩心中亦有惑。

怒拳為誰握?

護國安邦懲奸惡,

道法自然除心魔。

戰無休而惑不息,

吾輩何以為戰?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我的團長我的團》中反斜面工事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