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在1967年“六日戰爭”中,以色列奪取了大片土地,也因此獲得了更大的戰略迴旋空間。從埃及得到的西奈半島,增加了200公里的縱深。從約旦得到的約旦河西岸地區,增加了90公里的縱深。通過佔據敘利亞的戈蘭高地,解除了被敘軍居高臨下壓制的威脅,並且進一步保證了水資源安全。

也因為在“六日戰爭”中輝煌的勝利,以國內危機感也有所下降。他們認為:“除非阿拉伯軍隊能摧毀以色列的空軍力量,否則是不敢發起地面進攻的。”思想上的輕敵,讓以色列吃了大虧。

反觀阿拉伯各國,由於在那次戰爭中敗得極慘,急於通過一場勝利來洗刷恥辱,即使是“有限度”的勝利。在此之前,任何同以色列的和談,都是有損尊嚴的行為。

“六日戰爭”中的輸家埃及、敘利亞和約旦,對於發起戰爭的態度也有所分化。埃及想通過奪取蘇伊士運河東岸的一塊“以佔區”,從而得到和談的籌碼。敘利亞則對戈蘭高地的失去耿耿於懷,因為此處距離大馬士革極近,直接關係到國家安全。而約旦因為敘利亞支援“巴解”同自己對抗,對此戰不是那麼積極。

在對以色列發起攻勢前,埃及放出各種“煙幕彈”,以此迷惑以色列。比如在蘇伊士運河西岸,先後發起兩次大規模的軍演,使得以色列在真正的攻擊開始時,認為不過是又一次軍演。而且對於即將發起的戰役,埃及經過了精心而細緻地長期準備。

1973年10月6日,這一天是以色列“贖罪日”。按照猶太教義,不能進食,不能使用電子產品包括武器,而且大批軍人放假,整個以色列處於一年中“最虛弱的一天”。

埃及趁此機會,發起對以軍事行動,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埃軍先出動200架飛機空襲東岸以軍陣地,第2、3兩個軍團,共約10萬兵力迅速通過蘇伊士運河。他們使用高壓水槍,在以色列用沙堤構築的“巴列夫防線”上,衝開了幾處巨大的缺口。

進入到運河東岸的埃及軍隊,隨後部署了縱深15~20公里,長近200公里的防禦陣地。由於事先預料到以軍裝甲部隊會予以反擊,埃軍攜帶了大量反坦克單兵武器。更為關鍵的是,他們的防禦陣地處於蘇制薩姆防空導彈的保護下。在此範圍中,可以大大降低以色列空軍的威脅。隨之而來的以軍反攻,被埃軍粉碎。

埃及在取得戰爭初期的勝利後,並未趁勢向以境內突進,他們已達到了預期的目的。但這給了以色列喘息的機會,讓以軍有餘力去支援更為重要的戈蘭高地。

幾乎在埃及發起進攻的同時,敘利亞也派出100架飛機,1500門大炮,對戈蘭高地以軍陣地猛烈轟炸。隨即出動地面部隊三個師加1000多輛坦克,在空軍、防空力量的保護下,開始了收復故土的征程。

在隨之進行的交戰中,佈置在戈蘭高地的以軍兩個裝甲旅,188旅被打殘,但第7裝甲旅守住了陣地。

由於戈蘭高地緊鄰以色列本土,如果失去這裡,敘軍將深入以色列狹小的國土中,一直將他們趕進地中海。相比西奈戰場,此處無疑緊急的多。敘利亞雖然取得初期的優勢,但隨著大批以色列援軍到來,一切被扭轉了。

到了11日,以軍在戈蘭高地的兵力已經增加到10萬人,除了將敘軍清除出該地區,以軍甚至推進到距離大馬士革僅僅40公里的巴珊地區。

面對惡劣的局勢,阿方其他國家坐不住了,伊拉克、約旦也派出援軍予以協助,戈蘭高地戰場進入相持。

西奈半島的戰局卻出現了重大變化,以軍利用美衛星偵測資料,發現埃軍兩個軍團間存在巨大的缺口。這個發現造成了致命的後果,沙龍師經過苦戰,突破埃軍結合部,將其攔腰截斷。同時派遣突擊隊渡過運河,破壞部署在運河西岸的埃及防空導彈陣地,重新獲得空中優勢。

失去了防空保護的埃軍,變得十分脆弱,大批以色列軍隊渡河,深入埃及境內,一度推進到距離開羅僅100公里的區域。

戰爭發展態勢已經十分明顯,只要以軍殲滅已被圍困的埃及第3軍團,埃及將失去作戰能力。從西奈脫身的以軍,將集結兵力對大馬士革發起攻勢,阿方再一次陷入危局,這仗沒法打下去了。

在美蘇的介入下,到10月26日,各方相繼停火,戰爭結束。

此戰中阿方投入部隊50餘萬,陣亡8500人,損失坦克2200餘輛、飛機440餘架。

以色列投入國防軍11萬餘,預備役20萬餘,陣亡2800餘人,損失坦克850餘輛,飛機110餘架。

從資料能夠看出,以軍戰鬥素養和動員能力的強大。

屢次軍事上的失敗,也讓阿方各國意識到,單憑訴諸武力,並不能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埃及率先伸出了橄欖枝,對此以色列積極迴應,並返還了西奈半島。“土地換和平”的方式,給陰雲籠罩的中東又重新帶來一絲曙光。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梟龍換裝新型導彈和雷達,3500萬美元低價售賣,出口競爭力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