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近些年,隨著印度“東進”戰略的不斷實施和美國對印度的拉攏,印度海軍覬覦西太平洋地區的野心也變得越來越大。尤其是拜登政府上臺後,印度海軍多次與美國等其他國家在印太地區舉行大規模聯合軍演,而且印度海軍也不斷透過服役外購和自產相結合的武器裝備來提升印海軍的實力。上個月,印度首艘國產航母剛完成了出海試航,這預示著印度國產航母離服役也已經不遠了,印度即將進入雙航母時代。而航母的發展勢必要增強海上兩棲作戰和支援的能力,近日,印度海軍對外表達了希望採購4艘兩棲攻擊艦的意願。

事實上,印度海軍2007年從美國購買首艘船塢登陸艦開始,就有著發展兩棲登陸艦的想法,當時被稱為“多功能支援母艦”計劃,預計總投資能達到26億美元,但該專案被印度軍工一如既往的拖拉和財務困難所延遲,再加上印度軍工科技的不發達最終被取消。如今,印度海軍重新將發展兩棲作戰能力視為海軍發展的重點,再次提出發展兩棲攻擊艦的計劃,可見印度海軍對其非常重視,然而有的專家關於印度海軍此次提出的造艦要求卻是褒貶不一,更有不少批評的聲音,也難怪,這種為了節省開支而提出的所謂“全能型”兩棲攻擊艦計劃最終極有可能淪為“四不像”的局面。

這樣所謂的想兼具多種武器功能的先例在二戰的太平洋海戰時期就曾出現過,當時美軍憑藉著航母的優勢逐漸取得了海戰的主動權,而日本海軍還一直處於“大炮鉅艦”的陳舊思想,所以日軍為了儘可能地挽回劣勢,不得不選擇融合戰列艦和航空母艦的優勢造出了一款“四不像”的武器——航空戰列艦,想著航空戰列艦既擁有戰列艦的火力優勢也有艦載機的進攻優勢,而實際上卻是因為二者的相互限制誰也沒能發揮出應有的戰力,最終導致失敗。

而反觀印度這次提出的全能型兩棲攻擊艦計劃,印海軍對造船公司提出的要求是該艦首先要具備兩棲攻擊艦的功能和作戰效能,要求能搭載至少6輛主戰坦克、14架直升機、其他各型號的兩棲裝甲車輛和登陸艇等80輛以及總共1500名的作戰隊員。在武器配置方面,印度海軍要求需要配備32枚地對空導彈、16枚反艦或對地攻擊導彈、6門高射炮、4門近防炮以及若干定向能武器,從中可以看出,這種所謂的全能型兩棲攻擊艦就是兼具一些驅護艦的作戰功能,既有一定的防禦能力,也具備對陸對海對空的打擊能力,還有主要針對對方人員、裝置和武器的定向能攻擊能力。

在通常情況下,兩棲攻擊艦一般都要具備較強的防禦能力,也就是安裝一些不同射程的防禦武器系統,以保證兩棲攻擊艦能在戰線後方提供穩定的海上運輸和空中水面的支援,所具備的攻擊能力也只是由艦載戰機帶來的進行兩棲作戰的進攻能力,而不是利用導彈產生對目標的毀傷能力。以美國現役的“黃蜂”級兩棲攻擊艦為例,“黃蜂”級的武器配置有防空反導武器系統、近程防禦艦炮武器系統、電子戰系統和作戰指揮系統,分別是近中程防空導彈裝置各2座、“密集陣”近程防禦武器2座、3座25毫米艦炮以及4-6座電子無源干擾發射裝置等。

“黃蜂”級的武器配置情況大體上就是兩棲攻擊艦的標準配置,其他作戰任務就由其他艦艇來承擔,這樣才可以最大限度的發揮出各自戰艦的戰鬥潛能。一些軍事專家認為,在一艘戰艦上過於追求多用途的作戰能力雖然可以節約一定數量的經費,但這種反常規的設計只會帶來更多不合理的地方。像印度海軍提出的這種要求在其他國家的兩棲攻擊艦專案上還是完全沒有出現過的,多餘的武器裝備只會給軍艦的研製帶來更高的難度和更多的成本,最終變成各項效能都十分平庸的“四不像”。而且,印度航母的研製工作還沒有完成,兩棲攻擊艦的研製並不符合印度的海洋利益需求,再加上一向靠外購武器裝備和軍事技術的印度軍工來說,研發能力先天不足,基礎設施差也沒有完整的工業體系,所以像這種技術含量高的兩棲攻擊艦專案是否會順利完成前景不容樂觀。

12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兩棲戰車沉沒致9人慘死!美軍好不容易等來新型號,剛服役又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