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41導彈無法被攔截,主要有不受干擾、速度快、可變軌、多彈頭等原因。
首先是因為東風41不受電磁波干擾,東風41全稱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顧名思義,彈道導彈是指在火箭發動機推力作用下按預定程式飛行,關機後按自由拋物體軌跡飛行的導彈,和我們小時候丟擲去一個石子的拋物線類似,基本上按照慣性和內建超級計算機的程式“悶著頭”飛,不受衛星制導和電磁製導,任何電磁干擾對他都是無效的。
其次東風41的速度太快了,筆者簡單介紹一下其三個飛行階段,即初段、中段和末段,在初段飛行時以7.9 km/s的速度(相當於12秒繞北京五環跑一圈)衝出大氣層飛向太空,此階段只需要3-5分鐘,助推燃燒時間更短,能有效躲避某國天基紅外預警衛星的探測追蹤。
中段沿地球軌道在太空飛向敵國太空,目前官方並沒有公佈東風41的詳細資料,有人認為中段發動機繼續加速推進,筆者芳魂認為不可行,一是速度太快會偏離地球同步軌道,飛向更深的外太空,與打擊地面的目的相悖,二是火箭發動機的紅外輻射很容易在外太空很容易被天基紅外預警衛星捕捉,不利於隱蔽。中段最有可能關閉發動機慣性飛行,中段飛行大概需要20-25分鐘。
洲際導彈在其飛行到彈道最高點時只剩下一個裝著若干彈頭的載具在飛行,這些彈頭再合適的時機被釋放,落回地面,砸到目標區域,即末段飛行。此階段速度超過20馬赫(聲速的20倍,6.8km/s),從穿越大氣層到地面不到一分鐘。
飛行初段由於比較隱蔽,時間短,是不會被發現的,末段雖然最容易偵測到,但是留給敵人的時間更短,敵人的防禦系統需要在不到一分鐘的時間內捕捉到東風41的飛行軌跡,並用超級計算機計算並預測隨後幾十秒的飛行軌跡,計算精度必須低於1米,因為核彈頭就這麼大(這種計算機還沒出生,稍微懂點數學和拋物線的都知道其複雜程度),隨後發射追蹤導彈,並且追蹤導彈的速度必須在不到一分鐘內達到3-4馬赫,然後與東風41相撞,這麼高的相對速度想要精確攔截洲際導彈的彈頭,就像高速飛來一個小石子,再丟一個小石子撞上去,是十分困難的(彈頭體積都很小,甚至兩個人就可以抬著走)。
最有可能被發現的就是外太空的初段和中段的結合處了,此處發動機還沒關閉,火箭尾焰有大量紅外輻射,這時萬一被發現了呢,不著急,我們再說很難攔截的第三點,即機動變軌,發現和攔截是兩碼事。東風41的機動變軌系統改變之前導彈基本上沿著不變的軌道飛航模式,就像開車走s線,從而突破敵人的攔截。
第四點,據推測飛行中段東風41的母彈頭會釋放多個誘餌彈頭(此技術不復雜,東風41沒有理由不使用),天基紅外預警衛星唯一能捕捉的就是火箭尾部噴出的紅外輻射,誘餌彈頭自帶發動機和燃料,迷惑誘導敵人。
第五點,東風41導彈可以搭載6-10枚核彈頭,飛行末段運載火箭與彈頭分離,10個彈頭都是核彈,就算攔截9個,剩下一個也夠敵人喝一壺的。
截至2018年,西方某國19次中近程導彈攔截試驗中成功了10次(射程3000公里以下),成功率約為50%,7次中段反導攔截試驗成功了4次(射程6000公里以下)。但對於射程8000公里以上的洲際導彈還沒哪個西方國家進行過試驗,這也間接說明了我們的敵人目前並不具備攔截洲際導彈的能力。
綜合來說目全球具備攔截射程5000公里彈道導彈的國家不超過3個,而且在實驗條件(提前知道發射、單彈頭、不能變軌)下成功率也不會超過50%,如果是射程8000公里以上的洲際導彈,成功率可能是不足1%,也正是因為有了這玩意,別人才能好好的和我們講道理,所以一旦有一枚東風41洲際核彈發射出去,剩下30分鐘的時間我勸敵人有啥好吃的多吃點,有啥遺憾趕快和家人說說,然後靜靜的等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