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在殲-10戰鬥機眾多改良型號之中,殲-10C毫無疑問是最亮眼的那一款。殲-10C使用了更加尖端的DSI進氣道技術。引人注目的鼓包對發動機進氣道內的葉片有不錯的遮蔽效果,減少了發動機葉片反射雷達波的“空腔效應”,從而減少了雷達反射面積。從殲-10C的前方看去,基本上無法看到發動機葉片,這一點正好是譽為五代隱形機的蘇-57無法做到的。值得一提的是,DSI進氣道的製造精度要求非常嚴苛,其形狀和精度在加工金屬材料時是非常困難的,當前國際上普遍採用複合材料來製造。此外,殲-10C的機背還有大片使用了複合材料,有效地降低了戰機重量。殲10C雷達反射面積僅0.4平米,還有尖端裝置,中近距空戰勝過蘇57。

但是,儘管殲-10C取得了一定的隱身能力,但是對體型較小的它來說,前向RCS還是要高於更先進隱身技術下的重型機如殲-20等。通常認為,殲-20的前向RCS為0.01平米,是殲-10C的40分之一。

殲-20隱形戰鬥機

雖然殲-10C和正牌隱身機隱形效果差距較大,但是拿蘇-57或蘇-35與殲-10C比,蘇35的RCS甚至要高於殲-10C數倍,這兩款俄羅斯戰機的雷達與中距彈又不佔優,所以中距空戰能力是要差於殲-10C的。據稱殲-10C的主動相控陣雷達也有低截獲率探測模式,還有尖端的雷達電子戰系統,可在一定程度上構建良好隱身效應。有專家相信,殲-10C的正向與前半球雷達反射面積遠低於俄羅斯的蘇-57。所以蘇-57和蘇-35面臨殲-10C這樣前半球RCS比較低的對手,只能再次玩起“近距格鬥”的老把戲。

俄羅斯最新代戰鬥機蘇-57

但是殲-10C搭載了全新的主動有源相控陣雷達(AESA)、配合光電探測裝置、電子戰系統,可令飛行員可取得更豐富的作戰資訊。而且殲-10C上的新型頭盔綜合顯示器可使飛行員大範圍的直接鎖定攻擊目標,是近距格鬥的神器。蘇-57和蘇-35在近距格鬥時也無計可施。除此之外利用頭盔綜合顯示器可看到最全的資訊影象,了解各種作戰資訊,無需劇烈機動中再檢視顯示屏上的各種詳細資訊,並且不受飛行員前方面積巨大、位置特定的顯示器的視野限制。

如果在視距外空戰(BVR)時,殲-10C飛行員可利用頭盔綜合顯示器任意旋轉頭部,朝向感興趣的方向,可及時取得相關資訊。視距內機動時,這一能力更加關鍵性,而且決定勝負。使用新型格鬥空空導彈時,比如霹靂-10紅外近距導彈。要發揮導彈的最好效能,尤其是其離軸發射能力,必須配備這樣的頭盔綜合顯示器去瞄準,才能使飛行員迅速鎖定各種方向上的目標,並最快速的操縱導彈發動攻擊。

攜霹靂10導彈的殲10C

殲10頭盔綜合顯示器系統在飛行員維持視線鎖定目標時,無論如何轉頭低頭或是偏頭,甚至180度回頭,機載系統依然可解算出飛行員視線指向,操控雷達、光電、導彈制導頭等裝置跟隨飛行員視線運動,觀測或是對準敵機。隨時準備發射霹靂-10導彈,該導彈發射後可依據火控系統指揮飛往飛行員視線指向的目標,可以掉頭180度攻擊正後方敵機。

全世界已公開的四代機隱身改進型戰鬥機之中,殲-10C的價效比應當算是最出色的。殲-10C用不錯的隱身效能、頭盔瞄準器及主動有源相控陣雷達。在金頭盔比賽中,殲-10C輕鬆應對同代機的挑戰,曾經獲得了空戰三比零的好成績。據稱,同三架模擬敵機對抗中,對手操縱的四代機輕巧敏捷,企圖逃避殲-10C的搜捕。要想雷達順利搜尋到敵機,殲-10C飛機需下降飛行高度飛入雲層中,但是雲層中容易出現伏兵。殲-10C飛行員在機載系統提供的資訊支援下,仍然扎進了雲海。雷達螢幕不久就搜尋到三枚光點。找到了目標、鎖定、開火等動作一氣呵成,三架“敵機”應聲而落,展現出殲-10C出色的戰鬥效能。

殲10C的頭盔顯示器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70年變遷,從無到有從弱到強,人民空軍自主研發戰機大盤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