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勝者為王敗者為寇,沒有人會記得住敗者。可在某些不分勝敗的領域,這個道理似乎依然適用。
我們都知道珠穆朗瑪峰是世界第一高峰,但是很少人知道世界第二高的山峰喬戈裡峰。
圖:世界第二高峰喬戈裡峰
縱使喬戈裡峰的攀登難度遠大於珠穆朗瑪峰,約有七分之一的登山隊員在此峰喪生。
相比之下,攀登珠穆朗瑪峰的登山者每30人才會有一個遇難。
可人們還是視攀登上珠穆朗瑪峰為最高榮譽。
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當今我們對二戰時期炸彈的認知。
人們只記得原子彈背後的那幫不諳人事的科學家,卻從來沒有人關心威力僅次於核彈的傳奇炸彈。
圖:最早的三顆原子彈之一——“胖子”
如果單單以威力和重量來衡量,二戰時期排名在核彈之後的是一種被稱為“地震炸彈”武器。
其中美國人的T-12造雲者以巨大的裝藥量雄踞榜首。
可提起“地震炸彈”沒有多少人會想到美國這個從沒投入戰場的山寨貨。
而“地震炸彈”之父的兩個作品才是真正的傳奇。
不過,這位發明了“地震炸彈”的工程師涉及的領域遠不止於此。
他還曾利用打水漂的原理設計了一種彈跳炸彈,成功炸燬了德國人的水壩,引發了洪水。
他不僅最早主張設計單翼飛機,還是研究超音速飛機的先驅。
只可惜最終被美國人盜用了設計,研製出了最早的超音速可變後掠翼飛機。
圖:天才工程師巴恩斯·沃利斯
然而,這樣的天才工程師早年甚至沒上過正經的大學。
巴恩斯·沃利斯,這個名字放在全世界實際上並沒有多麼的響亮。
但在英國人眼中,這是他們二戰的功勳英雄,是能排進前一百位的著名人物。
圖:巴恩斯與他的代表作品
他出身貧寒,小時候在英國稱作“Christ's Hospital”的慈善學校裡生活。
那裡包吃包住,還有免費的教育,巴恩斯的家庭沒有其他的選擇。
圖:巴恩斯與哥哥和母親的合照
不過非常幸運,巴恩斯在自己人生的前半段就遇上了最重要的啟蒙老師——查理斯·E·布朗。
這位著名的老師堪稱“院士培養者”,在巴恩斯之前的5名學生後來都成為了英國皇家科學院的院士。
查理斯的教誨當然也在巴恩斯的心中埋下了成名的種子,只不過現實給他帶來了比別人更多的阻力。
17歲,巴恩斯唸完了高中,一畢業就在倫敦南部的一家機械工廠找了一份工作。
不久後,他又輾轉至懷特島,進入了塞繆爾懷特造船廠做一名學徒。
圖:20世紀初,英國的一家渦輪工廠
雖然生活清貧且艱苦,但出於對知識的渴望,巴恩斯還是參加了倫敦大學的夜校課程。
期間,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在機械廠和造船廠工作了幾年的巴恩斯應召入伍,加入了英國皇家海軍。
圖:入伍後的巴恩斯
巴恩斯的工程才能很快便顯現出來,加上當時這方面人才十分稀缺,他沒多久就晉升為海軍中尉,參與設計飛艇。
入伍的第五年,巴恩斯就設計出了先進的R80飛艇。
可是很遺憾,飛艇剛一面世沒一年,戰爭就結束了,這種成本高昂的武器也就漸漸淡出了軍方的視野。
圖:R80型飛艇
這對巴恩斯的打擊其實不小,事後他將自己的重心重新放在了學校的學習上。
終於在自己35歲時拿到了工程學的學位,並打算像自己的啟蒙老師一樣成為一名教師。
不過,他這個想法還沒來得及付諸行動,就有富翁找上門來請求合作。
最終,巴恩斯被全權負責設計的價碼打動,開始著手設計R100型飛艇。
圖:巴恩斯設計的飛艇框架結構
同時,英國皇家飛艇工廠也在幾乎同時開始了R101型飛艇的設計,像是在暗中競賽一般。
1930年,巴恩斯的R100完工,皇家飛艇工廠不知道是不是看準了時機,也同時宣佈R101完工。
兩個型號的飛艇相繼進行了第一次試飛。
巴恩斯在加拿大的試飛十分成功,可政府的飛艇才剛剛飛過英吉利海峽就墜毀在了法國。
圖:在法國墜毀的R101
飛艇上的54名乘客只有6名倖存了下來,死亡名單上竟然還有當時的空軍部長湯姆森爵士。
嚇得政府趕忙叫停了整個“帝國飛艇計劃”。
同年,德國的驕傲興登堡號飛艇誕生,之後發生了聞名的興登堡號災難。
這麼看來雖然英國政府有些不講理,但是載人飛艇的確已經走向的窮途末路。
圖:興登堡號災難
其實巴恩斯也明白這個道理,未來的天空將會是飛機的天下。
因此,他也從飛艇設計轉向了飛機的研究,進入了威克斯飛機制造公司。
在這期間,巴恩斯力推超前的單翼式飛機的設計,可是皇家空軍並不買賬。
無論巴恩斯把雙翼機的劣勢和單翼機的優勢解釋得多清楚,最後依舊無法說服空軍部。
圖:早期的飛機多采用雙翼式設計
好在公司還算通情達理,允許巴恩斯同時設計單雙翼兩種飛機。
最終的測試毫無疑問,單翼機的效能遠超老舊的雙翼機,軍方也不得不服。
幾經改進後,這款單翼式飛機成為了二戰最著名的“惠靈頓”重型轟炸機,一直服役至二戰結束。
圖:在惠靈頓轟炸機的設計中,巴恩斯大量借鑑了飛艇中的框架結構
“惠靈頓”重型轟炸機常常被派往德國,大量執行地毯式轟炸任務。
其實地毯式轟炸也就聽起來威猛,實際上會造成大量的平民傷亡,效率也不高。
巴恩斯本人並不認同這樣的轟炸方式,他甚至稱這是一種“不人道的、毀滅一切的大面積殺傷”。
圖:正在執行任務的惠靈頓轟炸機
在他的觀念中,武器就應該精準高效地打擊軍事目標。
二戰全面爆發以後,巴恩斯的理念迎來了一次絕好的機會。
1943年,英國空軍將矛頭對準了德國魯爾工業區的大壩。
圖:魯爾區是德國最重要的工業區
但是想要破壞德國人的大壩哪有那麼容易。
這些大壩全都由混凝土澆築而成,異常堅固,並且周圍還有空軍和防空火力的保護。
英國人想要實施轟炸只能是在夜晚編隊高空轟炸。
圖:蘭開斯特重型轟炸機
然而以當時的技術,高空轟炸的準度奇差,平均只有10%的炸彈能夠在目標3公里的範圍內開花。
想要炸燬大壩,命中率不到3%,簡直就是痴人說夢。
於是有人想出了空投魚雷的方法,可是經過調查發現德國人在水中還設有多道防雷網。
可就算是無敵的馬其諾防線也有弱點,更何況是水壩。
英國人多次分析航拍照片,終於發現了一個佈防漏洞。
德軍沒有在水壩上游佈置防空氣球,這就得以讓英軍的重型轟炸機實施超低空轟炸。
而巴恩斯呢,他全力配合空軍的計劃,從“打水漂”獲得靈感,研製出一種能在水面彈跳炸彈。
這種重達8噸的圓桶型炸彈能在水面跳躍前進,直至接近壩體才下沉引爆,完美避開德國人的各種防禦。
但投彈的高度必須嚴格控制在18米左右。
執行任務的機隊為此還進行了艱苦的超低空飛行訓練。
1943年5月16日,名為“懲戒行動”的計劃開始執行。
英國空軍第617中隊祕密飛往各自的目標水壩,投下了高速旋轉的彈跳炸彈。
沒有一點點防備,德國人的大壩就被炸開了3座,對他們來說這就像是靈異事件一樣。
1.3億立方米的洪水湧向大壩下游,水電站、兵工廠、農田受災嚴重,損失慘重。
圖:決口後的大壩
事實證明,巴恩斯的理念是成功的。
不過彈跳炸彈僅僅是一個試水之作,遠沒有實現巴恩斯的設想。
隨後,巴恩斯又研製了6噸級的地震炸彈。
圖:正在吊裝的“高腳杯炸彈”,又名“高男孩”
這種炸彈體型修長,頭部的外殼異常堅硬,俗稱“高腳杯炸彈”。
從5500米的高空投下,到達地表時的時速高達1210千米。
為的就是鑽入幾十米深的地下後引爆,引發巨大的衝擊波,對所有工事造成無差別的打擊。
德國海軍的提爾皮茨號戰列艦就是被“高腳杯炸彈”炸翻了天。
圖:高腳杯炸彈炸出的大坑,以及遠處即將沉沒的提爾皮茨號
執行了多次成功的轟炸任務,“高腳杯炸彈”名聲在外。
但巴恩斯依舊不滿足,他發現執行任務的蘭開斯特轟炸機還有潛力,興許能攜帶10噸級的炸彈。
於是他又研製出了更大號的“大滿貫炸彈”。
“大滿貫”剛出廠,英國人就迫不及待地將其投入戰場,目標直指比勒菲爾德的鐵路大橋。
圖:裝載了大滿貫炸彈的蘭開斯特轟炸機
此前英美空軍耗費了3000多噸的常規炸彈都沒能將其炸燬,全指望巴恩斯的“大滿貫”了。
1945年3月13日,巴恩斯的御用617中隊再次出擊。
焦急的等待之後,巴恩斯收到了訊息:“大滿貫”偏離目標20多米。
但是,卻炸出了直徑30多米的深坑,引發了一次小規模地震。
90多米的橋面在地震中晃動垮塌,徹底銷燬。
不愧是核彈出現之前,投入實戰的最強炸彈。
戰爭結束之後,獲得大滿貫的天才工程師又迴歸飛機的研究。
最早開展了可變後掠翼飛機的研究,還使用火箭引擎製造出了速度達到2.5馬赫的原型機。
但最終因為英國軍費吃緊,放棄了這個超音速專案。
還被美國人偷走了創意,研製出了第一款使用可變後掠翼飛機F-111。
巴恩斯的傳奇可能沒有享譽全世界,但科幻小說作者卻對他情有獨鍾。
史蒂芬·巴克斯特的作品《時間機器》當中,巴恩斯被描繪為一個研究時間旅行的科學家。
說來也是,如果巴恩斯不是出身平寒,而是像許多大科學家一樣從小接受良好的教育。
天知道他能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