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特朗普在競選總統時,提出了“美國優先”和“讓美國再次偉大”的競選理念,執政後一直在落實這一理念。表現在軍事政策上,即為特朗普所提的“讓美軍更加強大”。特朗普政府國防政策的調整和軍事建設的總體目標是“重塑軍隊,提升攻擊力,震懾對手”。具體措施是“提高常規快速打擊能力,提高小型核彈開發的機動威懾能力”。

調整軍事戰略

2017年以來,特朗普政府分別出臺了幾個重量級的報告,這幾個報告為其調整軍事戰略和軍事政策定調,並指導特朗普政府外交和國家安全決策機制為建設服務。

2017年12月18日,特朗普政府釋出了其執政後的首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這被看成是特朗普在執政近1年時間內,對其安全政策的定調。特朗普解釋該報告時稱,美國正重建世界領導地位,包括重建軍事和國土防禦、邊境安全、貿易政策、經濟實力等。

特朗普執政以來美國的軍事政策調整

2018年1月19日,國防部長馬蒂斯公佈美國新《國防戰略報告》,這是特朗普政府公佈首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的1個月後,美國在國防政策上迅速配合其國家安全戰略,推進軍事變革的重要舉措。馬蒂斯在解釋《國防戰略報告》時,把俄羅斯和中國作為美國的威脅和競爭對手,從而為美國的軍事建設找藉口,推動國防部改革,提升謀劃和指揮能力。美國防部副部長帕特里克·沙納漢進一步解釋了《國防戰略報告》的內容,稱該報告傳遞的訊息是:美國正處於一個競爭的環境,美國必須運用加強軍事實力,來避免產生相互競爭的累加效應或乘法效應的結果。

在美國防部發布《國防戰略報告》1個月內,2018年2月2日,特朗普政府釋出了《核態勢評估》報告,這是2010年4月以來美國政府再次出臺此類報告。該報告認為,現在的國際安全環境大幅惡化,世界變得更加危險。美國為了保護自己和盟友,必須調整目前的核政策,加強對核武器的依賴性。此報告的出臺,改變了以前美國政府對核開發和使用的認識,特別是改變了奧巴馬政府的核戰略、核軍控、核裁軍、防擴散等核安全政策,是特朗普為制定新的核政策、進行新的核開發鋪路。報告把俄羅斯、中國、北韓和伊朗指明為核威脅的重要國家,稱俄羅斯“試圖通過增強核威懾和先發制人的打擊能力,使自己在爭端中處於有利地位”;稱中國“正計劃獲得新的核能力,從而在西太平洋上挑戰美國的利益”;稱北韓“公然表示要使用核武器,對美國及其盟國進行威脅”;稱伊朗及恐怖組織“可能使用核武器從而構成持續性威脅”。

2018年9月20日,特朗普政府釋出《國家網路空間戰略》,這是繼2003年小布什政府釋出《確保網路空間安全國家戰略》之後,時隔15年首次釋出同類報告。9月18日,美國防部發布了《2018國防部網路空間戰略》,這是美國防部繼2011年7月釋出首部《網路空間行動戰略》、2015年4月釋出新版《國防部網路空間戰略》以來,再次釋出同類檔案。這兩份網路戰略報告,都強調加快美國網路軍事力量、特別是網路攻擊能力建設。

2019年1月17日,特朗普政府公佈了新版《導彈防禦評估》報告,這是美國自2010年以來首次推出導彈防禦戰略報告,標誌著美國反導戰略開始重大調整。由於美國退出《中導條約》,美國認為俄羅斯目前是惟一能在高精密武器領域和太空領域與美國相抗衡的國家,因此美國導彈防禦系統更多的是針對俄羅斯。

2019年美國宣佈退出中導條約

推動印太戰略

早在1970年代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就提出“印太戰略”這一地緣政治概念。2016年8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提出“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戰略”。特朗普任美國總統後,認同了安倍“印太戰略”概念。2017年11月,特朗普在其亞洲之行中推動其印太戰略,將“亞太”改稱“印太”,同時美國、日本、澳洲、印度就確保印度-太平洋地區自由、開放的國際秩序達成共識。2018年6月3日,馬蒂斯在香格里拉對話會上提出了印太戰略的四項原則:一是幫助盟友增強海軍力量,使他們能“捍衛自己的海洋邊界”;二是美艦隊將與盟友的艦隊增強海上協同作戰能力,同時將擴大對他們的軍售;三是與盟友國家加強法律、公民和管理的透明度;四是在印太地區推動私有部門的經濟合作。

作為美國推進印太戰略的重要步驟,美國防部2018年5月30日宣佈,美軍太平洋司令部正式更名為印太司令部,管轄全球表面積的一半以上的區域,東起美國西海岸,西抵印度洋,南北兩極。美擁有軍人和文職人員約37.5萬人,駐日、駐韓美軍均隸屬於印太司令部。此次更名並不是簡單的名稱改變,從政治戰略上看,是特朗普政府推出印太戰略由概念進入機制和能力建設實際行動階段;從軍事戰略上看,強調了美軍在太平洋和印度洋同時發揮影響力的決心。馬蒂斯將這一次更名定義為“為了維護對全球和平至關重要的海洋區域的穩定”,他說,“印太地區有很多條帶與路,美軍將維護以自由和開放為基礎的國際秩序,持續增強印太地區的軍事存在,保持該地區的平衡和穩定”。

美日印2018年6月7日開始在關島海域聯合舉行“馬拉巴爾-2018”軍演,這是美軍太平洋司令部改為印太司令部後首次進行的聯合軍演。此次聯演的重點是增強反潛能力,主要科目有涵蓋海上作戰的各種科目,包括航母作戰、防空、反潛、水面作戰、海上攔截及海上搜索等。美日印各派了大批艦機參加演習。

與此同時,8月—9月,美B-2轟炸機聯合其他戰機和空軍人員,多次在夏威夷和印太地區進行了多科目的聯合戰術演練。10月7日,印太司令部宣佈,美國空軍已完成B-2隱形戰略轟炸機在夏威夷的首次常態化部署,“以確保印太地區的自由與開放發揮重要作用”。這是B-2轟炸機首次在印太地區的常態化部署,顯示美軍實施將最先進的武器優先部署印太地區的具體措施。

美日印聯合舉行“馬拉巴爾-2018”軍演,推動印太戰略

加速軍事力量發展計劃

為落實系列軍事戰略和政策調整,特朗普政府大幅增加軍費預算,美各軍種均制定了軍事力量發展計劃和現代化目標。

美國軍事現代化、保持軍力優勢把握了加快軍隊發展速度,提高聯合作戰能力和完善持久的作戰效的原則。重點是升級核部隊,將核武器現代化;加強太空和網路部隊,把這兩個領域作為優先發展領域,把太空和網路空間看作是作戰空間對待;加大在計算機、通訊、情報和控制系統的投入,提升融合能力;強化導彈防禦能力,部署更多的導彈防禦系統;打造更具主動襲擊能力的陸、海、空和太空戰能力;對軍隊進行結構性重組,從大規模集中化轉為較小規模、分散性和適應性兼顧、攻防兼備的並舉模式。

特朗普認為,美國軍隊要保持前所未有的強大,確保美國永遠是世界第一,必須增加軍費。2018年2月13日,特朗普公佈2019財年4.4萬億美元的預算報告,將軍費預算大幅提至7160億美元,較2017財年增加了800億美元。馬蒂斯稱,“總統分配給我們的所需預算,將美國重新帶回到世界領先地位”。美眾院5月24日通過了7160億美元的2019年國防授權法案,支援“重建軍隊”計劃。8月13日,特朗普總統簽署了該法案。在該法案授權下,2019財年陸軍現役部隊從目前47.6萬人,增加到48.75萬人,海軍兵力33.54萬人,海軍陸戰隊18.61萬人,空軍兵力2.91萬人。到2030年,陸軍現役部隊將增加至50萬人;海軍將艦艇編隊從286個增加到355個;空軍從312箇中隊擴大到386個,其中轟炸機中隊將從現在的9個增加到14個。

美軍升級武器裝備是國防開支的大頭。陸軍採購超過5000輛輕型裝甲車,135輛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500輛輕型坦克,30輛水陸兩棲裝甲車,197輛各種用途裝甲運輸車輛,對陸軍老化的裝備進行更新換代,現代化改造近3400輛聯合輕型戰術車,用2000萬美元用於研發增程榴彈炮,用6700萬美元用於加強增程火炮系統。海軍艦艇數量由目前的273艘增加到350艘,擬採購2艘弗吉尼亞級核潛艇、1艘哥倫比亞級核潛艇和瀕海戰鬥艦,採購1艘福特級航母。計劃到2034年,將攻擊性潛艇數量增加到66艘,翻新7艘較老的洛杉磯核潛艇,採購代號為SSN(X)下一代攻擊潛艇,購買5艘新的導彈潛艇取代俄亥俄級巡航導彈核潛艇。海軍陸戰隊加快推進超過75架魚鷹飛機的現代化改裝,升級感測器、計算機系統,加裝火箭、導彈等武器,配備新一代航空電子裝置和新的生存能力系統,提高多效能作戰能力。空軍將研發B-21突襲者遠端轟炸機,採購77架F-35戰機,採購15架KC-16空中加油機,研發空軍用攻擊型導彈等。

美國加大軍費投入,採購新式裝備

2017年8月18日,特朗普總統宣佈,提升美國網路司令部的地位,將其升級為與戰略司令部、太平洋司令部等平級的聯合作戰司令部,以網路威懾和先發制人為目的,負責網路空間作戰行動,幫助研發網路武器,防範網路攻擊,必要時進行先發制人的打擊。升級後的網路司令部將提升美國對網路襲擊的反擊能力。

為加快新一代武器研發和採購,美陸軍成立了新的採購司令部——未來司令部,以推進陸軍現代化水平。未來司令部重點是整合陸軍武器研發和採購系統,推進陸軍裝備的技術的現代化。該司令部將與各技術企業合作,就如何推進陸軍現代化進行方案設計和具體實施。同時,美國陸軍正在推進多領域作戰理論和模式創新。一是組建多領域作戰特遣隊,在遠端精確火力、作戰車輛、垂直提升、網路、防空和導彈防禦等多領域進行綜合作戰運用,使陸軍和其他軍種能夠互聯互通。該作戰模式已經在2018年的“環太平洋”軍演中進行演練,未來將進一步進行推廣,2018年主要是在美軍系統內進行演練,2019年將在至少與兩個國家(澳洲和日本),進行演練。未來美陸軍將在印太和歐洲地區成立多支類似部隊,逐步形成聯合夥伴、多領域作戰體系和作戰模式。二是增加組建電子戰和防空部隊,應對和開展網路戰、電子戰和資訊戰,使陸軍部隊的作戰配備更加齊全。三是重點發展三大技術,美國陸軍空間和導彈防禦司令部正牽頭實施陸軍高技術發展專案,陸軍重點發展高能鐳射、小型衛星和高超音速武器三大技術。高能鐳射能對戰術載重車輛進行定向殺傷,小型衛星能加速戰場資訊輸送過程,超高音速武器技術能有效提高超高音速導彈制導、導航和導彈控制。陸軍發展三大技術,目的是提高近遠端高精打擊武器,包括戰略和戰術武器,如新一代高精度導彈、新一代遠端火炮、增程火炮等。

美第2艦隊成立於1950年,其轄區包括美國東海岸、北極圈、白令海峽及挪威和俄羅斯沿海,在冷戰時期與蘇聯的對抗中發揮了重要作用,2011年正式解散。海軍艦隊司令部司令克里斯托弗·格雷迪在第2艦隊恢復儀式上稱,恢復第2艦隊是因為美軍的海上力量“正受到俄羅斯和中國兩大復興力量的挑戰”,是特朗普政府國防戰略的核心部分,是應對“競爭對手”的重要舉措。

特朗普認為,太空正成為一個各方展開爭奪的“戰鬥領域”,美國需要一個新軍種來保衛太空,這個新軍種就是“太空軍”,美國將投入巨資保衛太空。6月18日,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指示美國防部建立美國第六軍種——太空軍。通過集中融合美國空軍、海軍和其他軍事單位各自擁有的太空職能,確保美國與“競爭對手”的太空軍事優勢。美副總統彭斯8月9日宣佈2020年組建太空軍,稱美國必須為面臨的下一個戰場作好充分的準備。太空軍5年內預算開支將達到120多億美元,其中22億美元用於太空部隊人員建設,91億美元用於基礎設施建設,10億美元用於作戰指揮系統建設等。國防部設立“太空司令部”“太空作戰司令部”和“太空開發局”三大機構。其中“太空司令部”是太空軍的指揮部門,主管作戰準則和戰術的制訂;“太空作戰司令部”主管整合美軍各軍種太空作戰的專業人才和優勢資源,“太空開發局”主管武器採購,主要任務是開發和測試太空作戰技術和武器。12月18日,特朗普下令成立太空司令部,隸屬於美國防部,主要任務是整合美軍各軍種的太空軍力資源,制定太空軍事政策、戰術政策、科技發展政策等,掌控美國太空領域的軍事行動。

2018年2月,美軍把中央司令部所屬在中東地區(伊拉克和敘利亞)的力量轉向阿富汗,其目的是實施美國的南亞戰略。美軍中央司令部司令、陸軍上將約瑟夫·沃特爾稱,根據美國的國防戰略,大國重新崛起的競爭是美國首要的國家安全挑戰,俄羅斯和中國在該地區是不穩定的大國,美中央司令部必須把精力和部署轉移到該地區。此外,美軍將第3艦隊的力量調到西太地區,以強化西太的力量部署。

2018年1月,美國防部長馬蒂斯在釋出新版《國防戰略》中稱,高超音速武器是國防部的重點研發專案之一。美國防把高超音速武器研發提上了美軍現代化的計劃中,美國防部高階研究專案局正在與空軍合作,開展超高音速武器研究,與雷神和洛克希德·馬丁等防務公司簽訂合同,由這些公司研發相應技術,使美軍儘快把在空中發射的高超音速巡航導彈變成現實。國防部在2019年的預算提案中,為高超音速武器研發提供2.57億美元。與此同時,美軍陸、海、空部長簽署協議,共同研發高超音速導彈的原型彈,並將於2021年前進行測試。這種超高音速導彈試驗成功後,能夠在陸、海、空裝備中同時使用。

掛載AGM-183A高超音速導彈的美國b-52h轟炸機

美國空軍2019年8月與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簽訂合同,開發兩個高超音速武器系統。第一種武器是AGM-183A快速反應武器系統(ARRW),該系統最高速度為馬赫數20,投入4.8億美元,2021年具備作戰能力;第二種武器是高超音速常規打擊武器(HCSW),該系統是一種GPS制導的固體燃料火箭,投資9.28億美元,計劃2022年服役。但是,高超音速武器的研發難度大,技術要求高,研發經費多,是制約該計劃短期內難實現的因素。

美軍加大導彈系統投入,目的是加強其技術含量,從而達到3個目標:提高反導系統的可靠性;提高追蹤和擊落導彈的命中率;應對新一代(如超高音速導彈)導彈的技術。為此,2017年9月,美國防部增加了4億美元的導彈防禦系統預算,在阿拉斯加州和加利福尼來州部署44枚遠端攔截導彈和20枚反導攔截導彈。2019財年預算129億美元用於導彈防禦系統,包括增加陸基攔截導彈的新彈頭,阿拉斯加的新型導彈和跟蹤感測器和新的天基殺傷評估(SKA)系統。

此外,成立駐日美軍導彈防禦司令部,新司令部主要人員約為115人,任務是提高通過導彈防禦加強軍事幹預能力,職能是承擔原由夏威夷部隊承擔的部分指揮功能,對日本沖繩等地區部署的導彈部隊和雷達部隊進行統一指揮,指揮協調部署在關島的“薩德”部隊等。新司令部的成立,強化了美日導彈防禦合作的統一協調能力,使美日的導彈防禦系統作戰一體化。

根據美國國家核安全管理局(NNSA)公佈的2019財年核武庫儲存和管理計劃,其中提出未來25年內需要推進的核彈頭開發和更新專案,即需要611億~900億美元投入更新核武庫,包括研發兩種新型核彈頭,更新陸海空“三位一體”的核武庫。下一階段,美軍以研發低當量的戰術核武器為主要任務,以加強美軍戰爭作戰的靈活性。美軍開發一種潛艇發射的載核巡航導彈,並逐步改裝潛艇發射彈道導彈,為其加裝低當量核彈;陸基核力量由400枚單彈頭民兵-3洲際導彈組成,並改造450個發射設施,計劃2029年用400枚新型洲際導彈將共取代;空軍核力量則計劃開發B-21轟炸機。通過上述核開發應用,逐步實現戰略核武器和戰術核武器的有機結合和共同威懾力量。

為鞏固美國的國家安全和國防戰略,加快美軍的AI能力和水平,國防部計劃先期投入7500萬美元,5年內總計投入17億美元,研發AI專案。2018年6月底,國防部宣佈成立聯合人工智慧中心(JAIC),開展包括各種人工智慧開發技術在內的近600個專案。該中心制定了三大任務:一是與國防部內有關部門協調,選擇出優先發展的任務專案;二是整合資料共享機制,制定人工智慧程式化和標準化;三是整合軍方和各軍種所有部門指揮和專業人員,成立JAIC的初始團隊,優選和培養一支世界級的人工智慧人才群體。9月7日,美國防高階研究專案局(DARPA)宣佈,未來5年,投資20億美元推動人工智慧領域的開發,建立數十項開發專案,包括網路安全、針對人與武器互動的“人機共生”專案等,將有數百所學校和企業競標參與這些專案。美國防部已有數百人從事無人機人工智慧系統分析研究,計劃投入9億美元,用於開發軍用無人機智慧系統。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阿帕奇”揭開了海灣戰爭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