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德軍裝甲部隊所向披靡,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堪稱二戰一流水準。然而到了巷戰時,就完全不是這個樣子,屢敗屢戰,屢戰屢敗,簡直成了蘇軍的沙包。而為了挽救己方步兵的糟糕境地,德國統帥部苦思冥想,終於拿出了一大制勝法寶,這個法寶就是大名鼎鼎的灰熊突擊炮。
一、巷戰水平稀爛無比的德軍得說句實話的是,德軍可能命犯巷戰,每次一到巷戰的時候,德軍差不多就是被人按著打的弱雞,戰鬥力從野戰的正數,變成了負數。典型例子,就是在波蘭戰役裡,攻打華沙的戰鬥。當時德軍部隊幾乎橫掃了波蘭,然而當他們打到華沙的時候,卻後吃麻花——滿擰了。
9月15日時,第10與第3集團軍已經包圍了華沙。德軍還在16日大量投下傳單勸降,以免讓部隊進行殘酷的巷戰而導致大量傷亡,但波軍的華沙守將,原洛茨集團軍司令隆美爾(不是德軍的那個)拒絕此要求,氣的德軍開始對華沙發動攻擊。9月21日,南方集團軍群集結1000門火炮轟炸華沙,並在23日對該市發動攻擊,然後被波軍所逐退。這場仗可謂丟人無比,因為波軍幾乎缺少一切的裝備,但偏偏德軍裝甲部隊在這裡算是泥牛入海。當時德國裝甲部隊多是一號和二號這樣的輕型坦克,波軍只要站在高樓上往下丟手榴彈,就可以炸爛坦克了。
損兵折將的德軍不甘心失敗,所以在9月25日再度集結可用的飛機進行轟炸。為了這次轟炸,德軍投入了1200架的飛機,裡面不乏有主要被用作運輸機之用的JU52運輸機。德軍發動的轟炸行動十分凶猛,特別是針對自來水過濾站、供電廠、麵粉加工廠等維生設施。在經過了狂轟濫炸後,波蘭守軍終於堅持不住,並且防線也被德軍逐步突破,迫不得已只能在9月27日向德軍無條件投降。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因為當天雲層頗厚,德國空軍有不少炸彈扔到了北部的步兵部隊的頭上。負責該行動的“特種航空指揮部”指揮官沃爾弗拉姆·馮·里希特霍芬少將因而遭到第8集團軍司令約翰內斯·布拉斯科維茨上將的怒罵,因為里希特霍芬把炸彈丟到了他的指揮所附近,差點把他炸死。但不管怎麼說,德軍總算是拿下了華沙,也算是挽回了面子,暫時掩蓋了德軍的在巷戰中的無能。然而,等到了之後,這事可就掩藏不住了。
二、巷戰,德軍噩夢事實上,德軍的巷戰能力慘不忍睹這事情,不僅僅在波蘭出現了苗頭,在法國也出現了苗頭。在面對法國老將馬克西姆·魏剛所組織的魏剛防線時,雖然德軍也突破了這些防線,但是往往都是被法軍先暴打一頓。指望德國步兵自己能突破這些防線,顯然是不可能的了。
不過儘管出現了這麼多問題,然而德國將軍們還是選擇視而不見,因為在連續勝利後,他們根本不願意承認,自己的部隊在攻堅戰上存在若干問題。就和他們不願意聽希特勒的話,去給坦克換裝長倍徑火炮,還是抱著自己的二號和三號小坦克用一樣。在他們眼裡,凡是說他們存在問題的,一定是盟軍或是來自蘇軍的細作。
抱著這麼一個思維,德軍終於在戰場上吃了虧。廣闊的蘇聯明顯是德軍的不祥之地,這裡不僅存在大量的爛泥路,還有可怕的T34中型坦克和KV系列重型坦克。德國裝甲部隊雖然在41年高歌猛進,但是每次遇到這些蘇聯坦克每次都會被打的暈頭轉向。更可怕的是,這裡存在有一座又一座堅城,對於德國步兵而言,蘇聯簡直是個地獄。
確實,1941年的蘇聯紅軍,戰鬥力貧弱,野戰裡往往會被德軍打的找不到北。可一旦蘇聯紅軍找到了立足點,那情況可就不一樣了。俄國人特有的韌性和忍耐力,讓他們變成了十分難纏的對手。如果紅軍步兵只是擁有一片陣地那還算好,起碼還能用坦克來突破。但很不幸的,紅軍步兵堅守城市,那等待著德軍步兵的就是一個絞肉機一樣的戰場了。
因為城市對防禦方有特殊的加成,所以守在城市裡的紅軍士兵就可以免除被德國裝甲部隊反覆碾壓的厄運。此時反而是德軍步兵進退兩難,因為對於那些守在街壘工事裡的紅軍步兵而言,街道上推進的德軍步兵基本上屬於活靶子。而德軍的炮火和轟炸,反而把城市變成了一片廢墟,不僅德軍步兵自己寸步難行,而且還更利於蘇軍堅守了。
這樣的例子在蘇德戰場上不計其數,從佈列斯特要塞到羅斯托夫,從敖德薩到塞瓦斯托波爾,從斯摩稜斯克到莫斯科,堅守城市的紅軍士兵給了德軍以沉重打擊。面對這種打擊,德軍統帥部不得不正視一個事實,己方士兵巷戰水準奇差無比,現在必須給他們想一個辦法,幫助他們應對這些被敵人堅守的城市了。否則,德軍士兵就只能都在盒裡回家了,而蘇聯人呢?估計就大吉大利,今晚吃雞了。
三、德軍方案,灰熊突擊炮面對這種現實問題,德軍其實也顯得一籌莫展,因為他們也不知道該如何應付這些該死的街壘工事。直到有一天,他們看到了從蘇軍手裡繳獲的KV2重型坦克。這種KV2重型坦克是在1939年開發的,其目的就是用來掩護紅軍士兵,併為紅軍士兵掃除戰場上的威脅——比如那些討人厭的防禦工事。KV2所裝備的152毫米M-10榴彈炮,能夠一炮就把對方的工事化為廢墟。
而德軍對這種數量稀少,不容易遇到的KV2重型坦克產生了極大的興趣。這種防禦充分,擁有強大火力的突擊炮,可以在戰場上為士兵提供足夠的支援和充足的保護。於是德軍一面修復了所有他們還修得好的KV2重型坦克,一方面開始琢磨他們自己的步兵支援單位。畢竟要是沒有可用的突擊炮,德國步兵的巷戰就永遠是被人按著揍了。
不過德軍此前所使用的的全是用一號坦克和二號坦克之流,裝上一個150毫米重步兵炮的廉價自走炮,火力雖然夠了,卻不經打,根本不堪重用。而抗揍的三號突擊炮就算裝了重步兵炮,搖身一變成了33B型三號突擊炮,那也也不是多麼好用的東西,在斯大林格勒戰役全都損失掉了。原因很簡單,還是因為它不扛揍啊。
基於上述的失敗,開發出33B型的埃克特公司痛定思痛,最終以四號坦克為基礎開發了新型的車輛,而其結果就是灰熊突擊炮。灰熊突擊炮裝備由重步兵炮發展而來,使用相同彈藥的15cm 43式突擊榴炮裝載於固定戰鬥室之中。灰熊突擊炮與明顯感覺得出是戰時急造品的前作33B相比,擁有更厚重的裝甲。在初期、中期型裡,車內配有副武裝的MG34機槍與MP40衝鋒槍,可以艙口以及戰鬥室左右斜前方與側面、後面槍口來發射。可以因應來自敵方步兵的肉搏攻擊。
灰熊突擊炮與四號號坦克相比,由於主炮的搭載位置與厚重的前面裝甲而使得頭重腳輕(重心集中於前方)。更因為沒有炮搭,為了瞄準就必須讓車體左右旋轉,所以相較於坦克其傳動系統與變速箱的負荷也較大,比較容易故障。不過其火力到是讓德軍十分滿意,非常適合用來摧毀敵方的防禦工事。只要遇到了敵人的工事,只要一發炮彈,就能送敵人上天。
灰熊突擊炮的生產計劃在1943年5月下旬開始,但是從1943年12月才正式開始全速生產。包含全新生產以及由回收的IV號坦克體盤改裝而來的在內,從1943年3月到1945年3月,一共有298輛主要配備在216、217、218、219四個突擊炮大隊之中。在多次戰役中,都有不俗的表現,給予了蘇軍防禦工事以重大殺傷。
不過灰熊突擊炮明顯生不逢時,投入戰場的1943年已經是德軍走下坡的時候了。戰場的主動權落入了蘇軍手中,所以這些灰熊突擊炮並沒有完成他們的既定任務,反而一而再再而三的被當做救火隊,去阻止蘇軍對德軍陣地的突破。少數幾次被用於陣地突破,也都趕上了例如庫爾斯克戰役和第三、第四次哈爾科夫戰役這樣的糟糕情況,所以損失頗大。不過饒是如此,這些灰熊突擊炮仍舊被證實為十分優秀的步兵支援單位。
結語從效能來看,灰熊突擊炮已經是二戰時最優秀的步兵支援單位之一。但從戰果看,灰熊突擊炮只能用慘不忍睹來形容。這不能說是灰熊突擊炮的無能,而是因為它生產出來的時候,就已經是德國日落西山,威風不復的時候了。
但是這不妨礙灰熊突擊炮,成為二戰中最優秀的突擊炮之一。當然,作為一款納粹法西斯所生產的突擊炮,它的一切輝煌都浸透著罪惡,這也成為了灰熊突擊炮無法洗去的汙點。
參考文獻:《坦克與裝甲戰車》
《二戰德國坦克圖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