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4年由於烏東和克里米亞風波遭遇"全面制裁"之後,俄羅斯隨後就啟動了所謂"中國產替代"計劃:該計劃旨在希望由各軍工企業牽頭,開發出一批能夠替代西方產品的俄羅斯工業裝置。
但事與願違的是,俄羅斯軍工企業的"中國產替代"進行得並不是非常理想,以至於今年米格飛機公司採購電子硬體裝置時,還要指定代理商採購中國華為的儲存系統和伺服器,繼而鬧出了一波令人啼笑皆非的風波……
圖為在莫斯科航展上展示的米格-35戰鬥機。
簡單來說,在米格飛機公司的高標準需求之下,俄羅斯中國產伺服器和儲存系統並不能滿足要求。於是米格飛機公司便另啟招標,最終負責電信裝置進出口的Bulat公司(俄羅斯國家技術集團子公司)中標,並開始為米格飛機公司提供華為OceanStor儲存系統和E9000伺服器。
但在硬體和賬單送達之後,米格飛機公司赫然發現通過Bulat公司送達的華為硬體比原廠價格貴出好幾倍,這遠遠超出了米格飛機公司的財務預期。
圖為在計算機上設計結構,使用堆疊式印表機打造的蘇-57拓撲模型。
不出意外的,米格飛機和Bulat就為了這批伺服器和儲存系統討價還價,最終鬧到對簿公堂的地步……而半年之後,俄羅斯法院做出裁定,要求米格飛機公司如數向Bulat支付這批華為硬體的相關費用,再貴也得付清。
當然,對俄羅斯人來說,這出鬧劇到了這一步就算塵埃落定。但從鬧劇當中折射出的資訊量之大,足以把俄羅斯軍工業,乃至整個重工業和電子工業的困境描繪得神靈活現。
圖為墜毀後"海鷹-10"無人機暴露出的攝像頭模組。
不可否認的是,在飽受西方同行的鄙視,甚至是客戶的嫌棄之後,俄羅斯近年來確實在武器裝備的資訊化,操控的"玻璃化",乃至是武器裝備的無紙化設計方面下足了功夫。
而米格公司之所以要斥重金"指名"採購華為裝置,也正是出於無紙化設計的考慮:無紙化設計雖然不需要用大樓來堆放數量巨大的圖紙和資料,但各種模型、模擬對電子裝置的儲存空間和運算效能都有巨大要求,俄羅斯中國產裝置不能滿足要求也算是在意料之內。
圖為天河一號超算,它曾為C919的設計做出不少貢獻。
事實上,米格公司借華為裝置來建立"無紙化設計"環境的類似例子,在當下的俄羅斯軍工產業並不少見——近年來在熱點地區被擊落的"俄羅斯中國產無人機",往往拆開來掰碎一看滿滿全都是中國商用電子元器件,俄羅斯軍工企業頂天也就負責整合和編寫說明書……
而對於這種情況,從實際使用武器裝備的俄軍,到負責"進口再包裝"的俄工業企業,實質上都早已是"心照不宣",畢竟這是既省錢,又能照顧俄羅斯人脆弱自尊心的唯一辦法。
圖為俄羅斯新展出的"獵戶座-E"察打一體無人機,整體水平落後中國10-15年。
從中國讀者的角度來看,這一場景無比熟悉,有句老話更是將其形容得非常到位:"造不如買"。
比單純造不如買更加致命的是,真正想開發產品的米格飛機公司在利益爭奪上居然不如"中間商"Bulat,被迫向後者割肉……而如果類似Bulat這種不負責研發,只負責左手買,右手賣的利益團體繼續按照現在的態勢成長下去,進一步擠佔俄羅斯工業界研發造血的資源,曾經和美國同行平分天下的俄羅斯軍工產業將很快徹底沉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