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紅軍早期的制式重機槍是仿馬克沁的馬克西姆M1910式重機槍,但新的戰鬥條件要求提高輕機槍的機動能力,因為輕機槍應配置在前沿戰壕中,為進攻提供火力支援,輕機槍必須像步槍一樣可以任何姿態(臥姿、跪姿、立姿、行進間端槍或夾持)射擊,並可突然開火,以猛烈的點射或連發打擊敵人。
馬克西姆M1910式重機槍
1923年傑格佳廖夫自告奮勇承擔輕機槍的研製任務,開始時紅軍總軍械部並不支援他,因為他們認為重機槍才是起主導作用的火力支援武器。
1924年7月22日,以古比雪夫為首的蘇聯工農紅軍輕武器委員會對傑格佳廖夫的輕機槍進行評審測試,結論是:“傑格佳廖夫同志的新型輕機槍具有出色獨特設計思想,機構動作可靠,戰鬥射速高,使用操作特別簡便”。
傑格佳廖夫後來想辦法邀請當時的蘇聯國防委員會副主席伏龍芝到廠視察,這次視察意義重大,伏龍芝經過了解認為此槍對紅軍很重要,指示相關部門確保新槍研製進度。此後形勢大變,總軍械部大開綠燈,1926年,新槍研製成功。
該槍為導氣式槍機,雙卡片閉鎖方式,彈盤供彈,只能連發,發射7.92×54毫米大威力有底緣步槍彈,表尺射程1500米,戰鬥射速80發每分鐘。
1927年12月21日,經過寒區試驗後的該槍被紅軍選為制式裝備,型號簡稱“德普”,意思是“傑格佳廖夫步兵用機槍”。該槍優良的戰術技術性能很快引起了西歐和美國的注意,傑式也被他們譽為“俄國的馬克沁”。
1944年,輕機槍採用中間威力槍彈提上了議事日程。通過靶場測試,在800米距離上,7.62毫米M43中間威力槍彈的侵徹力和散佈精度都比較理想。根據戰爭經驗,蘇聯軍事專家和技術專家認為800米射程對輕機槍而言足夠了,使用中間威力槍彈顯而易見的優點是:重量減輕,尺寸較小,戰鬥射速高,攜彈量增多。
傑格佳廖夫針對M43槍彈設計的輕機槍最終被選定為蘇軍制式輕機槍,該槍全長1037毫米,槍重7.4公斤,戰鬥射速150發/分鐘,表尺射程1000米,不需更換槍管,理由是更換槍管射手就必定多帶一根備份槍管,而且結構複雜,可靠性低,實戰經驗證明輕機槍在戰鬥中發射方式主要為短點射,槍管一般不會灼熱到需要更換的程度,少帶一根備份槍管意味著機槍手負荷減輕,由於採用了中間威力型槍彈,帶一個基數(300發)M43比M1908彈輕2公斤。
引數
型號:DP-28輕機槍
口徑:7.62毫米
槍長:1270毫米
槍管長:604毫米
槍重:9.12公斤
槍口初速:840米/秒
有效射程:800米
射速:500到600發/分鐘
供彈:30發前傾彈匣或彈帶供彈
-
1 #
-
2 #
這根鋼管一分鐘發射1300發,怎麼樣?
-
3 #
小時候都叫轉盤機槍,印象最深的是電影上甘嶺坑道內雙眼受傷的戰士摸索著給轉盤壓子彈。
-
4 #
俄式馬克沁,那個水套筒,特徵太顯著了,還有可以加冰雪的大豁口。
-
5 #
我們國家可以參照美式,德式武器,又漂亮時尚,又好用,還輕便
-
6 #
還有郭留諾夫重機槍
-
7 #
原來和半自動步槍射速差不多
射速80/分鐘,你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