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1916年,一戰的索姆河戰役中,坦克初次出現在戰場上。英國的坦克沒有炮塔,炮塔在車體周圍,坦克的射界有限制。很快法國就研製出了能夠旋轉炮塔的雷諾FT17坦克,這種坦克的形態一直保留下來,沿用至今。世界的坦克歷經了幾代的變化,但是這種帶有旋轉炮塔的形式一直未變,變化的只是發動機,武器,防護等。

但是,就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的時候,瑞典曾打破了這個規則,就是著名的strv103坦克,服役長達15年之久,儘管有些缺點,但是它具有固定的105毫米火炮、液氣懸掛裝置和自動裝填的無炮塔型坦克,這個坦克低矮的外形讓人們比較喜歡。七十年代之後,瑞典在此基礎上繼續創新,幾年後,研製出世界上第一輛無炮塔頂置火炮的鉸接式殲擊坦克試驗車,這個革命性的變革,也是在世界坦克發展史上畫上濃重的一筆。

為何瑞典坦克車輛在結構上有這麼大的創新呢,為何不走尋常路呢?這個還得從瑞典的地理環境說起。瑞典的地理環境十分特殊,沼澤遍佈全國,水域縱橫交錯,有將近100000個湖泊,長期是嚴寒天氣,終年積雪結冰,很多時候公路和橋樑都是冰雪覆蓋的,鉸接式坦克殲擊試驗車就是為了在這種惡劣自然環境和氣候下使用和發展起來的。

1970年之後,瑞典就發展了新一代的裝甲車,坦克和裝甲車輛就設計了不下100種方案,這些不同的方案進行了仔細的論證。1978年,瑞典結合第四次中東戰爭總結戰爭中的經驗教訓,繼續對裝甲車輛進行了細緻的研究,決定發展一種新型UDESXX20鉸接式坦克殲擊試驗車。計劃裝備瑞典的機械化旅和裝甲旅,用來提高部隊的反坦克能力,更重要的是要適應瑞典的環境。

經過一些列論證,製造出來了樣車,該型車重量為25噸,分兩部分車體,前一節車內有3名乘員和一門120毫米滑膛炮(瑞典當時覺得120毫米口徑的火炮威力不夠大,還要研製140毫米口徑火炮,當然停留在了圖紙階段),後一節車內裝有一臺600馬力的柴油發動機,該車最高速度達到55公里/小時,同時後部車體還裝有油箱和彈倉,該坦克採用自動裝填,裝填裝置也在後面的車體。試驗車底盤採用鍋爐鋼板結構。車體總長9.6米(包含主炮向前方向時候),寬2.9米,高1.5米(不算火炮)。該車火炮裝在前車後端的頂架上,火炮可以通過一個旋轉的座圈旋轉,還能俯仰,主炮的俯仰角為負10度,正20度,火炮的左右射界是各30度,這種外部頂置的方式,可大大降低坦克一米以上高度的中彈面積,具有無炮塔坦克的較高生存率。

該車火炮沒有抽菸裝置,增加了稜角形的炮口制退器,火發射時候可以吸收50%的後坐力。前面提到了,該車的裝填形式還是自動的。當火炮復原時候(0度射角),火炮尾環靠緊後車體的彈藥艙蓋,推彈臂將彈藥推入藥室內,關閉炮閂。整個過程全程自動,火炮的射速可以達到8發/分。儘管該車沒有穩定器,沒有行進間的射擊能力,但是火控系統非常好,一旦捕捉目標後就能跟蹤。

那麼車體外部安裝火炮了,擋住了車長的視野,車長得視野不開闊,這也是一個重大的缺陷。這個解決方法也非常簡單,就是把車長的座椅設定在裝甲座艙內,座艙可以靠著油壓作用上下升降,最大上升高度為1米,所需時間不到1秒,裝甲座艙升降時候,裝甲板上面的滑動門能自動開閉,這樣車長的視野就能夠一週都覆蓋。

該車的前進裝置也是比較特殊的,前後兩個車體兩側都有4個負重輪,主動輪前置,最後一個負重輪能調節履帶的鬆緊。懸掛系統採用簡單的扭杆,裝有減震器,四條履帶全部由動力驅動,後節車體內的柴油發動機通過獨特的傳動-轉向裝置來驅動四條履帶。該試驗車的佈置形式不僅適合鉸接式殲擊坦克,更適合於當時的主戰坦克和反坦克導彈發射車。

車輛和武器都有了,那麼為什麼叫鉸接式呢。和單個車體的坦克比起來,這種鉸接式車體轉彎半徑比較大,主炮的安裝位置比較特殊。但是設計者還是找到了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在水平的鉸接轉向系統上,增加了一個垂直的鉸接轉向系統。在垂直轉向的作用下,用抬高每節車體底盤的一端,從而加少了整車著地的長度,這樣轉彎半徑大的缺陷得到了有效的彌補。

這個垂直轉向系統還可以通過垂直障礙物和各種天然溝壑提供足夠的支援,坦克車載荷分佈的問題也隨著垂直轉向系統迎刃而解了,垂直方向有良好的剛性,當然,為了更好的平衡兩個車體,還安裝了微型計算機。結構新穎的雙鉸接轉向系統使鉸接式殲擊坦克試驗車轉向阻力大為減少,轉向時由於地面附著力而造成轉向功率的損失只有2%,而普通履帶式裝甲車輛的損失是90%,因而可降低轉向功率要求。此外,還能提高坦克穿越垂直障礙和越壕的能力。

這樣,鉸接式殲擊坦克試驗車兩節車身加一起就顯得細長,兩節車體的履帶著地長度一共6米多,其單位壓力與同重量的履帶車輛相比可以降低二分之一,因而很容易在沼澤和湖面上行走,適合了瑞典的國土特點,這對於解決瑞典陸軍長期存在的難題是一種最佳的辦法。越野的機動性的提高和有著一門效能優異的火炮稱為這輛車最突出的特點。這輛車能在幾分鐘之內迅速被拆成兩節,並且可以用運輸機,軍用列車,軍用拖車等手段運輸,這在那個時候有著重要的意義。我們都知道,普通履帶車輛的履帶損壞時候,先不說能不能修理,一段時間內肯定就喪失了機動能力,而且那個時候肯定沒有現在的後勤保障能力。這輛車的奇特之處就是,如果同一側的兩條履帶同時被打壞,這個車還能動。該車的控制系統有兩個獨立的液壓回路,當一個系統損壞時,另一個系統工作也能行走,這個能力比普通裝甲車輛有著較高的戰場生存能力。

在以往的戰爭中,彈藥和油料的燃燒爆炸導致坦克成員損傷,俗話說就是爆彈藥架,飛炮塔。但是這輛車將彈藥和燃油還有成員分開了,有效地避免了坦克中彈後的帶來的滅頂之災。無論哪種裝備,都不是完美無缺的,要說這輛車的不足之處就是車體還是顯得長,在小的空間轉向靈活性比較差。該車這麼優異,成本當然也會很高。

雖然該車沒有大量裝備部隊,但是這款基於瑞典國土特殊環境下研發的殲擊坦克,在世界坦克發展史上也是獨具特色的一家了。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如果中國14億每人出100塊,中國能造多少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