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作為“長劍”系列巡航導彈邁入超音速時代的成果,新型導彈高度複雜的氣動外形,在第一時間就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外軍現役陸攻巡航導彈都朝著亞音速隱身構形方向發展的時候,這款外形甚至讓人不禁聯想到某些衝壓動力超遠端地空導彈的“冷戰怪物”,如果不是因為導彈發射車的外形已經為人所知,並且畫面出現在火箭軍的宣傳視訊裡,其用途確實容易產生誤會。

確實讓人第一眼有些摸不著頭腦

要論造成這種誤會的原因,常用於中遠端地空導彈的小展弦比梯形彈翼,可謂首當其衝。不過早在航天科工集團之前展示過的外貿武器中,就有一款採用了類似彈翼翼形設計的遠端對地彈藥——SY-400制導火箭彈。該彈多次亮相珠海航展,最大射程150-200km(取決於戰鬥部重量),證明了其基本設計的成功性。

試射中的SY-400。儘管十多年前它亮相時還有說法稱,該彈是在一個地空導彈方案的基礎上修改後的產物,但N次參展之後,大家對這種氣動外形也已經見怪不怪了

之前的國產超音速巡航導彈,都屬於反艦巡航導彈的範疇,其射程遠遠達不到四位數。而需要進行上千公里的超音速巡航飛行的新一代“長劍”,在作為一款超音速導彈追求更低阻力的同時,還需要具備足夠的升力,這就使得它在氣動佈局上必然和鷹擊-12/18有顯著不同。

反艦導彈和巡航導彈這倆交集挺大的概念,有時確實容易把人搞暈

那麼有沒有采用類似設計的型號呢?有啊,強敵!有人肯定說咱是昏了頭了,美帝哪兒來的超音速巡航導彈呢?沒錯,雖說其現役幾款正經的巡航導彈都是亞音速流派的,但別忘了,美海軍正在列裝的標準-6艦空導彈,就是一型明確具備反艦功能的多用途導彈。雖然這種模式下它也經常被稱為“艦載反艦彈道導彈”,但其能夠取得400千米以上的射程,與其中段滑翔時彈翼提供的升力也密不可分。

作為現有技術的成功組合,標準-6將是我軍未來面對的主要威脅之一

任何導彈的氣動設計,都是要服從於整體技戰術指標,以及動力系統等關鍵分系統的選擇的。為了儘可能降低批生產成本,提升部隊的飽和打擊能力,新型超音速巡航導彈在助推級的技術選擇上較為保守;而在技戰術指標裡,又要求其實現與一些中程彈道導彈相當的射程,便於兩者配合打擊敵陸/海上重要目標。

助推器及其邊上巨大的可摺疊彈翼,甚至透著一點“中東”味——當然了,實用即可

所以啊,新彈看上去如此“雜糅”的外觀,很大程度上也是被逼出來的。不用說,經歷了漫長艱苦研製過程的新型超音速巡航導彈,自然成為了在國內實現多個“第一”的型號;而其中有一項“第一”,雖然從圖上不大看得出來,但很值得先拿出來說說。

比如說彈到底是怎麼個進氣方式,那也是眾說紛紜,不過奔著減阻的目標去準沒錯

說起巡航導彈的特點,很多人第一反應往往是其“千里之外取敵酋項上人頭”的精準。而在傳統觀念中,超音速巡航導彈在打擊精度上往往是不如亞音速巡航導彈的,特別是在遭遇同等的干擾條件時,飛得更快的超音速導彈往往因為來不及調整,所受的影響也更大些。

“戰斧”本就以精確著稱,跟美國國旗一掛鉤,這在宣傳上就更要講個精確,乃至“零附帶損傷”云云

而新型超音速巡航導彈在設計中,就充分考慮到了途中遭遇敵方攔截硬殺傷、電子戰軟殺傷等因素導致突防概率下降、精度下降的可能性,因此在彈上試驗加裝了電子干擾與反干擾裝置,對來襲導彈的導引頭等輻射源具備一定欺騙與干擾能力,也能夠針對敵干擾做出調整,這在國產導彈上尚屬首次。

隨著新一代導彈列裝,偵察彈,干擾彈等等都不再是稀奇貨

不過咱們也得客觀認識到,把電子戰融入超音速巡航導彈領域,並不是中國的首創。各國的理論研究就不說了,早在蘇聯上個世紀70年代末期開始研製的3M25“隕石”超音速巡航導彈中,蘇聯巡航導彈“大拿”切諾梅設計局就在這款射程達5000千米,以3馬赫巡航飛行的導彈上,加裝了電子干擾機和拖曳式雷達誘餌,並在與地空導彈系統的對抗中證明了其有效性。

空射型和潛射型(下),儘管3M25最終沒有定型服役,但這款紅色帝國的遺產,也成為俄羅斯後續發展高超聲速飛行器的重要基礎之一

當然,技術領域的螺旋式上升,使得冷戰後在電子戰技術領域投入嚴重不足的俄羅斯,現在在這方面的水平並不先進,這一點也已經在對抗中得到了證實。在經歷了鷹擊-18這類總體領域“師傅領進門”的型號後,國產新一代導彈的發展早已進入“修行靠個人”的階段。

平臺走向大型化的中國海軍,對滿足未來作戰需求的新一代導彈的需求非常旺盛

說來說去,新型超音速巡航導彈這次曝光的,畢竟也就是這一兩個“意外”的畫面。其更多的細節,還要等待以後更多的官方報道才能確認,咱們要做的,還是耐心等待。

雖然說“能展示出的就不是我們最先進的”,未必完全正確,但在高超這個領域嘛,那還真就靠點譜兒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如何打造一款旅客放心乘坐的飛機,29年前,中國學到了關鍵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