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金門大橋於1933年1月5日動工,1937年4月完工,5月28日由羅斯福總統在華盛頓按下電鈕,大橋正式通車。在1957年之前它一直是世界上最長的懸索橋。大橋主塔高227米,橋下至平均高潮水位的淨空為67米(作為對比,尼米茲級水線到桅頂高43.74米 - 自從寫了俄羅斯浮船塢的文章,現在對淨空、寬度、水深這些尺度很敏感)。

我們就按時間順序,看看這條寬1280米的水道上行駛過哪些著名戰艦。

1936年

1936年10月11日,“亞利桑那”號戰列艦( BB-39)正駛過尚未完工的金門大橋,5年後它被炸沉在珍珠港內。

1936年11月12日,美國航母艦隊駛入舊金山港,由遠至近依次為“列剋星敦”號(CV-2)、“突擊者”號( CV-4)和“薩拉託加”號(CV-3),這就是美國航母的全部家當了(“蘭利”號當年已被改裝為水上飛機母艦,編號AV-3),下一艘“約克城”號要到第二年才服役。

當時日本也擁有三艘航母,輕型的“鳳翔”號和大型的“赤城”號、“加賀”號,但日本海軍航空兵已經在中國戰場上積累了豐富的實戰經驗,美國海航還是嫩雞。

照片上方的小島就是因電影《石破驚天》出名的惡魔島 - Alcatraz Island,英語俗稱The Rock。

1937年

1937年上半年拍攝的“西弗吉尼亞”號戰列艦(BB-47)

1937年的“馬里蘭”號戰列艦(BB-46),金門大橋此時尚未竣工,橋底部仍然掛著防墜網。

20世紀2、30年代Big 7中的兩艘,同屬科羅拉多級,裝備16英寸主炮,是二戰前美國最強大的戰列艦。它們都在珍珠港被擊沉,打撈出水並徹底改裝後重新服役。1944年兩艦一起參加了蘇里高海戰,擊沉了“山城”號戰列艦,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後一次純戰列艦火炮對決的海戰。

1938年

一生充滿傳奇的“印第安納波利斯”號重巡洋艦 - 波特蘭級2號艦,5年後它成為斯普魯恩斯上將的旗艦,率領第5艦隊橫掃太平洋,從塔拉瓦一直打到沖繩。

7年後它於1945年7月15日最後一次駛過金門大橋,運載絕密的原子彈零元件及核燃料前往戰區,為日本送去了兩朵滅絕戰爭希望的蘑菇雲。7月26日“印第”在沒有護航的情況下抵達提尼安,並創下了一項紀錄:從舊金山出發在10天內航行5000英里橫跨太平洋。

7月30日單艦前往萊特灣途中的“印第”被日本伊-58號潛艇擊沉在帛琉附近海域,四天後才被巡邏機發現,全艦1199名官兵僅321名倖存,是美國海軍史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災難,也是二戰最後一艘戰沉的美國軍艦。

2017年8月18日,微軟創始人保羅·艾倫的探險小組在太平洋底找到了“印第”的殘骸。

而在1938年,“印第安納波利斯”號還只是一艘普普通通的重巡洋艦;“海軍上將中的海軍上將”斯普魯恩斯還是一位默默無聞的海軍上校,“密西西比”號戰列艦的艦長。

1939年

十艘重巡組成的艦隊魚貫駛入舊金山灣,當時兩洋已經戰雲密佈,奉行孤立主義多年的美國也不得不開始備戰了。

1939年7月1日,日後戰功卓著的大“E” - “企業”號(CV-6)駛過金門大橋,準備參加在舊金山舉行的國慶慶祝活動。當時它還是剛服役一年的新兵,搭載的還是寇蒂斯SBC-3雙翼攻擊機,5月12日剛剛從大西洋艦隊調到太平洋艦隊,準備應對日本的威脅。

1942年

1942年4月22日,“舊金山”號重巡洋艦(CA-38)- 新奧爾良級5號艦,護送第4093運輸艦隊返回舊金山,度過了一小段難得的閒暇時光。5月底它就回到西南太平洋前線,開始執行“了望臺行動”攻略瓜島,先後成為斯科特和卡拉漢兩位海軍少將的旗艦。

當年11月13日爆發瓜達卡納爾島海戰,“舊金山”號誤擊“亞特蘭大”號輕巡,造成斯科特少將陣亡,之後和“比睿”號、“霧島”號兩艘戰列艦領銜的日本艦隊混戰,艦橋中彈,包括卡拉漢少將在內的艦上大部分指揮官陣亡,軍艦損毀嚴重,但並沒有沉沒。

12月11日,“舊金山”號返回舊金山,前往馬爾島海軍造船廠大修,這時已是面目全非。之後它重返前線,參加了太平洋戰場上的歷次惡戰,一直打到沖繩。

1942年底是美軍在太平洋戰場最晦暗的一個階段,無論是兵力上、武器效能上還是兵員素質上都和久經戰陣的日本人有不小的差距,大批軍艦戰沉,一度只剩“企業”號一艘航母苦苦支撐。

1943年

1943年7月15日,“科伯希”號護航航母(ACV-12)駛出舊金山港,它屬於博格級護航航母,排水量僅7800噸,載機28架,該級艦共建造了45艘。當時它主要擔負運輸任務,將陸軍和陸戰隊的戰鬥機從本土運往新喀里多尼亞、瓜島和夏威夷前線。1944年7月,它曾將一批被俘獲的日本飛機運回聖迭戈供分析和訓練用,包括13架零戰和1架97艦攻。

熬過了1942年的苦戰,美國的戰爭機器終於高速運轉起來,1943年起大批艦隊航母、輕型航母、護航航母、巡洋艦和驅逐艦像香腸一樣從流水線上被生產出來。

1945年

1945年9月,“科羅拉多”號戰列艦(BB-45)從日本返回本土。珍珠港事件時,它正在聖迭戈維修,逃過一劫,是美國三艘Big 7中唯一沒有受損的。戰爭中先後參加了吉爾伯特、馬紹爾、馬里亞納、帛琉和萊特灣海戰,曾遭到神風特攻隊重創;1945年的仁牙因灣戰役中又遭友軍炮火擊傷,復修後參與沖繩戰役,直到終戰回國。

男兒有淚不輕彈,多少經歷過硫磺島、沖繩那樣惡戰的錚錚鐵漢,面對神風特攻都不皺一下眉頭,當返回本土遙望到金門大橋那獨特的鮮紅橋身時卻泣不成聲。

二戰期間金門大橋和軍艦的合影非常少,一是出於戰時保密的原因,防止洩露艦隊的部署調動情報;二是戰況激烈,很多軍艦都是下水完成訓練後就直接趕赴前線,除了進廠大修很少有機會回到本土。

1947年

1947年1月,“洛杉磯”號重巡洋艦(CA-135),巴爾的摩級13號艦,滿載排水量達到1萬7千噸,是二戰期間服役的最後一級重巡洋艦。“洛杉磯”號於1945年7月22日才入役,抵達上海已經是1946年元旦,1948年就轉入預備役,北韓戰爭期間再次披掛上陣,直到1963年退役。

因為完全擺脫了條約限制,該艦火力強大、防護優異、攻守平衡,與同期日本重巡相比除了航速略遜,其它戰術指標均佔上風,尤其是裝甲防護和對空火力,14艘的建造數量更是佔壓倒性優勢。

1950年

1950年11月底,“拳師”號航母(CV-21)- 埃塞克斯級13號艦,從北韓戰場返回美國本土進行改裝。埃塞克斯級共建24艘,是歷史上建造數量最多的大型航空母艦,在北韓戰爭時仍是美國海軍的主力。

北韓戰爭爆發時,美國在遠東地區嚴重缺乏裝備和物資,於是命令“拳師”號緊急運輸。為此它創造了一個橫渡太平洋的新記錄,1950年7月14日離開阿拉米達,7月23日抵達橫須賀,用時僅8天7小時。這次航行它裝載了145架P-51、6架L-5偵察艦、19架艦載機、1012名空軍技術人員以及2千噸備件和軍械。7月27日從橫須賀返回加州時,再次打破記錄,僅用時7天10小時36分鐘。之後“拳師”搭載第2航空聯隊的110架艦載機返回北韓前線,是參戰的第4艘美國航母。

1954年

1954年2月21日,“曼徹斯特”號輕巡洋艦(CL-83)- 克利夫蘭級21號艦,駛入舊金山港。

1942年開始服役的克利夫蘭級是歷史上建造數量最多的一級輕巡洋艦,共建成27艘,沒有一艘在戰爭中被擊沉。除了“曼徹斯特”號一直服役到1956年外,克利夫蘭級在1950年就已全部退役,其中6艘被改造成加爾維斯頓級和普羅維登斯級導彈巡洋艦一直服役到1970年代。到50年代,隨著噴氣式飛機和導彈的迅猛發展,火炮戰艦行將退出歷史的舞臺。

1959年

1959年11月21日,“好人查理”號航母(CV-31)- 埃塞克斯級14號艦,離開本土前往西太平洋執勤。Bon Homme Richard是法語,為美國立國元勳本傑明·富蘭克林的筆名,也就是說富蘭克林一人就命名了兩艘埃塞克斯級航母(另一個說法“富蘭克林”號是為了記念內戰中的富蘭克林戰役,有艦上銅匾為證,而且它的艦名是USS Franklin,而不是USS Benjamin Franklin)。

北韓戰爭後,“好人查理”號在舊金山海軍船廠同時進行了SCB-27C和SCB-125現代化改建,增設斜角飛行甲板及封閉艦艏,1955年8月6日重新服役,搖身變成了一艘噴氣機時代的現代化中型航母,裝備A-1、A-3、A-4攻擊機,執行對地攻擊認為。

1957年“好人查理”號曾進入臺灣海峽戒備,蔣介石和宋美齡於11月11日登艦參觀。

篇幅有限,下一篇將進入彩色照片時代 - 我這一陣沉思可真長啊。

最後照例是彩蛋時間,大和號戰列艦駛過金門大橋!

穿越了?沒錯,這是來自《The Man in the High Castle - 高堡奇人》第三季的片頭CG動畫。這部架空歷史題材的美國電視連續劇講述了軸心國在二戰中戰勝盟國後的故事,到1962年美國被分裂成了三個國家:落基山以西名為日屬太平洋合眾國的日本傀儡政權;落基山以東名為大納粹帝國的納粹德國屬國;和夾在前兩個國家之間的中立地帶:落基山合眾國。

在片頭動畫中出現了以大和號為首的日本艦隊駛過金門大橋的場景,但時間已經是1962年,這些二戰軍艦都經過了廣泛的現代化改裝,配備了更先進的雷達系統、直升機平臺、航母斜角甲板和噴氣式艦載機。

可惜歷史沒有如果,勝利駛入東京灣並在戰後接受現代化改裝的是衣阿華級。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中國陸軍的反導能手,紅旗6A彈炮合一系統,海軍艦炮上岸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