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漂彈頭,學術界並無此說法,是國內軍迷的通俗說法,西方一般稱其為”WAVERIDE”,直譯過來就是騎波者,譯成乘波體飛行物,似乎更為恰當。
水漂彈本質上是一種相對廉價的在臨近空間以高超音速進行洲際飛行的常規武器,導彈先發射到大氣層邊緣,然後像打水漂一樣高超音速飛行,臨近目標後從數萬米高度垂直攻擊,超高速度和詭異的彈道,讓其可以輕易突破現有的導彈防禦系統。
外界早就傳聞中國在錢學森擔任國防部第5研究院院長時,就開始了新型高超音速導彈的研發,基於錢學森提出的“助推-滑翔”彈道,也即學術界大名鼎鼎的“錢學森彈道”,這種彈道的特點是將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的軌跡融合在一起,使之既有彈道導彈的突防效能力,又有巡航導彈的靈活性。
10月1日,國慶70週年大閱兵中,編號DF-17彈頭非常科幻的彈道導彈,引發了外界的強烈關注,用國內官媒的報道稱東風-17具備全天候、無依託、強突防等特點,可以數倍於音速的速度作規避動作,突破現有反導彈系統攔截,對中近程目標實施精確打擊。
水漂彈頭的公開亮相,使得我火箭軍在全球率先裝備了此型高超音速武器,具備2500公里內摧毀海上移動大中型目標的能力,航母這種玩意瞬間就成了大型海上移動標靶。
某國對我數十年的第一島鏈封鎖,事實上已經是名存實亡,東風-17彈頭20倍音速且能變軌機動的特點,現有任何反導系統對其打擊都無能為力。
水漂彈,這玩意並非新概念,早在二戰結束不久,美蘇等國就開始研發了,儘管美國在2011年11月進行了“高超X”導彈試射,差不多10天以後,俄羅斯也進行首次高空高超聲速飛行試驗,但後續網路上未見有美俄水漂彈頭服役的任何報道。
美國甚至已製造過X-41、X-51A、HTV-2等多種外形的滑翔乘波體彈頭用於測試,並且發現了乘波體的一些規律,但由於乘波體彈頭的設計非常複雜,幾乎是一個速度段,就要單獨設計一種外形,且彈頭需要在超高音速風洞測試過關,安裝在導彈上進行實際發射測試。
水漂彈頭的研製,與一個關健的裝置分不開,但非常遺憾,截止目前,美國、俄羅斯等國始終無法研發製造20倍音速風洞,美國甚至都無法進行10倍音速的風洞測試,地球上唯有已經裝備了DF-17高超音速導彈的這家擁有這種風洞,據央視公開報道目前正在建造35倍音速風洞。
研發10-35馬赫的風洞,需要耗費天文數字般的哪個啥,它儘管不是萬能的,但離開它卻是萬萬不能的;現在,美俄兩國缺的就是這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