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經典誕生

1951年6月,在費謝爾向斯大林遞交了關於41型驅逐艦的問題報告後,41型驅逐艦的建造被緊急叫停。根據蘇聯部長會議的指導精神,造船工業部制定了新改進型驅逐艦的技術需求書。1952年4月,改進方案終於得到了批准,命名為“56型工程”,按照斯大林同志的作風習慣,“56型”驅逐艦建造又是至少100艘起步。

56型的改進主要在幾個方面。結構上加高了艦艏幹舷並減少兩側傾斜度,改善了甲板上浪,提高了適航性。動力上採用了新式鍋爐,功率更大。武器上把45毫米雙聯防空炮換成四聯防空炮。雷達和電子裝置也有所更新,還首次增設了一套“桅杆”電子對抗系統。

在蘇聯高層的“關懷”下,56型早在1952年2月便已經開工,此時設計方案還沒全部落實。1953年11月,首艦“安靜”號正式下水。哪知道“安靜”號的第一次試航就給設計人員迎頭一棒,航速只跑出了34節。在隨後幾年的試驗和除錯中,航速卻始終跑不出39節的要求。

時間不等人,海軍部只好讓完工的後續艦艇先入役,因此56型最早入役的的是2號艦“光輝”號,1955年9月17日加入波羅的海艦隊。而“安靜”號則繼續待在船廠“修煉”,直到1956年才發現糟糕的艉部水下部分設計是問題的核心。現在再做大的結構調整已經來不及,經過數次對螺旋槳和艉舵的修改後,終於跑出了38.5節的最快航速。1955年已經入役的5艘艦也進行了相同的改進。

56型驅逐艦艦長126.2米,寬12.8米,吃水4.26米。排水量標準2670噸/滿載3230噸。最大航速38.5節。續航里程3200海里/18節。武器裝備130毫米雙聯艦炮2座,45毫米四聯防空炮4座。533毫米五聯魚雷發射管2套。深水炸彈投擲器6座。可攜帶50顆水雷。

由於56型首次被北約發現是在科特林島附近海域,所以被大家更熟知的名字是北約命名的“科特林”級。

與時俱進,升級改進

56ПЛО型(反潛型)

56型服役後不久就暴露出一些問題,特別是反潛能力過於薄弱,於是1957年對14艘艦改裝成反潛型。主要是拆除了2號魚雷發射管和艉部深彈投擲器,重新在艏橋兩側安裝2座“龍捲風”十二管反潛火箭深彈發射器。艦艉的深彈投擲器也換成“激浪”六管反潛火箭深彈發射器。1號魚雷發射管更換成兼具反艦和反潛的新型號。另外火控雷達、聲吶等電子裝置也換裝了最新型號。

56M型(反艦導彈型)

繼任者赫魯曉夫上臺後,他開始夢想蘇聯能夠擁有大量的核武器來“維護世界和平”。海軍在他眼裡成了過時的垃圾,連航母都是活動的靶子和浮動的鐵棺材。可是隨著蘇聯以戰後繳獲的德國科技研製的反艦導彈日趨成熟,戰艦作為導彈發射的浮動平臺又受到了赫魯曉夫的重視。

赫魯曉夫說:“現代化的偵測裝置配上強大的遠端導彈武器,那些裝著笨拙大炮的大型水面艦艇是否該考慮結束自己的歷史使命呢?大家是否考慮過這會成為海軍戰艦的累贅呢?一旦發展了導彈武器,再發展什麼大口徑的艦炮和岸防炮都是不合時宜的,因為再厚的裝甲也抵擋不了導彈武器。”

海軍博根據最高領導人的指示,制定了《101號科研工作計劃》,明確指出:“即便排水量只有戰列艦的四分之一,一旦裝備導彈武器,就可以成功地消滅一艘大型作戰艦艇,而與此同時,攻擊艦本身還不會受到對方線膛火炮的有效打擊。”

此白皮書一出,蘇聯隨後驅逐艦發展的基本路線已經確定,就是成為導彈發射平臺。海軍部和造船工業部聯合決定將仍在建造階段的4艘56型驅逐艦改裝成反艦導彈搭載艦,編號為56M型。

改進包括拆除2座130毫米雙聯艦炮,艦艏炮位換成57毫米四聯防空炮,艦艉炮位換成反艦導彈發射架(巨大的導彈發射架堪稱“邪惡”)。將2座五聯裝魚雷發射管拆除,在中部舷側安裝2座新型兼具反艦和反潛的雙聯魚雷發射管。把原來的艉部防空炮平臺和2號魚雷管的位置改成反艦導彈彈庫。其他3座45毫米四聯防空炮位置不變,也換成57毫米四聯防空炮。拆除原艦炮火控系統和測距系統,增加導彈發射指揮系統等等。

經過長達一年多的試驗後,1958年7月,56M型驅逐艦和“狗魚”(SS-N-1,北約稱掃帚)反艦導彈幾乎同時服役,蘇聯海軍自此進入導彈時代。

當時第一代“狗魚”反艦導彈效能還很差,不但發射前裝填燃料長達20分鐘,而且命中率低到驚人的15-20%。但是反艦導彈這種新式武器“一發入魂”的恐怖攻擊力,還是給了北約非常大的心理震撼。蘇聯人終於通過反艦導彈扳回一城。

56M型“難覓”號

56A型(防空導彈型)

隨著蘇聯反艦導彈研製成功,防空導彈的研製也在跑步前進。1960年8月,第一代艦空導彈“波浪”(SA-N-1,北約稱“果阿”)定型,開始安裝在56型“威武”號上試驗。經過多年試驗後,8艘未經任何改造的56型和“威武”號一起,於1965年改裝成56A型。

56A型“不懈”號

56A型拆除了2號煙囪後的533毫米五聯魚雷發射管、45毫米四聯防空炮、130毫米雙聯艦炮。將該位置改造成導彈儲存艙和工作艙,儲彈16枚,艙室頂部安裝一坐雙臂導彈發射架。艦艏的兩座深彈投擲器換成12管反潛火箭深彈發射器。用4門30毫米AK-230自動近防炮,替換艦舯部兩舷的兩座45毫米四聯防空炮。此外雷達系統和電子系統也做了相應的升級。

56A型的服役,使蘇聯海軍的防空上終於擺脫了傳統的高炮模式,從此進入導彈時代。此外由於56A同時也借鑑56ПЛО型,對反潛能力進行了改進,為蘇聯日後發展大型反潛艦警戒艦開創了新的思路。

56y型(反艦導彈型)

上世紀下半葉是導彈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狗魚”反艦導彈入役才十年就已力不從心,56M型也快被打入冷宮。1969年,海軍部決定將4艘56M型換裝第二代“白蟻”(SS-N-2,北約稱“冥河”)反艦導彈,稱為56y型。

56y型拆除了原來發射“狗魚”的“邪惡”發射架,安裝2座76.2毫米雙聯艦炮。在2號煙囪兩側各錯列布置兩具內裝“白蟻”反艦導彈的艉嚮導彈發射筒。

上為56M,下為56y

56型畢竟是20年前設計的驅逐艦,由於載體的落後,導致改裝後在航速和航程等效能上,並不比當時“走紅”的“蚊子”導彈艇優良,因此最後只改裝了3艘就不了了之。

體系的奠基者

56型驅逐艦一共建造了31艘(包括各種改進型),通過不斷改進,最長壽的一直服役到上世紀90年代初。56型驅逐艦的服役,使蘇聯在北約的壓力下緩了口氣。第一代導彈化改進,更是豐富了海軍的作戰部署。

1970年,在地中海監視英國演習的56A與英“皇家方舟”航母相撞

56型優秀的設計,為日後蘇聯各種中大型戰艦提供了一個可塑性很強的完美模板。隨後在其基礎上設計出了多種衍生型驅逐艦,在同北約對峙期間充當了極為重要的角色(中國051型“旅大”級驅逐艦也是以其為原型)。

永遠的經典“旅大”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圖解真實戰鬥,越軍步兵進攻美軍步兵,陣亡對比356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