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亦稱世界反法西斯戰爭,這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傷亡最慘重的戰爭,沒有之一。
戰爭從1939年9月1日到1945年9月2日,持續了整整6年。全世界共有61個國家和地區參戰,共造成約7000萬人死亡、1.3億人受傷。
二戰之所以會持續這麼久,造成如此嚴重的傷亡。很大程度上是源於法西斯陣營第一頭目——阿道夫·希特勒和納粹德國。納粹德國不容忽視的可怕力量,以及他們慘絕人寰的血腥手段,完全就是二戰時期的噩夢。
在過去的很長時間裡,相信大部分人都認為,納粹德國軍隊之所以如此,很大程度上是源於希特勒的殘暴統治和深度洗腦。不過,最近有歷史學家提出了另一種觀點,他們認為,納粹德國,包括日本等其他法西斯國家,之所以在二戰期間格外“成功”,是因為冰毒的作用。
時間回到上世紀20年代。當時,第一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作為戰敗國的德國不僅賠償了戰勝國10億金馬克的天價賠款,還遭到了全方位的發展限制。國家元氣大傷,百姓更是苦不堪言。為了逃避現實,麻痺自己,很多人尤其是一戰老兵,開始沉迷於嗎啡、海洛因、可卡因等毒品中。很長時間內,毒品以極其低廉的價格在德國肆意流通。
回想一下鴉片戰爭時期,國內吸食鴉片的民眾骨瘦如柴、精神萎靡的形象,就能想到毒品大面積流通的負面影響有多大。所以,希特勒在1933年上臺後,便下令禁止海洛因和可卡因等毒品的買賣和流通。
然而,正所謂“需求帶動創新”。毒品被全方位禁止後,市面上很快就出現了新的替代品。1937年,一名叫做Fritz Hauschild的博士在借鑑了奧運會中麻黃鹼的使用後,發明了第一種興奮劑——甲基苯丙胺。去網上簡單搜尋就會知道,這種興奮劑就是現在的冰毒。
儘管甲基苯丙胺早已被劃為毒品範疇,但在那個時期裡,甲基苯丙胺卻是可以肆意流通的非處方興奮劑。
人們發現,這種興奮劑可以輕鬆解決情緒低落、精神疲勞、體重增加等各種問題,就像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很短時間內,興奮劑便迅速成為了一種全民藥品,甚至被製作成球狀物,裝在巧克力包裝盒內出售。
希特勒對於興奮劑的出現,同樣非常欣喜。對於想要稱霸全球的希特勒來說,軍隊的實力最為關鍵。而這種興奮劑不僅能夠讓士兵時時刻刻情緒高昂,數天不睡覺也能高度清醒,還使得士兵英勇無比,就像是戰爭機器。這一點從二戰時期,日本軍隊有名的自殺式衝鋒就能看出,據說日軍也大量使用了同款興奮劑。
就這樣,憑藉著讓士兵不會累、不怕死、情緒時刻高揚的興奮劑,以及高階新銳的軍事武器。在二戰早期的戰場上,納粹德國堪稱戰無不勝的存在。
然而,這樣的德國軍隊,最終卻慘敗了。在網上能看到很多歷史學家、軍事愛好者對納粹德國最終失敗原因的詳細分析。其中提到最多也是最關鍵的原因,毫無疑問就是納粹德國慘無人道的手段,引起了全世界眾多國家的憤怒。面對中國、美國、英國、蘇聯等26個國家的聯手對抗,寡不敵眾的德國,自然會失敗。
但除此之外,納粹德國慘敗的背後,其實冰毒的濫用也起到了關鍵性影響。且不說部分士兵的身體被興奮劑掏空,就單單看希特勒的變化就足夠了。希特勒作為納粹德國的領導者,他的決策直接影響著德軍的一舉一動。
二戰早期,在德國的立場上,希特勒的決策都非常果決且準確,使得德國的計劃十分順利。然而,1941年時,希特勒開始接觸興奮劑。傳聞稱,希特勒為了保持清醒的判斷力,不抽菸、不喝酒、不吃肉,數年如一日。
但是對於興奮劑帶來的奇效,他毫無招架之力,迅速染上了毒癮。隨著毒癮的加深,希特勒開始出現頭腦模糊等不良反應,判斷力和決策力也大幅下降,做出了很多錯誤的決策。比如在法國敦刻爾克,希特勒下令停止進攻,放走了40萬英法聯軍,使對手保留了充分的實力。這些致命的錯誤決策,加速了法西斯的失敗。
可見,二戰時期的納粹德國,真的成也冰毒,敗也冰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