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在寫文章前先說明一下當時蘇軍的所有直升機都是由空軍兼管的,就是空軍派出一名軍官前往陸軍部隊參與指揮,而且任何一架直升機的行動都要得到陸軍師部的批准(因為和直升機直接建立聯絡最低一級就是師級單位),這樣一來在面對靈活作戰的游擊隊時,直升機和作戰部隊只能通過指揮系統向上級請求支援申請,而這個申請程式往往效率極差,很久都得不到及時回覆,得到回覆後游擊隊可能早都跑了。所以在戰爭初期直升機部隊和地面部隊的協同能力極差,蘇軍為此付出了不小的代價。在經歷了鮮血的教訓後蘇軍將直升機的使用許可權直接下放到團、營一級,並派去一名專業的空軍人才,這些人就是空軍的代表,可能是一名作戰經驗豐富的駕駛員,也有可能是航空專業人才,因為畢竟直升機是由空軍兼管的,這些人去了就相當於代表空軍賦予了團、營長指揮直升機的許可權,從此直升機變相的成為了陸軍部隊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該舉動也能極大地提高部隊的快速反應能力。通過阿富汗戰爭教訓後蘇軍才把一些直升機部隊從編制上劃分到陸軍,成為陸軍的組成部分

▲阿富汗戰爭期間蘇軍一共有7個直升機團以及大量的直升機大隊和中隊,其中280多架在阿富汗境內作戰,100多架從蘇聯境內起飛支援,上圖就是當時侵阿蘇軍四大主力機型

戰爭一開始,蘇軍的直升機只是負責一些簡簡單單的運輸物資、空降部隊、戰場偵查的工作,可是隨著戰鬥的進行,正規部隊變成了游擊隊,再加上阿富汗地區複雜的山地地形,地面部隊很容易就在游擊隊的伏擊下損失慘重,而坦克、火炮這種常規的陸軍武器在這種情況下很難提供有效的支援,作用也是越來越小,於是直升機作為一種快速機動火力就參與到了同地面部隊協同作戰的任務當中。從此以米-24武裝直升機為核心的直升機部隊就成為了蘇軍在阿富汗進行反遊擊作戰的中流砥柱。當時蘇聯的直升機部隊一共有8項任務:控制低空、打擊地面部隊、消滅敵方裝備、情報偵查、修正炮兵火力、機降部隊作戰、運輸傷員、運輸物資、在特殊情況下運送武器裝備。運輸的任務主要由米-4和米-6負責,機降部隊運送人員主要由米-8負責,至於剩下的任務就都落在了米-24的身上(其實戰場上直升機的使用並沒有那麼嚴格的要求,比如米-8安裝火箭發射裝置能提供支援壓制火力,米-4也能實施空降或者是戰場偵查)。

打擊地面人員或裝備

▲米-24掛載的武器,該戰機火力強大,不過在阿富汗這種高原地區飛行時速度不能太快,不然會導致事故,而且搭載8到10名乘員的設計也讓該機自身目標過於巨大,容易被擊落

雖然固定翼戰機在阿富汗戰場有著必要的存在性,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當時的固定翼戰機完全淪為了直升機的一種補充,以米-24為代表的武裝直升機擁有著強大的火力,短機翼下方可以掛載整整192枚火箭彈(此外還可以掛載10枚100公斤炸彈或4枚250公斤炸彈甚至是2枚500公斤炸彈),然後配合前方的一門機炮,從1000米的高空向下俯衝,利用機炮、火箭彈、高爆炸彈等狂轟濫炸,在攻擊航線末端拉起直升機急轉彎退出戰鬥,然後重新飛到1000米的高度重複這一攻擊,這種“地毯式”的輪轉攻擊戰術幾乎成為了當時阿富汗遊擊武裝的噩夢。在多機編隊下,直升機會以梯形佇列依次向目標發動攻擊,打擊完成後各機向葵花花瓣一樣朝不同方向飛去,這就是著名“死亡葵花”。

▲其實這種死亡輪轉的戰術來自二戰期間的伊爾-2對地攻擊機,並非米-24獨創

在和陸軍的協同作戰中武裝直升機往往會在距敵方一公里外的上空盤旋或者是懸停(赤裸裸的欺負阿富汗民兵防空能力差),先是利用機載武器或者是燃燒彈打擊敵方的工事和重要火力點,地面部隊發動攻擊後機群組成編隊按照轉輪攻擊戰術搜尋打擊、甚至是追擊敵方武裝,必要時放下搭載的空降部隊來攻擊一些直升機打擊不了的目標和火力,米-24對早期防空威脅較弱的阿富汗遊擊武裝來說簡直就是一輛飛行戰車。

▲畫家繪製的有關阿富汗遊擊武裝伏擊米-24的圖畫,其實這個畫面還是有一點實際依據的,游擊隊往往會事先分成兩隊,一隊裝備自動武器埋伏在直升機將要飛過的區域,另一隊裝備自動武器和單兵防空導彈埋伏在絕佳的伏擊位置,當米-24出現時第一小隊率先開火吸引注意力(基本上會被消滅殆盡),然後佔據有利位置的第二組乘勢發動攻擊

此外武裝直升機行動隱蔽,機動靈活,比陸軍更加便於在山地地形活動,再加上直升機對機場的依賴小,對起降點沒有太大的要求,能夠快速集結並從低空打擊敵方武裝。不過這種逍遙的時光並沒有持續多長時間,1980年阿富汗遊擊武裝大量裝備了行動式防空導彈,懸停或者是盤旋攻擊的直升機幾乎成了活靶子,在蘇軍進行車輪轟炸時,阿富汗遊擊武裝會抓住時間點,乘著武裝直升機攻擊停止即將拉昇急轉彎的瞬間攻擊其脆弱的機尾,對此米-24毫無辦法,之後蘇聯人在米-24的機尾安裝了一挺機槍,能在遊擊武裝發動打擊時進行反制,可是效果並不是很明顯。這樣一來之前的攻擊戰術就必須改進,此後蘇軍武裝直升機一般會停留在遠離目標點的高空,搜尋偵查任務就交給其他的偵查直升機(一般都是米-4),當偵查直升機發現目標後用各種發煙器材指示目標並率先發動攻擊,接收到指示的武裝直升機立馬從超低空進入,在20到100米的高度上對目標進行猛烈而又密集的打擊,之後立馬退出戰鬥,再由米-4提供掩護,為了對抗單兵防空導彈,處在火力打擊範圍內的米-4會定期投放紅外誘餌干擾彈。這種將不同用途直升機編入一個作戰編隊用於相互支援的做法極大地提高了整體的作戰能力,但是單兵防空導彈依舊造成了很大的傷亡。

▲除了行動式防空導彈外,阿富汗多沙的高原環境也讓米-24吃了不少苦頭,上圖就是進氣口安裝過濾裝置的米-24,這個改進能大幅減少沙塵對壓縮機葉片的磨損

機降部隊作戰

機降部隊作戰的戰術就比較簡單了,一般蘇軍會將米-24和米-8編成兩到三個梯隊,由米-8組成的機降梯隊率先起飛,由米-24組成的攻擊梯隊間隔一定距離的跟在後面,到達目標地域後攻擊機群先用最猛烈的火力攻擊敵方陣地(有時候還會有空軍的攻擊機參與這個過程),再確認敵方陣地遭到嚴重打擊後,米-8直升機再伺機尋找合適的地點著陸,放出機降部隊進一步掃蕩衝擊敵方的陣地,等到被打蒙的遊擊武裝重新組織起來後機降部隊早就打到了他們面前,這其中武裝直升機負責全程掩護。此外為了提高機降過程的突然性,蘇軍還開發出了一種戰術,攻擊機群會事先到達機降區域,這些攻擊機群並不會主動搜尋攻擊敵方目標,而是封鎖所有通向該處的通道,最後機降機到達該區域降低高度,士兵藉助軟梯或者是直接跳下,由於武裝直升機遮斷了戰場,敵方事先毫無察覺,這種類似於突然襲擊的機降方式往往能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但是由於武裝直升機並不能提供有效的掩護,所以機降直升機必須自帶一定的火力來應對整個機降過程中的突發事件。

掩護地面縱隊

▲兩架米-24負責車隊的警戒任務,其實在阿富汗戰場上雙機是米-24的最基本戰術編隊,兩機能夠相互掩護,兩架直升機一般間隔800米,在1500米的高度巡航,能夠清楚地觀察地面情況

阿富汗戰爭頗有些越南戰爭的味道,出兵的兩大國都被當地複雜的地形給坑苦了。試想阿富汗的地形是一望無際的大沙漠,想必都不用武裝直升機出面,坦克就能一馬平川,而現實卻是蘇軍的補給和行軍車隊經常被利用複雜地形的阿富汗遊擊武裝打的人仰馬翻,整個阿富汗境內都沒有幾條像樣的公路,很多道路都是在穿行在各種蜿蜒的河谷中。針對這種地形蘇軍制定了一種以直升機為核心的護送方法,首先是幾架武裝直升機在車隊的前方執行警戒打擊的任務,然後還會有一支機群搭載著步兵事先控制游擊隊有可能打伏擊的地點,同時專門的武裝直升機負責為這支機降部隊負責掩護,當車隊安全通過該地區以後,這支機群再次運載步兵來到下一次有可能打伏擊的地點重複同樣的工作,直至車隊安全抵達營地。

▲為了應對毒刺防空導彈裝備的ASO-2V02紅外干擾彈發射器,但是效果並不是很理想,此外蘇聯人還開發了一種主動紅外對抗機,可以發射脈衝紅外雜波訊號來干擾紅外製導導彈

不過在具體的作戰中,蘇聯的米-24並不是嚴格恪守這些戰術,而是根據具體的戰場環境選擇更好的戰術,比如在進行掃蕩時直升機上往往會帶一個很熟悉情況的當地人,在飛過一些目標上空時這些人能夠指出哪裡藏有游擊隊,不過據說這些人很容易就會被收買。阿富汗戰場的經驗表明,直升機確實是一款陸軍的進攻利器,但是這種戰場主宰也有著自己致命的弱點,“毒刺”就好像它的名字一樣像一根毒刺深深的插進了蘇軍的身體之中,難怪有些西方人士說,毒刺加速了阿富汗戰爭的結束!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這就是中國東風導彈------“東風快遞”你值得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