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1953年6月,雖然抗美援朝戰爭已經進入了尾聲,但敵我雙方之間對一些重要的制高點的爭奪戰的烈度不但沒有相應降低,反而有愈演愈烈的態勢。在朝鮮中部北漢江東岸的魚隱山西北的883.7高地,是南朝鮮軍第5師團的防區,這裡是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的“密蘇里”防線的重要支撐點,敵人在此苦心經營了2年多,構築了極為堅固的工事,並且還得到了後方強大的炮兵支援,易守難攻。但為了動搖敵人在朝鮮中部地區的防線,迫使其早日在停戰協定上簽字,我軍決心對883.7高地進行一次攻堅戰。

▲志願軍夜襲敵軍

60軍181師擔負其攻擊任務,181師前身是我軍著名的“皮旅”,擔任主攻任務的542團和543團在經過周密的準備和部署後,於1953年6月10日20時20分發起攻擊,在猛烈炮火支援下,我軍很快將南朝鮮軍大部工事摧毀,隨後再進行了2次假延伸,將其有生力量騙出工事殲滅,在經過20分鐘的猛烈炮擊後,我軍一舉攻下了陣地,全殲守敵。

▲志願軍突破敵軍防線

由於“密蘇里”防線被突破,使得美軍異常惱怒,為此第8集團軍司令泰勒中將和“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上將都先後過問此事,南朝鮮軍的壓力極大,不得已集結了大批部隊,對883.7高地進行反撲,企圖趁我軍立足未穩將我軍趕回去。

從6月11日開始,敵人每天在航空兵、炮兵和坦克的支援下,先後投入3個團的兵力向我軍陣地進行反擊。543團3營8連堅守883.7高地的主峰,也遭到南朝鮮軍不計成本的輪番攻擊,陣地前敵人遺屍累累,但每次都是剛剛擊退一波,又很快湧上來另外一波,戰鬥非常激烈。

▲坑道中的志願軍

6月12日下午,南朝鮮軍再次對陣地發起攻擊,200多敵人直直地朝著8連3班的陣地撲來,密集的敵人已經完全顧不得什麼戰鬥隊形,只是在軍官的驅趕下黑壓壓地衝了上來,3班最初有8名戰士,但在優勢敵人面前,傷亡很大,副班長首先負重傷不得不被抬下去,戰士潘正光接替了副班長繼續戰鬥,但很快班長也犧牲了,於是潘正光就負責指揮3班。

▲我軍在阻擊敵人

雖然3班得到了補充上來的4名戰士,但是這點人面對著優勢的敵人,如同杯水車薪。潘正光靈活地在陣地來往來穿梭,及時地出現在敵人將要突破的地方,協助其他戰士將敵人打回去。

隨著陣地上人數越來越少,敵人感覺到已經成功在望了,面對著來勢洶洶的敵人,潘正光把一根爆破筒投進人群之中,劇烈的爆炸掃倒了一大片敵軍,絕大部分敵人畏懼不前,只剩下少數人還在往前衝,潘正光又輪番使用手榴彈和衝鋒槍,將殘存的敵人擊退。

▲志願軍將紅旗插上敵人的陣地

眼見死傷無數卻寸步難行,南朝鮮軍即使在軍官的拼命踢打和威脅下也開始畏懼不前了。潘正光趁著這個機會立即飛奔回連部報告情況,並且要求增援,但連部此時也實在是抽不出哪怕一個人去增援3班了,潘正光只得帶著1名衛生員返回陣地,想至少請他幫忙搶救幾名傷員。

但他們在返回的路上遭遇到了大群敵人,衛生員丟下藥箱轉身就跑,潘正光眼明手快撿起藥箱丟向敵人,敵人以為他丟來的是炸藥包,嚇得全部臥倒在地,並且使用機槍向這個不明物猛烈射擊,等到敵人發現這玩意不是炸藥包後,潘正光早就跑遠了。

▲被志願軍俘虜的敵軍

潘正光退入工事,依託著一個機槍掩體與上百敵人展開周旋,他一面射擊一面大喊戰友的名字,使得敵人搞不清陣地上到底有多少人,不敢對陣地發起總攻,潘正光就是靠著計謀和勇敢,與敵人對峙了2個小時,一直堅持到援軍抵達將敵人擊退。從而保證了883.7高地完整地落在了我軍手裡。

編輯/周洪新

41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他是八路軍的軍區司令員,1943年竟被自己的前任殺害,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