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是共和國立國之戰。在這場極不對稱的戰爭中,擁有當時全世界最強大的經濟、工業、軍事、科技實力的美國,與百年積貧積弱,剛剛脫離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泥淖的共和國狹路相逢。一九五零年十月二十日,二十四萬志願軍戰士跨過鴨綠江,和朝鮮人民軍兄弟並肩作戰。
從一九五零年十月二十五日,到一九五一年一月八日的前三次戰役中,志願軍取得全勝的驕人戰績。然而這一戰績也是建立在美軍過於盲目自信的基礎之上的。李奇微接替菸斗將軍後,立刻調整戰略。《決戰朝鮮》中說,李奇微上任後第一件事,就是讓美軍將吉普車的遮擋帆布全部取掉,他的意思很明白:既然志願軍可以受罪,你們也必須可以,否則還不如撤回美國。
第三次戰役是李奇微一手策劃的三十六計,誘敵深入。志願軍八天推進四百公里,橫掃漢城和水原市一線,幾乎上演了一九五零年七月北朝鮮軍將美軍逼到釜山的東方敦刻爾克。但李奇微不是麥克阿瑟,菸斗將軍傲慢,李奇微卻精明。他看穿了志願軍後勤薄弱,準備引君入甕後,來個四面楚歌。一月下旬,李奇微將美軍主力共二十五萬大軍,全部壓在漢江一線,試圖透過地毯式平推,將志願軍推回三八線以北。
針對李奇微的部署,彭德懷生平第一次感到害怕。《彭德懷傳》中寫道,無論抗日戰爭還是解放戰爭,彭德懷指揮大小戰役無數,從來沒有懼怕過,這一次,他發自內心懼怕。幾十萬志願軍堆在漢城一帶,美軍只要來個二次仁川登陸,後方立即無計可施,所有戰士馬上成為甕中之鱉。萬分危急的情況下,彭德懷決定信任原國民黨軍官曾澤生,讓他親率志願軍第五十軍,早漢城以東無論如何抵擋住二十五萬美軍的衝擊,為志願軍之後的行動贏得時間。
曾澤生,原國民革命軍第六十軍軍長,《朝鮮備忘錄》中說他是國軍中少有的真正轉向共產主義的戰士。一九四八年戰場上起義後,開始追隨解放軍戰鬥。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時,從東北進入朝鮮作戰。曾經帶著五十軍和第三十八軍首次進入漢城。彭德懷用人不疑,他之所以起用曾澤生,一是看好他的能力,臺兒莊戰役時被各方公認的鐵將軍,如今面對美軍的鋼鐵洪流,必然不會讓自己失望。二是看好他的身份:這次戰鬥,正是這位曾經國軍統帥證明自己的機會。一月二十八日,曾澤生領命後,帶著五十軍數萬弟兄,出發了。但他們當時誰也沒有想到,接下來的九天將會永遠改變他們的命運。
志願軍第五十軍,政治委員徐文烈。下轄三個師,分別為一四八師、一四九師和一五零師。進入朝鮮後,五十軍參加了所有戰役,從平壤以北,一直打到漢城以南,是整個朝鮮戰爭期間志願軍推進最遠的一支部隊,一九五一年一月初,這支部隊幾乎推進到了朝鮮海峽。三次戰役下來,五十軍損失很大。一月二十一日前,三個師分別平均減員都在百分之三十左右。當時志願軍編制中,一個師約有一萬人左右,因此,三個師減員總數大約一萬人。
![](http://timg.juduo.cc/2020/12/09c9cb6ae3f447a19cbe5125998d16b1.jpg)
曾澤生將軍
除了減員,武器裝備和彈藥也所剩無幾。《當代中國史研究》中曾經統計過當時五十軍的軍備情況,步槍合計約一萬五千支,各種型別機關槍總數不超過六百挺,手榴彈、迫擊炮,炸藥極其短缺,以連為建制看,許多連隊手榴彈總數連戰士總數都不及。糧食問題更加突出。早在第二次戰役期間,志願軍就因為後勤問題損失慘重,總共傷亡四萬戰士,即便如此,當時的運輸線也只有不到兩百公里。如今,志願軍已經到達三七線,後方運輸線長達四五百公里,缺乏車輛和空軍的志願軍,幾乎不可能在美軍強大空軍的嚴防死守下,靠著馬力和人力,將一袋袋炒麵送抵前線。
反觀美軍,簡直就是另一個世界。人數方面,聯合國軍集結了第一軍,第八集團軍,第十軍,南朝鮮第一軍,和英國軍隊,總共七個美軍師、八個南朝鮮師和兩個英國旅,二十五萬人左右,遠遠超過一個孤零零的志願軍第五十軍。裝備方面,從火炮口徑和數量看,停靠在朝鮮海峽的美國海軍火炮、朝鮮本土作戰的各種大口徑美軍陸軍火炮、美國空軍火炮、坦克火炮、陸軍輕型火炮、迫擊炮、手榴彈和火箭筒,應有盡有。同時,各種步槍,半自動步槍,輕機槍,重機槍以及配套彈藥,簡直供過於求。口糧方面,熟悉各國軍糧的讀者應該知道,美軍當時一日三餐,從米飯、麵包和牛肉,到沙拉、布丁巧克力,再到香菸、啤酒口香糖,幾乎快把本土飲食搬到東亞來了。
![](http://timg.juduo.cc/2020/12/6173f5ba4c5e49109a417effe2de30d6.jpg)
即便雙方實力如此懸殊,曾澤生和五十軍還是義無反顧地走上了戰場。一月二十九日,戰鬥在修理山正式開打。這一次,李奇微再也沒有犯下麥克阿瑟之前的任何錯誤,他專門組建了一支戰場督戰隊,這支隊伍不用作戰,只需要監督戰場指揮官有沒有貫徹李奇微的主要作戰方針:獵犬打法。所謂獵犬打法,就是美軍不會直接撲向志願軍,而是以坦克和裝甲車等裝甲部隊開路,步兵緊隨其後,穩步前進。一旦與志願軍交火,迅速報告位置並且後撤,剩下的事,就留給後方火炮處理。在這樣反覆拉鋸中,逐漸摸清楚志願軍部署,然後大規模進攻。
不得不說,李奇微的獵犬打法一開始非常奏效。二十九日上午九點,曾澤生命令五十軍死死守住修理山山頭,不許退後一步。美軍第二十五師衝過來後,志願軍的火力如山呼海嘯般咆哮,但美軍並沒有如之前那般向山上發起衝鋒,而是立即後撤。一開始,曾澤生無法理解,但不久後鋪天蓋地的火炮聲,讓他立即反應過來,美軍改變戰術了。在第一次美軍火炮轟擊中,數萬發炮彈從空中傾瀉,美國陸軍、海軍、空軍,幾乎呼叫了所有能夠呼叫的火力,熟悉這段歷史的讀者們應該知道,美軍使用火炮過飽和攻擊到了何種地步,他們常常僅僅為了一個幾十平方米的山頭,就要傾瀉幾千枚火炮。因此,與聯合國軍接戰後,志願軍傷亡非常慘重。
![](http://timg.juduo.cc/2020/12/bb6a4e783744466e97d17e3190438d80.jpg)
![](http://timg.juduo.cc/2020/12/7a645de17c5847698182714f05ba51bc.jpg)
面對這種出乎意料的局面,曾澤生的作用立即凸顯。他冷靜分析了局面,認為如果志願軍再一動不動死守陣地,最終只會淹沒在聯合國軍的火炮海洋裡。因此,他立即發動泥鰍戰術。他利用志願軍機動性強,工兵水平高超等特點,命令五十軍各部隊一旦與美軍交戰後,立即轉移陣地,同時就地開挖防禦工事,為後來轉移陣地的部隊打好鋪墊。就這樣,從二十九日到三十一日的戰鬥中,五十軍幾乎在修理山所有主要山頭都挖了防禦工事和避彈坑。志願軍這種迅速機動的同時還能確保高效精準地挖掘防禦工事的本領,主要是在抗日戰爭中練就的。
二月一日,美軍發現這種戰術已經達到了目的,同時他們覺得這種戰術已經無法傷及志願軍根本,李奇微放棄了獵犬打法,開始轉入大規模進攻。五十軍的苦日子真正來了。美軍大舉進攻之前,都會進行長時間高密度的火炮轟炸,目的是為了對志願軍陣地防禦設施進行儘可能的破壞,方便之後陸軍部隊衝鋒。二月一日正午,經過一上午轟炸後,美軍開始大規模出動,他們沿著漢江一線,朝五十軍衝去。
美軍與志願軍交戰後,雙方立即陷入無比慘烈的戰鬥。志願軍不僅要躲避美軍火炮和空襲,還要和美軍步兵交戰,難度極大。美軍火炮轟擊時,美軍步兵會立即停下,同時配合火炮射擊志願軍戰士。這時候,志願軍往往會轉移陣地。此時,美軍立即停止轟炸,步兵向山頂衝鋒,志願軍又要回防。在這種美軍以逸待勞,志願軍疲於奔命的戰鬥中,原本就體力不支的志願軍戰士,又消耗了大量體力。美軍各個身強體壯,吃得又飽,志願軍的劣勢越發明顯了。
但在開戰前,曾澤生就向五十軍下達了一條死命令:不許退後一步,哪怕全軍陣亡!這條命令,每位志願軍戰士都刻在心裡。大家心知肚明,這口氣必須持續著,不能斷。誰斷了,就有可能全域性崩盤。就這樣,從二月一日到二月六日,志願軍以不可思議的頑強毅力,硬是和二十五萬美軍血戰九天九夜,沒有退後一步,沒有丟掉修理山山頭。許多參加過這次戰鬥的美軍士兵後來都說,他們永遠也不能理解,為什麼大家都是有血有肉的人,志願軍卻總是能夠在地獄般的火炮和數倍於自己力量的軍隊面前堅持下去,永不言棄。
二月六日,美軍遲遲無法突破陣地,又擔心右翼被志願軍迂迴包抄,最終戰略性撤退。曾澤生和他的五十軍,總共傷亡2.1萬人,用生命譜寫了朝鮮戰場上又一次壯麗的篇章,拯救了身後幾十萬志願軍戰士。
-
1 #作家魏巍寫下了著名的《漢江南岸的日日夜夜》,手稿現在丹東抗美援朝紀念館展出。漢江阻擊戰還湧現了唯一的團級榮譽稱號“白雲山團”(50軍149師447團)!
-
2 #向50軍全體戰將致敬!緬懷為國捐軀的烈士們!
-
3 #向英雄的五十軍將士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