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期間,老蔣除了擁有800萬大軍外,還有上千名高階將領,這些人當中,誰才能稱為解放軍真正的對手呢?有人說是張靈甫。解放戰爭爆發後,張靈甫率整編74師先後在江蘇和山東等地與我軍作戰,攻佔過淮安、淮陰和漣水等地,表現突出。但他的這些戰績主要得益於整編74師強大的火力優勢,張靈甫的個人指揮水平卻並不高明。
曾經長期在74軍擔任人事處處長的吳鳶就曾對張靈甫做出過這樣的評價:“讓他當一個營、團軍官是可以的,要當軍、師長則是難以勝任的,他平時不務實際,專好附庸風雅,喜騎馬、練字,收買古董字畫,室內懸掛成吉思汗、拿破崙等人的畫像,儼然擺出一副儒將的風度,但在作戰緊要關頭,拿不出辦法,有時只曉得衝,充分表現出一介武夫的樣子。”
在吳鳶看來,張靈甫的水平最多隻能當一個團長,讓他當師長和軍長就是趕鴨子上架。老蔣同樣對張靈甫評價不高,他在總結孟良崮戰役時說:“如果師、旅、團長平時有高深的戰術修養,能夠選擇適當的地形配置兵力,構成周密的火網,則不論敵人兵力如何雄厚,絕不能在三天之內解決我們。但當時該師不守山口,只守山頭,而山頭又是石山,又沒有飲水,因此敵人的炮火威力倍增,而我軍的傷亡更大,以至整個失敗。”
吳鳶認為張靈甫只是一介武夫,充其量只能當個團長,而老蔣認為張靈甫缺乏“高深的戰術休養”,孟良崮戰役中表現糟糕,以此來看,張靈甫實在稱不上解放軍真正的對手。既然張靈甫不行,那麼胡璉又如何呢?在栓哥看來,他也稱不上解放軍真正的對手。解放戰爭中胡璉鮮有攻城略地的表現,唯一值得吹噓的南麻戰役還要感謝黃百韜,如果不是黃百韜突破了華野的阻擊陣地,胡璉無論如何逃不出華野的包圍圈。既然名氣甚大的張靈甫和胡璉都不行,那麼哪些人才是解放軍真正的對手呢?在栓哥看來,只有下面這三個人。
第一個人就是華北野戰軍最難纏的對手傅作義。解放戰爭期間,傅作義主要在華北地區和晉察冀野戰軍作戰,多次以少勝多,是華北野戰軍最難纏的對手,其戰績即便和老蔣的嫡系部隊相比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我們舉4個戰例大家就知道傅作義有多難打了。1945年冬季,聶榮臻和賀龍率領14個旅5萬多人的兵力發起綏遠包頭戰役,當時傅作義手中只有三萬多人,結果我軍苦戰一個多月沒能取勝,被迫撤退,傅作義一戰打出了信心,逐步由弱變強。
1946年夏秋時節,聶榮臻、張宗遜、羅瑞卿指揮晉察冀軍區和晉綏軍區的主力部隊十萬餘人發起了大同集寧戰役,當時傅作義只有5萬多人。經過50多天的激戰,晉察冀部隊再次敗北,傅作義的勢力由貧瘠的綏遠擴張了到山西北部,華北地區的解放軍部隊由進攻轉為防守。兩個月後,傅作義主動發起了張家口戰役,經過十多天戰鬥,以7萬之眾擊破晉察冀軍區近20萬部隊,並攻佔了張家口。
當時張家口是晉察冀軍區的首府,華北野戰軍大量的軍需物資都儲存在這裡。張家口丟失後,這些作戰物資大部分都落入了敵人之手,此後很長一段時間,華北野戰軍都被傅作義壓著打。1947年三四月間,傅作義又指揮部隊發起了右玉戰鬥並最終佔領了雁北地區,華北野戰軍的迴旋餘地大為縮小,局面十分被動。解放戰爭期間,由於傅作義的存在,華北野戰軍的發展受到了極大的限制,和在傅作義的交手中也多次落敗。從這點來說,稱傅作義為華北野戰軍最難纏的對手毫不為過。
解放軍的第二個對手是“打不死”的鐘松。解放戰爭期間,西北王胡宗南在戰場上的表現堪稱災難,手握數十萬重兵卻被彭總指揮的幾萬西北野戰軍打得狼狽不堪。雖然胡宗南的表現十分差勁,但他手下有一員悍將卻十分勇猛,給西北野戰軍制造了不少麻煩,此人就是鍾松。鍾松和胡宗南是浙江老鄉,同時進入黃埔一期學習,論做官,鍾松遠遠不及胡宗南,但論作戰,十個胡宗南也抵不上一個鍾松。
解放戰爭期間,鍾松跟隨胡宗南在大西北和我軍作戰,出任整編第36師的師長。由於胡宗南志大才疏瞎指揮,他手下的部隊經常被解放軍包圍,鍾松也由此成了胡宗南的“救火隊長”。1947年7月,彭總指揮兩個縱隊的兵力將榆林包圍,鍾松奉命解圍,他放著大道不走,出長城後直接進了沙漠,經過2天的艱苦行軍後突然出現在了榆林城下,不僅把我軍的打援部隊甩在了身後,還對我攻城部隊形成了內外夾擊之勢,彭總見戰局不利,只得率部撤退。
三個月後,徐帥率部包圍了運城,這次奉命解圍的依然是鍾松,他又選擇一條出人意料的行軍路線,率部從中條山中穿過,一舉繞過了徐帥佈下的伏擊圈,成功解了運城之圍。之後彭總多次計劃伏擊鐘松,但鍾松非常狡猾,我軍一直沒有找到戰機。沙家店戰役爆發後,我軍終於將鍾松圍住,但最終仍被他率部逃脫,因此被彭總稱為“打不死的鐘松”。除了解圍能力超強之外,鍾松的進攻能力也十分出眾,曾在西府戰役中給西北野戰軍造成過不小的損失。以此來看,鍾松堪稱西北野戰軍的頭號對手。
解放軍第三個對手是攻防俱佳的黃百韜。黃百韜是標準的雜牌將領,先是跟隨李純和張宗昌,後又投奔了老蔣。機緣巧合之下,黃百韜結識了陳誠,憑藉出色的軍事才能受到陳誠的賞識,因此得以出任整編第25師的師長。解放戰爭爆發後,黃百韜先是率部在江蘇和華野作戰,連克泰縣、高郵、寶應、鹽城、阜寧和沐陽;不久後又被調到膠東作戰,戰績同樣突出,先後攻佔了高密、平度、萊陽、福山和煙臺等地。
整編25師是日械裝備,火力遠不及美械裝備的整編74師,但黃百韜在進攻方面的表現和張靈甫相比卻毫不遜色。除了進攻能力超強之外,黃百韜的防守能力同樣不俗,豫東戰役後期,他被華野包圍在了帝丘店,結果他率部硬抗了八個晝夜,並最終迫使華野撤退。攻守兼備,且打仗從不耍滑頭的黃百韜很快贏得了老蔣的信任,被提升為第7兵團司令官。
淮海戰役爆發後,由於劉峙的錯誤指揮,黃百韜和他的第7兵團被華野包圍在了碾莊圩地區。華野對碾莊圩的攻擊,採取四面向中心突擊的戰法,野戰軍指揮部要求連續突擊,速戰速決,3至5天內解決戰鬥。但由於黃百韜的頑抗,碾莊圩戰役足足打了15天,雖然最終將第7兵團殲滅,但華野自身也付出了6萬多人的傷亡代價。整個解放戰爭期間,華野如此嚴重的傷亡,只有碾莊圩這一戰。由此可見,黃百韜堪稱華野最為強勁的對手。解放戰爭中,老蔣雖然擁有眾多高階將領,但能被稱為解放軍真正對手的卻只有傅作義、鍾松和黃百韜三人而已,其餘都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