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一、組建山野、華野兩支野戰軍

解放戰爭初期,山東八路軍主力開赴東北,新四軍兵分兩路,一路北上進入山東,與留在山東的八路軍部隊合併成山東野戰軍;留在原地的新四軍與地方部隊合併,組建華中野戰軍。

山東野戰軍、華中野戰軍分別由陳毅、粟裕擔任司令員,兩大野戰軍都要重新組織部署和改編調整。

組建初期,部隊都出現了一些不適應,不適應新的戰場環境、不適應新舊部隊組成,部隊內也存在一些山頭主義傾向。

兩隻大軍作戰地域臨近,但在配合上也出現了一些問題,雖然也取得了蘇中七戰七捷等開門紅,但也造成了兩淮失守、泗縣苦戰等不利局面。

兩支大軍如何行動,成為當務之急。

二、華野提議兩支部隊聯合行動

1946年9月20日,華東野戰軍領導人致電黨中央,建議“以集中華中、山東兩個野戰軍攻下宿遷,得手後再向西擴張戰果。”他們設想在蘇北地區打一個大的戰役,透過運動戰殲滅徐州方面的國民黨軍李延年集團。

這是華野首先提出與山野合並作戰的建議。

山東野戰軍司令員陳毅立即表示同意,次日就給中央去電,並主張“兩個野指(指揮部)合成一個。”

9月23日,毛主席覆電,明確提出:“山野、華野兩軍集中行動,兩個指揮部亦應合一。提議陳毅為司令員兼政委,粟裕為副司令員,譚震林為副政委。”

毛主席非常關心兩支野戰大軍合併後的第一仗,這事關華東戰場全域性和官兵士氣。毛主席9月26日再次發電,要求“山野華野會後後,第一仗必須打勝。”

此後,陳毅專門到華野駐地,商量在蘇北地區的聯合行動作戰方案。

三、 局勢危急,反而促使山野、華野聯合定型

正當兩支大軍準備出征時,山東局勢突然緊張起來。

蔣介石為了消滅我山東解放軍,陸續增調部隊,國民黨第2綏靖區司令長官王耀武帳下已有4個軍、12個師的兵力,他們沿著膠濟鐵路推進,企圖分割包圍山東解放區各部。

山東是我軍根本,一旦失守,後果不堪設想。

但此時,陳毅率領的山東野戰軍主力正在蘇北,留在山東的只有3個師。陳毅顧不得與華野聯合作戰了,準備率軍北上,支援山東戰場。

華野聽聞山野要走,也著急了。國民黨精銳的整編74師逼近蘇北的漣水,如果山野再撤走,局勢將更加危險。

雙方都向毛主席彙報各自考慮,10月15日,毛主席給陳毅發電:“望你們集中山野、華野全力(決不可分散)殲滅東進之敵,然後全軍西渡收復運(河)西,……並準備將來向中原出動。”

毛主席還決定:“在陳(毅)領導下,大政方針共同決定,戰役指揮交粟(裕)負責。”在毛主席的堅持和努力促成下,山野、華野的聯合終於定型,這對解放戰爭形勢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山野、華野會師後,首戰旗開得勝

從1946年10月下旬開始,山野和華野在漣水西北的小鎮子陳師庵連續召開會議,學習毛主席《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和《三個月總結》兩份檔案,研究決定統一指揮問題。

陳毅非常虛心地接受了大家對他的批評,針對當前戰局和聯合行動的新情況,陳毅在會上講解形勢,總結經驗。

會後,面對敵人的多路進攻,陳毅率8師回援魯南,粟裕指揮1師、7縱隊進行鹽城保衛戰,有力牽制了國民黨軍行動。

陳毅隨後觀察敵情,下決心重點打擊沭陽方向的國民黨整編11師、整編69師和預3旅,粟裕看到這個方案後,與陳毅意見一致。

於是,陳毅、粟裕集中了山野1縱、2縱、7師和華野9縱等主力,向上述敵軍發起進攻。

1946年12月15日至19日,兩大野戰軍勝利結束“宿北戰役”,殲敵2.1萬多人,胡璉的整編11師全線潰敗,整編第69師中將師長戴之奇、少將旅長黃保德兵敗自殺。

這是山野、華野會合以來的第一勝利。

五、 山野、華野聯合出兵,再獲勝利

陳毅認為,宿北戰役最大的收穫是山野、華野統一了思想,決定集中兵力作戰。過去“山東部隊常不安心南下作戰,華中部隊亦不肯入魯作戰,數月來的矛盾由於戰局演變現已解決,今後可集中,從魯南向南打。”

粟裕也講到,兩支野戰軍會師後的初次協同打了勝仗,兄弟部隊之間便產生了信任感。

宿北戰役鼓舞了我軍士氣,也讓蔣介石心急如焚。他認為,中共方面穩定了形勢後,勢必固守山東解放區,中共在這裡經營了八年之久,根深蒂固。山東之得勢,將在國內戰局中起到決定性作用。蔣介石決定,“攻其所必守”,與我軍在山東決戰。

陳毅、粟裕隨即定下了魯南作戰的決心,1947年1月2日至20日,我軍以絕對優勢兵力,向進犯的國民黨軍發起進攻,在18天的戰鬥中殲滅國民黨軍兩個整編師,以及不可一世的機械化部隊第一快速縱隊,殲敵53000餘人,取得魯南戰役全面勝利。

實踐再次證明,山野、華野合則兩利。

六、 華東野戰軍正式組建

魯南、蘇北戰場出現了暫時平靜,陳毅、粟裕抓住時機,在統一指揮機構和軍隊建設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為了進一步解決好華東部隊的統一和集中問題,陳毅提出了“打一仗進一步”的思想,並向中央彙報了“部隊番號均須統一,一面作戰,一面正商討整編辦法。”

1、在地方組織關係上,存在著山東分局、華中分局兩套班子,需要合併建立新的機構,以統一黨政關係。2、在軍事指揮上,山野和華野雖然聯合作戰,但是各自保留一套指揮機構,番號也五花八門,有稱八路軍的、有稱新四軍的、有稱XX野戰軍的,還有雜七雜八的地方部隊番號,很不協調統一。3、在思想作風上,大家原來來自各地,生活習慣不同,作戰方式有差,誰也不服誰,難免產生誤會。甚至軍裝也不統一,老八路軍穿黃軍裝,老新四軍穿灰軍裝,軍容也不整齊。

1947年1月下旬起,陳毅、粟裕等人一起開會研究整編問題,擬定成立統一編制的華東野戰軍,並由原山野參謀處代為起草了整編方案。2月3日,軍委覆電同意。

隨後,兩大野戰軍在山東臨沂召開工作會議,陳毅做《一面打仗,一面建設》報告,肯定了山野、華野會合和宿北、魯南等戰役勝利的成績,又嚴肅批評了存在的山頭主義傾向。

陳毅指出:“統一意志,統一行動,統一組織,統一制度,建立野戰軍的整體觀念,便是保證勝利的一個基本條件。”他要求,兩隻大軍“走建立整體觀念實行集中統一的正確道路。”

會後,根據中央軍委的命令,山野、華野部隊進行了整編。新四軍、山東軍區、山東野戰軍、華中軍區、華中野戰軍番號同時撤銷。

華東部隊正式組成華東軍區、華東野戰軍。陳毅為華東軍區領導成員,饒漱石為政治委員,下轄魯南、魯中、膠東、渤海、蘇中、蘇北六個軍區。

野戰部隊方面,統編為9個縱隊(番號為1縱至10縱,欠5縱),每個縱隊轄3個師(旅),以及總部直屬的特種兵縱隊(第15縱隊),總兵力約27萬人。司令員兼政委陳毅,副司令員粟裕,副政委譚震林。

此後,又將原華中野戰軍在蘇中、蘇南堅持敵後鬥爭的部隊,編成了第11、12縱隊。

經過這次整編,實現了以原新四軍系統為主力的山野、華野兩大野戰軍的合併,統一了組織、編制、指揮,實現了作戰行動上的集中統一。

事實證明,這次整編是極富成效的,隨後這支大軍就取得了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的勝利,顯示了華東野戰軍集中兵力協同作戰的巨大威力。

此後,這支大軍以第三野戰軍之名,永遠載入我軍史冊。

—全文完—

歷史人物的深度分析

不為人知的歷史秘聞

腦洞大開的經典解讀

29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看了美海上聯合多國軍演,就會更加支援最好的保障安排給邊防戰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