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1949年1月,我軍開始統一編號序列,將全軍分為四大野戰軍和十六個兵團,其中下轄第3、第4、第5兵團共10個軍又1個特種兵縱隊,加上桐柏軍區的58軍,一共11個軍。
和其他野戰軍不同的是,二野在排列部隊番號時沒有按縱隊序列順排,而是打亂了順序:第十軍原為中野二縱、第十一軍為中野三縱、第十二軍為中野六縱;原中野四縱和趙壽山起義部隊38軍改編為十三、十四軍,原中野九縱為十五軍、原中野一縱為十六軍,原中野十一縱為十七軍,原一縱二十旅和豫皖蘇軍區部隊為十八軍,陝南軍區部隊為十九軍。
憑筆者對軍史一點點粗淺的瞭解,認為解放戰爭時期,表現最佳的是十一軍、十二軍、十三/四軍、十六軍五支部隊,對應中野一、三、四、六等四個縱隊,這五支部隊可稱為王牌。位居第二檔的有第十軍和第十八軍,對應中野二縱和一縱二十旅+豫皖蘇軍區部隊。
如果考慮到建國後的表現,二野王牌部隊可以擴充為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八等六個軍。
有人就說了,憑什麼說他們是王牌,憑他們在解放戰爭中痛打垃圾國軍刷出來的戰績嗎?比如進軍大西南一個月消滅90多萬國軍?
還真不是,這七支部隊在外戰中表現也相當突出。
那麼,哪支部隊對外戰績最突出呢?
首先說說參加抗美援朝戰役的12、15、16軍和配屬給12軍的11軍31師。
最先入朝的是十二軍(含11軍31師)和十五軍,隸屬於第三兵團,司令員是大名鼎鼎的王近山。
一開始,三兵團入朝高開低走,表現確實一般,五次戰役時第一階段在漣川以北遭到美軍第3師、土耳其旅抵抗,與敵人形成對峙。和其他兄弟部隊大踏步突破臨津江相比,進展較慢。
五次戰役第三階段,志願軍各部奉命向北轉移,倒黴的是,美軍飛機早早炸燬了第三兵團通訊車,導致兵團部與各軍聯絡中斷,各軍只能各自為戰,12軍、15軍在敵軍的瘋狂進攻和穿插包圍下艱難轉戰,最後全身而退。
其中最神奇的就是配屬給12軍的11軍31師91團,這支部隊的老底子是八路軍769團,前身是紅四方面軍紅四軍十師,鄂豫皖蘇區的創始部隊之一。
由於五次戰役第二階段91團奉命向南穿插,此刻,該團位於全軍最南端的三七線一帶。團長李長林果斷決定:全軍穿上韓軍的軍服、鋼盔,繞過美軍佈防的地方,專門跟韓軍打照面,走公路大搖大擺向北突圍。從5月21日向北轉移以來,僅五天時間就勝利與主力部隊會合,不僅沒損失一兵一卒,還活捉了一千多韓軍俘虜。
五次戰役結束一年後,三兵團終於有了翻身的機會,1952年秋季,範弗利特發動金化攻勢,妄圖佔領上甘嶺,開啟通往平康谷地的要道。一開始,由於我軍把重點放在了西方山方向,導致敵人進攻的第一天就佔領了上甘嶺表面陣地,15軍45師在軍長秦基偉和師長崔建功的指揮下轉入坑道,接連與美七師、韓二師進行激烈的爭奪。軍長秦基偉還指揮44師在西方山方向發起反擊,分散敵人火力,趁機將戰線向前推進十多公里。
10月底,15軍發起第一次大規模反擊,一舉全殲韓軍31團。11月1日,31師也參加了戰鬥,收復597.9高地,並打退了美韓軍多次反撲,著名的孤膽英雄胡修道就是出自31師93團。11月20日,新增援的12軍34師106團到位後又收復了537.7高地,上甘嶺戰役勝利結束。
筆者認為,上甘嶺戰役防守階段,15軍居功甚偉,透過堅守坑道近一個月,力保上甘嶺主陣地不失,15軍因此一戰成名,回國後被空軍司令員劉亞樓點名,成建制轉為空降軍。在反擊階段,11軍31師和12軍34師表現更好,4個團的兵力在20天時間就收復了之前丟失的所有高地,不愧是中野頭號王牌。
上甘嶺戰役結束後,12軍被調到東海岸執行反登陸任務,15軍也於1953年1月將上甘嶺陣地交給了來接防的24軍。
16軍於1952年年底入朝,劃入九兵團,該軍是我軍第一個機械化軍,以46師為例,該師下轄3個步兵團,1個坦克團(1個坦克營、1個自行火炮營)、1個炮兵團(3個炮兵營)、1個反坦克炮營、1個高炮營,頗有後來機步師的模樣。可惜入朝太晚,沒撈著什麼仗打。軍長尹先炳,本來按資歷和戰功可以授中將,可惜因為生活作風問題,1955年授予大校軍銜。
再說說參加過南疆烽火的13軍、14軍。當時西線雖然也有11軍參戰,可11軍是1969年新成立的簡編師,下轄兩個步兵師,在戰前才擴充為甲種師,和原老二野的11軍關係並不大。
13軍是當時我軍最有熱帶叢林作戰經驗的部隊之一。該軍經歷過中緬邊境戡界警衛作戰和叢林大練兵,對雲南當面的越南地理環境非常熟悉,在西線戰場表現也是最好的:
38師偷渡紅河,創造了大部隊偷渡的經典範例,又打出了第一個殲滅戰——壩灑殲滅戰,30個小時全殲敵軍一個營。37、38師奔襲重鎮柑榶,圍殲了敵345師。代乃阻擊戰,39師4個連奮戰六晝夜,力挫敵軍王牌316A師。
13軍在整場戰爭中突入敵縱深40公里,殲敵8075人,其中俘虜459人,創造了各軍俘敵最高記錄。
14軍在這場戰爭中表現也不錯,和13軍並肩突破紅河,40師118團、120團用六十小時攻克黃連山省省會老街,殲敵一個團。42師揮師連下班甘、575高地,切斷7號公路,又直插鋪樓,控制紅河渡口,封住了敵人逃路,爾後向北卷擊,協同41師殲滅紅河左岸之敵,整場戰爭,14軍共殲敵2224名。值得一提的是,1984年,14軍還擔負了老山主攻任務,一舉收復老山高地。
最後說說二野唯一一支參加過兩場外戰的部隊——原18軍52師154、155團和53師157團組合而成的藏字419部隊。
1962年10月20日拂曉,我邊防部隊奉命實施自衛反擊作戰。在第一階段克節朗戰鬥中,藏字419部隊在兄弟部隊配合下,一舉消滅敵軍第7旅,俘旅長達爾維准將,殲滅敵軍1897人,我軍傷亡不到400。在西山口——邦迪拉戰役中,藏字419部隊擔任斬腰任務,從人跡罕至的貝利小道迂迴穿插,對敵軍實施分割圍殲,擊斃敵第62旅旅長辛格准將,殲印軍千餘人,我軍則無一人傷亡,創造了戰爭史上的奇蹟。
1969年底,藏字419部隊和50軍149師互換番號,奉命移駐四川,1979年第二次服從祖國的召喚,投入南疆作戰,配屬給西線,對陣大名鼎鼎的白頰鳥師——敵六大主力師之一的316A師,敵軍狂妄地宣稱:白頰鳥師能在任何一個方向吃掉我軍任何一個師。
自從增援柑塘失敗後,316A師收縮到沙巴一線。1979年2月25日,149師以一個團穿插包圍、一個團正面進攻,一個團充當預備隊地戰法,分多路向沙巴進攻。當時,前鋒446團先遣營在四號橋遭遇316A師三面伏擊,軍、師首長臨危不懼,靠前指揮,大膽地部署炮兵抵近射擊,經過浴血奮戰,擊破了越軍地埋伏圈。
3月2日,我軍猛攻重鎮沙巴,激戰一天後攻克,之後迅速向縱深發展,清剿殘敵。整場戰鬥歷時十天,149師重創了越軍王牌316A師,共殲敵2338名,其中斃敵1736人,傷敵560人。打出了國威、軍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