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假設其實並不是危言聳聽,而是差一點就成為了事實。整個事件過程就好像冥冥中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支配著這個世界,二戰的結局似乎也是被某種力量所操控著。
我們知道,發生於1939年到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戰,雖然號稱是世界大戰,可真正在打且起主要作用的無非就是那麼幾個大國:軸心國方面是德、意、日;同盟國是美、蘇、英、中(法國因為在大戰初期就已投降退出正面戰場,所以其貢獻也就忽略不計)。
蘇聯紅軍佔領柏林
從以上大戰雙方的參戰國實力對比來看,雖然同盟國一方稍占上風,如果同盟國一方有一國加入到軸心國的陣營,那戰爭的天平就會向軸心國傾斜,而這種情況在1940年幾乎已經發生。
1940年,隨著德國軍隊在歐洲戰場所向披靡,幾乎征服了包括法國在內的歐洲國家,歐洲版圖上只剩下孤懸大西洋外的英國,和一半領土在亞洲的蘇聯兩個主權獨立的國家。所以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認為德國會取得戰爭的勝利,這其中也包括正在把亞洲侵略‘事業’搞得如火如荼的日本。
為了實現自己的‘宏圖偉業’,同時也想挾‘德’自重,希望藉助德國的影響來制衡美英等國對其在亞洲的侵略行動的干擾,日本很快就把自己的熱臉‘貼’上了德國的熱屁股。
對於日本的主動‘投誠’,德國當然樂見其成,而且德國也想利用日本在亞洲來牽制美國和英國,於是德國和日本很快就一拍即合,日本也姓高彩烈第加入了德國和義大利的聯盟,於1940年9月27號在柏林簽訂了《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因為三國在地理位置上幾乎處於同一地軸線上,故被稱為‘軸心國’。
1940年,德意日軸心國正式形成
日本雖然是個十分狂熱的軍國主義國家,但其國內仍不乏有遠見之士,在與德國和義大利結成同盟的同時,他們早已把觸手伸到了蘇聯。就在剛剛結束對德‘友好訪問’之後,日本外相松岡洋右便馬不停蹄地往莫斯科趕,一到莫斯科就在克林姆林宮跟斯大林等蘇聯一眾高官推杯換盞、把手言歡。
其實日本心裡也清楚,德國跟蘇聯一直都不對付,雖然二者曾簽訂過《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但是連鬼都不會相信這個條約,後來的事實也再一次證明這個連鬼都騙不了的條約的虛偽。歐洲任一大國崛起之後,都會向俄國發動進攻,拿破崙時期的法國如此,希特勒亦是如此。
當然,日本對蘇聯的‘示好’,有一部分原因是在張鼓峰和諾門坎被蘇聯胖揍過,但是更大的原因是日本看清了蘇聯在當時世界形勢中舉足輕重的地位。
蘇聯作為當時世界上僅次於美國的強國,其綜合國力尤其是工業方面,其實力是有目共睹的,即使在經歷了大清洗之後,其可怕的軍事實力還是令日本畏懼三分。
在1940年,德意日軸心國同盟已經形成。而反觀同盟國一方,其時只有中國和英國在苦苦支撐,自由法國在失去了本土及殖民地之後,基本上也就是個打醬油的;此時的美國,還在飽受國內‘中立主義’的困擾,雖然對中國和英國進行一定程度上的支援,但它同時也在跟德國和日本在做著買賣呢。可以說,當時的同盟國是一盤散沙,其實就連‘同盟國’這個名稱也都還沒有。
鑑於當時這種國際形勢之下,此時正忙於國內政治動亂的蘇聯,自然是不想蹚這趟渾水,甚至也有加入軸心國以期自保或渾水摸魚的想法。於是在明知德國對自己居心叵測的情況下,還是極力促成《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簽訂,斯大林當時的想法是‘能拖一天是一天’。所以在二戰初期,蘇聯為德國的戰爭機器不停地進行‘補血’,甚至在德國進攻蘇聯的那一夜,滿載各種軍事物資的蘇聯列車還在源源不斷地開往德國。
1939到1940年,是蘇聯和德國的‘蜜月期’
因此,對於已屬於軸心國的日本丟擲來的‘橄欖枝’,蘇聯當然是欣然接受,滿心歡喜地與日本簽訂了《蘇日中立條約》,至此日本便終結了其戰略關於‘南進’還是‘北進’的爭論,開始心無旁騖地開始它的‘大東亞共榮圈’的事業了。
1940年,在那個全世界都被德意日軸心國‘光環’籠罩的歲月裡,全世界似乎沒有什麼力量可以阻擋它們前進的步伐。妥協或是加入,應該是一種非常自然的選擇,而蘇聯更可以利用《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和《蘇日中立條約》與德意日媾和,成為軸心國的一方。
而作為軸心國之一的日本,顯然是樂於蘇聯的加入的。在當年,日本就已經提出了‘德意日蘇’四國聯盟的構想,並且也在積極地促成這個聯盟。
蘇聯與日本簽訂《蘇日中立條約》現場
然而這個美麗的願望卻在次年的6月22號完全破滅,德國在1941年6月22號發動了代號為‘巴巴羅薩’的行動,開始全面入侵蘇聯,蘇聯也在當日對德宣戰,並宣佈加入中、英、法一方,正式舉起反法西斯大旗。至此,世界上才開始出現了可以對抗法西斯的力量。後來隨著美國的加入,戰爭的天平便完全偏向了同盟國的一方。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大會
德國對蘇聯的侵略行動是極其保密的,甚至連同為盟友的日本都毫不知情。以至於在6月22號當天,日本人全都傻了眼,因為此時的日本還在忙於蘇聯加入軸心國的事情呢,也難怪在那時候一向敬重德國的日本人也破天荒地大罵德國人不厚道。都說在二戰中是日本‘坑’了德國,因為日本在太平洋招惹了美國。可事實上是德國先‘坑’了日本,給日本帶來了一個超級強悍的對手,而這個對手還有成為盟友的潛力,最後給日本最後一擊的也就是這個本可以成為盟友的敵人。
1941年6月22日,德國對蘇聯發起了‘巴巴羅薩’行動,二戰開始進入新的階段
所以說,隊友就是用來坑的!
縱觀1940年到1941年,全世界人民都經歷了一場歷史大轉向,蘇聯的選擇成為了那個轉向的節點。而那時處於歷史節點的蘇聯,只要它稍微的擺動,甚至只是略微地遲疑一下,那麼,整個世界的走向都將可能會變成另外一種景象。
1945年9月2號,日本代表在密蘇蘇裡號簽訂無條件投降協議,二戰宣告結束
試想如果當年的德意日蘇對陣當時的中國和英國,那中國和英國能不能撐到美國參戰的那一天都是個大問題,還沒等美國反應過來,德意日蘇早已瓜分完了世界,美國也只能順應歷史潮流,選擇妥協或是加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