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LRSAM導彈當年剛亮相後,就被全方位吹捧。一會說是全球第一種完全隱身的反艦導彈;一會又說最大射程高達900到1200公里;超級大國海軍甚至宣稱這是一種可以改變未來海戰規則的新一代武器。但是在當代,作為一種亞音速巡航式武器,可以飛行1000公里以上打擊對手並不奇怪。最遠端的戰斧類巡航導彈甚至可以飛行到2500公里之外再打擊對手。真正的賣點,則是LRSAM所謂的“完全隱身能力”。可是比較奇怪的是,LRSAM導彈的研發單位,也就是洛馬卻對LRSAM的隱身能力幾乎隻字不提。洛馬公司一向以研發隱身戰鬥機出名,比如大量生產的F35戰鬥機就是洛馬公司最大的搖錢樹。其實洛馬公司同時也生產導彈類產品,於是很多人就自然而然的把外形“有稜有角”的LRSAM也想當然的看成隱身反艦導彈。但是作為原生產廠家的洛馬公司。

倒是老老實實的從來沒有宣傳LRSAM的所謂超強隱身效能。那麼LRSAM導彈是否具備隱身能力呢?這個問題還要首先從其發展脈絡來分析。LRSAM的前身其實是JASSM-ER巡航導彈。而JASSM-ER又是JASSM的升級版。因此LRSAM的源頭就是JASSM。JASSM是超級大國空軍的一種空射巡航導彈。採用了F107-WR-105渦扇發動機,導彈內部攜帶的燃料增加了45千克。由於渦扇發動機耗油率低於渦噴發動機,再加上燃料攜帶攜帶量也有所增加,“JASSM-ER”既增程型空射導彈的射程增加到1100到1300千米。2006年5月,洛馬公司在白沙導彈試驗場進行了首次發射試驗,由B1B轟炸機發射,導彈飛行了740千米後準確命中目標。JASSM和JASSM-ER的彈體被設計成了多稜形,彈頭設計成了多稜錐形,其原始目的其實是為了適應B1B戰略轟炸機內部空間有限的內彈艙的旋轉掛架。這是因為多稜外形的導彈。

比純粹圓柱體的導彈在旋轉掛架上更能節約有限的空間。比如圓柱形的戰斧導彈如果在旋轉掛架上可掛6枚,那麼改成多稜設計的導彈就可以掛7枚甚至是8枚。其實這個想法,並非僅僅出現在超級大國早期的戰略轟炸機彈艙裡。就是蘇聯時代開發的KH55大型巡航導彈。為了適應掛架空間,也區域性採取了多稜設計。但是這些早期設計和發展隱身導彈的構想完全無關。不過到了開發JASSM的時代,隱身飛機已經大行其道。而洛馬公司為了銷售噱頭,也順水推舟把彈體本來是多稜外形的JASSM進行了修型最佳化。然後拿來宣傳JASSM是全球第一種空射隱身對陸攻擊巡航導彈。但是這種修型非常不徹底,和F22A和F35的隱身修型完全不是一個概念。而到了射程更遠的 JASSM-ER,洛馬方面就已經不好意思再多說這是一種隱身的空射巡航導彈。等發展到海軍版的LRSAM,則徹底不再提隱身這個話茬。那麼為何JASSM-ER和LRSAM都是稜角分明,仍然談不上多少隱身能力呢?

這就在於,現代戰術隱身飛機雖然都有稜角;但是有稜角的飛行器卻未必都有隱身能力。隱身飛機的稜角主要針對地面或者對面的雷達探測波進行了反射最佳化。而有稜導彈的反射面和稜線卻未必能夠任意修型到和隱身機一樣的水平。而且所謂隱身導彈的隱身塗層和氣動翼面設計也很難達到隱身機的標準。另外,從反隱身的角度講,當代先進雷達的探測閥值和反擊距離,對隱身飛機和隱身導彈也是不一樣的。比如隱身飛機可以把一般雷達對它的鎖定距離從100公里降低到30公里就是算是“隱身”成功。而對導彈來說,把雷達鎖定距離從60公里降低到20公里,也沒有多大的實際意義。因為大部分導彈都是一錘子買賣,最終都要和反導體系短兵相接。而隱身戰機卻可以在30公里外就發動攻擊,然後轉身飛走。而且LRSAM作為反艦導彈,需要開動自身雷達提前掃描目標,這樣就更增加了暴露的機率。而其射程,如果低空掠海,實際上根本無法超過400公里。900公里的射程只是宣傳而已。還有一種也號稱有隱身能力的歐洲風暴陰影巡航導彈,在中東實戰,被輕易攔截成功。因此到目前,還不存在一種完全隱身的現役導彈。

21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預測72架隱身戰略轟炸機夠用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