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成績優異的鄧稼先在26歲時便獲得了博士學位,學成後他第一時間歸國,投身祖國的核研製事業,並且為了研究失敗原因,遭受了劇烈的核輻射,並因此罹患癌症。
但他卻無怨無悔,將自己的青春奉獻給了祖國,在自己的崗位上,戰鬥到了最後一秒鐘,他是祖國的兩彈元勳,是值得我們尊敬的英雄!
成績優異,26歲獲娃娃博士之稱鄧稼先是我國傑出的物理學家,他成績優異,從小便展示出過人的風采與智慧。
1945年,時年21歲的鄧稼先從西南聯大畢業,三年後,他又再次考入了美國普渡大學。
在美留學期間,他廢寢忘食地學習,想著有朝一日能夠回到祖國,為祖國的建設,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懷著這樣的信念,他更加發憤圖強,在26歲時就取得了博士學位,他也因此被稱為“娃娃博士”。
毅然回國,成氫彈研製小組一員不同於現在很多人在美國留學然後便在美國定居,過上了洋派生活。
在獲得博士學位第九天以後,鄧稼先就匆匆收拾行囊,踏上了回國的旅途,美國縱然再好,卻也不是鄧稼先心中的故土。
他知道,在大洋彼岸,有更加重要的事情等著他去做,有更加需要的祖國在等他。
回國後,鄧稼先成為了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的一名助理。
後來因為專業技術過硬,加上掌握多種外語,他被順利選入當時正在籌建的國家氫彈研製小組。
加入小組後,鄧稼先幾乎沒有回過家,也無暇照顧年幼的孩子、年老的父母以及身體不好的妻子。
他隨著研製小組,深入大漠深處,數十年的歲月裡,妻子無怨無悔地照顧著家庭,家人們時刻掛念著鄧稼先,卻始終不知道鄧稼先去了哪、又在幹著怎樣的工作。
這是組織上要求保密的條例,而這一切謎團,直至28年後,家人們才得以解開。
不顧危險搶回原子彈碎片,卻遭受核輻射試驗原子彈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從研製到試驗,都需要投入一百二十分的細心。
在一次降落傘事故中,原子彈墜到地上,被摔成了碎片,要想知道哪裡出了問題,就必須把碎片撿回來加以研究。
此時也只有四十多歲的鄧稼先,把身後年輕的工作人員攔在身後,自己一個人衝上去,把碎片撿起來,拿在手裡開始研究。
回到北京後,體檢顯示,劇烈的核輻射已經侵入了鄧稼先的身體,他的身體狀況已經不適合參與一線科研作業了。
核輻射致癌,病逝令人悲痛被核輻射的鄧稼先,沒有因為身體原因而放棄一生追求的核研製事業,他知道自己的生命有限,就更加努力的工作。
在離開羅布泊回到北京時,強打著精神的鄧稼先終於支撐不住,倒了下去。
檢查顯示,那次劇烈的核輻射導致鄧稼先罹患晚期直腸癌,他是用一股信念,強撐著,才完成了最後的科研工作。
一年後,病情迅速惡化的鄧稼先便因為全身出血,在北京逝世,這一年,他只有62歲。
得知這一訊息的人們,紛紛潸然淚下。
可以說,他為了祖國的核研製事業,奉獻了自己的一生。
小結鄧稼先的故事讓人動容,他本可以在美國,找一份教授的工作,過上體面的洋派生活。
卻心繫祖國,回到了心心念唸的故土,並把自己的一生,毫無怨言地奉獻給了祖國的核研製事業。
他的愛是對於祖國和人民的大愛,他也是值得全體中華兒女欽佩的英雄。
鄧稼先先生、于敏先生、錢學森先生,以及諸多隱姓埋名的國家建設者,都是我們的守護者,都是我們的英雄。
後輩必將接過歷史重任,如果自身智力、體力不足,就要盡到宣傳的義務,把我們的國家建大、堅強,保護所有不希望受到欺負、也不會欺負他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