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雷鋒的名字對於每一箇中國人來說都是熟悉的,“向雷鋒同志學習”的口號代代相傳。
老連長回憶下的雷鋒同志生活樸實、善良,也像年輕人一樣追趕潮流,在幫助戰友的途中不幸逝世,令人無比惋惜。
在整理遺物的時候,戰友們發現了雷鋒所寫的日記,也為雷鋒樂於助人的品格所震撼。
雷鋒雖然已經去世,但他所留下雷鋒精神必將永遠存在!
老連長回憶雷鋒,為人善良,愛好潮流廖仁昌是雷鋒同志當兵時的老連長,他們同吃同住同訓練,他也是平時生活中對於雷鋒同志最為熟悉的人。
在後來回憶雷鋒時,廖仁昌說:自己做了雷鋒兩年的連長,教會了很多部隊上的事,但雷鋒卻教會了他許多人生的道理。
廖仁昌回憶,雷鋒同志在平時生活中,樂於助人,並且不計回報,無論誰有什麼困難,他都會主動幫忙。
和一般的新兵一樣,雷鋒同志也是一個追趕潮流的年輕人,每個月發了工資以後,都會去照相館照相,足見他對於生活的熱愛。
醫療條件受限,雷鋒遺憾離世雷鋒同志生前是汽車連的一名戰士。
1962年8月15日,雷鋒同志在完成自己任務返回時,看到戰友喬安山在洗車,熱心的雷鋒不顧身體的疲憊,隨即投入到幫戰友一起洗車的行列中。
當天剛剛下過雨,地面潮溼溼滑,在不慎操作中,汽車撞到了路邊的電線杆,不幸砸傷了雷鋒同志。
戰友們立刻把昏迷了的雷鋒同志送到了醫務室,後又在送至大醫院就醫的路上,遭遇了車禍,錯過了最佳救治時間的雷鋒同志,不幸離世了。
做好事不留名,《雷鋒日記》傳美名雷鋒同志是一個非常樂於助人同時不計回報的人,無論是平時生活中還是在部隊中,在看到別人有困難時,他總會第一個衝上去幫忙。
然而這些幫助別人的事情,他從來沒有提起過,直至他去世後,他的戰友們才從他的日記中,得知了這些事情。
這本日記,是雷鋒同志寫給自己,用來鼓勵自己更多幫助別人的,如今也成為了中華民族樂於助人美德的偉大見證。
童年苦難生活教會雷鋒熱心助人雷鋒同志如此樂於助人的性格,與他童年的生活經歷是分不開的。
雷鋒出生在民國時期的一個貧窮的長沙農民家庭,在那個昏暗的時代,吃不上飯的日子是常有的事情,雷鋒的家人們就在這樣的生活中,相繼餓死。
只有年幼的他和爺爺奶奶相依為命,所幸爺爺奶奶的鄰居們都是非常善良的人,雖然自己家的日子也難以度日,但總是拿出一點糧食,時不時的接濟這可憐的祖孫三人。
慈愛的爺爺奶奶知道自己無以為報,便教導雷鋒,要多多幫助別人,這樣才能幫助更多人活下去。
雷鋒由於小時候的經歷,更加能夠理解貧窮的百姓生活,也一直遵循著爺爺奶奶的教導,時刻不忘,做一個樂於助人的人。
小結從小受苦的雷鋒是不幸的,他出生在那個物質不豐富的年代,一眼看不到生活的未來。
但他又是幸運的,在那個困難的歲月中,卻能受到好心腸的鄰居接濟,能受到爺爺奶奶正確的教育。
長大後的雷鋒,也把童年時的這種美好,散播給了更多人,真正成為了“雷鋒精神美名揚”,他的舉動,也讓數以千萬的中國人,開始學習雷鋒精神。
“學雷鋒做好事”在提煉後,其實就是我們立國的根本:為人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