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朝鮮戰爭經過了近三年的時間,但實際上早在1951年7月,雙方就已經開始了停戰談判,這一過程非常的艱難,甚至要比戰爭一線都激烈。在1950年10月中國志願軍進入朝鮮之後,平均在一到兩個月之間就會發動一次大型戰役,這讓聯合國軍非常的難受,在五次戰役當中,聯合國軍沒有佔到任何的便宜,部隊造成了極大的損失,之前甚至提到要在聖誕節之前結束這次戰爭,結果第二年聖誕節還沒結束。

1951年4月,美國認識到要想盡快結束朝鮮戰爭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短時間內看不到任何勝利的可能。美國總統杜魯門提到,即便是聯合國軍佔領了朝鮮半島,但是這意味著更大規模的戰爭就要來臨。因此1951年4月17日,杜魯門下令開展停戰談判。

但是比較麻煩的是美國和中國並沒有建交,雙方並沒有溝通的渠道,無奈之下,美國和蘇聯進行溝通,希望透過蘇聯建立和中國的聯絡。蘇聯駐聯合國大使在1951年6月23日的聯合國發表了一段講話,在其中提到了朝鮮戰爭應當儘快結束,儘快開啟談判。他的這一表態,也代表了斯大林的想法,最終中朝美在1951年7月10日的開城進行停戰談判。

中國派出的是鄧華和解方,美國派出的是喬埃,談判剛剛開始,美方就說道,停戰協議還沒生效之前,戰爭是不會停下的,延遲達成協議將會造成更大的傷亡。這段話本來很正確,但是美方多次的強調,就具有威脅的味道。美方希望透過強硬的態度,在談判過程中獲得更多的利益。中方提出了三點的請求,第一是雙方停火,第二以三八線為界,第三建立非軍事地區,雙方將部隊後撤。

雙方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軍事分界線的劃分,中國和朝鮮都堅持以三八線為分界,美方不答應。美方認為在戰爭開始之間就是三八線,戰爭結束還是三八線,那麼美國的付出沒有得到任何的回報。雙方的談判陷入僵局,就這一個問題,雙方發生了多次的爭論。有一次的談判中,雙方就靜靜坐著,兩個多小時的時間內,沒有一個人講話,這就是談判中雙方意志力的比拼。

最終在蘇聯、美國、聯合國等多方勢力的參與下,中國和朝鮮做出讓步,支援美國的意見,以當前雙方的實際接觸線為分界線,部隊後撤兩公里,建立一個緩衝區。在1951年11月底,經過五個多月的談判,雙方簽訂了第一個協議。

第二個問題是戰俘問題,這一問題更加複雜,美國提交的戰俘名單全部都是英文名字,沒有戰俘的任何資訊,這導致戰俘名單的核實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更加嚴重的是戰俘交換問題,美方的戰俘名單有十三萬人左右,中朝的戰俘有一萬多左右。中方希望根據之前的先例,雙方全部釋放戰俘,美方卻提出了一換一的方案。如果沒有戰俘,就需要一個平民代替,此舉是讓朝鮮方面的百姓到南韓一方。這一問題的談判異常艱辛,最終在1953年7月27日簽訂了停戰協議。

雙方約定在22時條約生效,當時的前線部隊都接收到了停戰的訊息,美軍突然在21時發動反擊,各類火炮、機槍對志願軍陣地進行轟炸,美軍的這一伎倆早已經被彭德懷料到,早已經下令部隊不得離開坑道。因此美軍的炮火沒有起到任何的效果,美軍在45分時停止了轟炸,此時距離停戰還有15分鐘,他們認為志願軍應該不會反擊,甚至有的美軍士兵走出工事,慶祝戰爭的勝利。

志願軍下令對美軍陣地進行反擊,將所有剩餘的彈藥全部給打出去,重機槍、大炮等重武器對著美軍陣地進行攻擊,美軍方面沒有任何的防禦,志願軍在最後的十五分鐘之內,將美軍給完全打懵了。志願軍在21時59分停止了進攻,陣地再一次恢復了平靜,到了22時,雙方士兵試探性的走出陣地,在經過短暫的尷尬之後,雙方士兵就都擁抱在了一起,沒有任何一個人是喜歡打仗的。一位美軍的上校還提到,志願軍真厲害,在停戰之前還打傷了我的幾個士兵。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的表現,展示出我們是愛好和平的,但是誰要欺負我們,我們也會用實際行動進行反擊,中國人從來都不怕威脅。

19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好戲開始了!接連傳來三個訊息,韓國想獨立成了寫在紙上的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