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關於朝鮮戰爭,筆者知道大家喜歡看韓國黑歷史,今天依舊從韓國的黑料開講,因為在朝鮮戰場,韓國軍隊同樣是彭德懷元帥的對手之一。

今天揭露金城戰役,美軍暗算北韓李承晚政府,導致南韓軍隊50000多人,被中國志願軍殲滅。

話說到了朝鮮戰爭後期,美國為此耗費了百億美元,和十幾萬美國士兵的生命,鏖戰兩年之後,自身損失慘重,但最大的對手蘇聯還尚未參戰。

只要是一個理智的國家,就知道此時要趕緊抽身,即使是瘋狂的賭徒,也知道及時止損。

美國既然意識到,已經不可能獲得戰爭勝利,所以想要簽署停戰協定;然而李承晚當局,依舊在做春秋大夢,想要武力統一半島。

當時朝鮮戰場的“聯合國軍”總司令乃是四星上將克拉克,多次找李承晚會談,希望對方在和平協議之上簽字。

李承晚

李承晚卻固執已見,他知道只要戰爭繼續,美國的援助就會源源不斷;一旦戰爭結束,不僅援助沒了,關鍵武裝統一半島的希望也沒了,他只想著援助和夢想,卻忽視中美兩國士兵的生命。

美國雖然完全可以代表整個西方陣營簽字,但是克拉克深深的知道,那樣並不能迎來真正的和平,打個比喻來說,一位真正想自殺的人,誰也攔不住他走向地獄的腳步,正如同當時的李承晚,完全是玩火自焚。

因為李承晚的偏執,導致戰爭一再繼續。克拉克想讓李承晚清醒清醒,他們所謂的大韓民國,在面對中國總指揮彭德懷的時候,是多麼的不堪一擊。

類似於韓國這種以下犯上的做法,通常沒有好下場。後來克拉克在接受採訪的時候,直言不諱的將李承晚這種做法,稱之為是對美國的訛詐。

因為克拉克的施壓,於是就出現了之前文章說起過的“戰俘事件”,李承晚違反國際法,扣留北朝鮮的戰俘,這進一步刺激了中朝兩國。

以至於遠在北京的毛主席親自下令:“停戰簽字必須推遲,至於推遲何時為適宜,要看情況發展方能作決定。再殲滅偽軍萬餘人,極為必要。”

關於這一點,中國和美國倒是達成一致,雖然沒有任何情報交流,但是都想敲打韓國;只不過中國和美國都沒有想到的是,南韓軍隊那麼孱弱,猶如是雞蛋殼一般,一碰就碎……。

1953年夏季,美軍透過先進的偵查體系,得知中國軍隊正大規模調動,往金城一帶集結。

美軍自然能分析出,中國軍隊很快就會對金城發動進攻,而金城的防衛,則是由美國第三師和韓國第六師共同防禦。

美國得知了戰場最新動向之後,便將自己的部隊撤回,當然也沒有撤太遠,美軍將其稱之為二線陣地,這所謂的二線陣地是什麼意思,在這裡不言而喻。

這大概是中美兩國,在朝鮮戰爭期間,最有默契的一次配合,當然也是唯一一次配合;以今天的歷史資料來看,也是一種戰略局勢之下的必然巧合。

美國這種資本主義老列強,坑過數不清的民族和國家,在戰爭後期卻被韓國訛詐;所以克拉克在這時候,要讓韓國李承晚知道,在坑人這條路上,什麼叫做血腥和陰狠。

金城戰場之上,韓國第六師肩負起了守衛金城的重任,戰役打響的時間乃是1953年7月13日。當時彭德懷明確說明,這是對西方陣營破壞和平談判的懲罰。

於是金城這一戰:“殲滅南韓五萬三千多人,將南韓4個師打殘,收回160餘平方公里的陣地,有力地配合了停戰談判。”

馬克·韋恩·克拉克

這時候估計克拉克很想問一問,你李承晚是否依舊猖狂?類似於金城戰役,想不想再來兩次?

這時候再對比今天的國內媒體,筆者看到過很多篇文章,吹噓朝鮮戰爭後期,南韓軍隊的強大戰鬥力,說什麼經過美軍訓練之後,韓國士兵作戰意志堅強,媲美二戰德軍……。

能寫出這種文章的作者,估計是沒有研究過金城戰役,若有德軍五分之一的戰鬥力,就不會有那五萬條南韓亡魂。

在金城戰役結束的那一天,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完成了他向選民的承諾,結束朝鮮戰爭,而克拉克代表“聯合國軍”簽署停戰協議。為了短短十分鐘的簽字過程,中美蘇三個大國,在小小的朝鮮半島博弈三年。

然而使美韓被迫簽訂停戰協議的,唯我彭大將軍。

彭德懷元帥

彭德懷元帥在朝鮮戰場的表現基本上可以說無可挑剔,單單是拿下美軍十三顆將星的崢嶸戰果,就足以震驚世人。

這十三顆將星,分別是五星上將麥克阿瑟、四星上將李奇微、四星上將克拉克,同時也成就了彭德懷元帥軍神之路!

先說麥克阿瑟,乃是美國鷹派好戰分子,很多人貶低這位五星上將,說其繡花枕頭大草包,並不擅長軍事作戰。然而頭頂五顆星的,豈非凡人?

貶低麥克阿瑟的原因,便是經歷二戰一連串的勝利之後,自我膨脹到本人絕對正確,當時美國軍界不乏批評之聲;再加上朝鮮半島的巨大失敗,所以才被評價是浪得虛名。

然而在筆者看來,並不是麥克阿瑟軍事水平不夠,而是我方彭德懷元帥的指揮能力太高超,完全把控戰場節奏……諸位先別急著抬槓,暫且往下看。

當時南北朝鮮分裂,因為本就是一個民族,所以南北湧現而出的優秀領導人,都想統一半島。南邊是金九,北邊是曹晚植,兩個人都主張半島獨立,反對中、美、蘇插手朝鮮民族的統一。

這時候中國要說一聲很無辜,當時解放戰爭如火如荼,哪有時間插手半島事務?

如果真由這兩個人主導朝鮮半島,就不會有後面一系列慘絕人寰的殘酷戰爭;只可惜美國和蘇聯這兩位超級大胖子,不願意丟掉朝鮮這一塊肉,雖然算不上肥,但是也絕對不瘦。

北邊的曹晚植,因為不聽蘇聯克林姆林宮的命令,所以被秘密處死;南邊的金九,不聽美國白宮的命令,所以也慘遭暗殺。

所以才會出現,金日成在北邊上臺,李承晚在南邊登場,如果翻看歷史的話,金日成乃營長出身;李承晚則理論豐富,實戰尚淺。

寫到此處筆者不禁惋惜,如果美蘇能預見未來的話,肯定會留住曹晚植和金九性命,因為這倆人的能力、遠遠超過金日成和李承晚之流。

當時蘇聯所扶持的營長金日成,在北邊成了氣候之後,便集結訓練有素的部隊,號稱是十萬大軍,向南邊發動攻勢。

這也就引出了麥克阿瑟引以為傲的仁川登陸,他並沒有選擇釜山登陸,去跟朝鮮人民軍硬碰硬。

而是準確抓住了人民軍的缺陷,那就是戰線過長、補給乏力、疲勞之師、綜上所造成戰鬥力下降,於是發動大名鼎鼎的仁川登陸,猶如閘刀將朝鮮人民軍腰斬。

當時的中國政府,多次提醒金日成,美軍可能會選擇在仁川登陸。

這裡要澄清一下,根據越來越多的解密資料,金日成的人民軍,實際負責指揮的乃是蘇聯人;也就是說,並不是金日成沒有重視中國的預警,而是蘇聯人沒把中國的預警當回事。

倘若在那時候,能夠相信中國毛澤東的戰略眼光,調遣軍隊防守仁川,可能戰局會輕鬆很多很多,甚至中國都不一定參戰。

然歷史沒有如果,蘇聯所指揮的朝鮮人民軍,明顯不是麥克阿瑟的對手,被打得一敗塗地。

既然人民軍乃蘇聯在指揮,又敗給了麥克阿瑟,這時候便可看出這位五星上將的真實能力。

筆者認為,麥克阿瑟在戰術上有獨到之處,與其說擅長豪賭,不如說擅長出其不意;這讓他聲名遠揚,被稱之為指揮天才。如果沒有碰到彭德懷,麥克阿瑟的的確確能彪炳史冊。

到了1950年10月15日,美國總統杜魯門害怕中國參戰,更害怕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於是在親自前往威克島,約見麥克阿瑟。

這時候便可看出,麥克阿瑟戰術精奇,戰略眼光卻一塌糊塗,他信心十足地說:“我認為中國介入的可能性極小。如果他們在最初一兩個月進行干涉,那將具有決定意義;現在我們已經掌控了戰場主動權,即使中國參戰也無所畏懼;即使蘇聯參戰,也只能派遣空軍,蘇聯空軍配合中國陸軍,無法形成有效戰鬥力,我是贏定了!”

麥克阿瑟這位二戰功勳老將,透過一場場的戰爭勝利,身上揹負著無數光環,全世界都相信麥克阿瑟的實力。

前文說了這麼多,筆者想證明麥克阿瑟並非草包,而是經過二戰檢驗的陸軍優秀指揮官,前提是他還沒有遇見彭德懷。

1950年10月,彭德懷帶領中國志願軍來到朝鮮戰場,指揮英勇的華夏男兒,和西方軍隊一決高下。

第一次戰役,是志願軍和美軍的首次碰撞,我方誌願軍共殲滅敵人一萬五千餘人;將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從我國邊境線,一直打到清川江南岸。後來史料總結,第一次戰役是雙方在行軍過程之中的遭遇戰,也就是彭老總所說的遭遇與反突擊戰役。

彭德懷所指揮的志願軍,勝在後發制人以及突然性,將輕敵的“聯合國軍”打得落花流水。

美軍炮兵陣地

在這裡筆者只想用輕敵二字,而不是和國內多數媒體人那樣,諷刺甚至是大罵麥克阿瑟的無能,試問美軍的五星上將,哪個不是久經沙場?哪個不是千錘百煉?

時間來到了1950年11月7日,第二次戰役打響,彭德懷以及全體指戰員,所採取的戰術是:於東西兩線均採誘敵深人,先殲其側翼一路,爾後猛烈擴大戰果之方針。

此處劃重點:彭德懷抓住了聯合國軍狂妄自信的心理,因為那時候的西方人,認為中國軍隊戰鬥力,乃是蔣介石之流。

彭德懷故意示弱,把敵人從他們熟悉的戰場,吸引到了我門熟悉的戰場,再給與迎頭痛擊。

這也就有了彭德懷故意放出戰俘,說我們中國人是為了保護邊境水電站,我們只來了六七萬人,希望美國不要轟炸我們的水電站,更不要再使用凝固汽油彈。

麥克阿瑟這位久經沙場的五星上將,其心理被彭德懷抓住,戰鬥打響之後,僅僅用了一夜的時間,便分別吃掉了南韓兩個師。

彭德懷指揮38軍和42軍,在兩翼向外阻敵增援,向內防止敵人逃走;尤其是松骨峰一戰,第一次出現排長犧牲了、班長指揮、班長犧牲了,戰士指揮的場景。而且志願軍在以後的戰鬥中,此類悲壯慘烈的場面,在朝鮮一次次的上演。

彭德懷

到了天亮才看清,“聯合國軍”逃走的時候,在路上遺棄的輜重和軍旗,一眼望不到頭。

此戰打出了威名,也順利解救了北朝鮮的首都平壤,而且俘虜了將近三千位美國士兵,這是抗美援朝的戰爭當中,俘虜美國士兵最多的一次。

在統計戰果的時候,彭德懷等等志願軍高層,多次要求寧願少報、不能多報,經統計:第二次戰役殲滅敵軍三萬六千人。

此次戰役暴露出,我志願軍並不適應朝鮮地形;也暴露出美國同樣不適應朝鮮地形。雙方相比而言,中國軍隊更快找到了戰場節奏。

美國的軍事歷史,將其稱之為:美國自珍珠港之後,所遭遇的最大失敗。

時間到了1950年12月31日,第三次戰役打響,原因就是美國提出停火談判,假裝答應志願軍的條件,意思就是一切都可以談。

彭德懷以及遠在北京的偉人毛主席,自然識破了美軍的伎倆,於是一舉突破三八線,解放漢城,一戰成名!經統計:殲敵19800餘人。

這裡筆者不得不批判、前幾日看到過的所謂“科普”,實際上就是抹黑志願軍。說是彭德懷如果不打第三次戰役,就能提前結束朝鮮戰爭,並且在談判桌上獲得更多利益,甚至早早的獲得聯合國席位。

科普說是彭德懷是為了幫助金日成武力統一朝鮮半島,所以才沒有同意談判,而是發動第三次戰役。

至於這種誹謗,筆者做出如下回擊:那些所謂的科普,只看到了美國提出來的優厚條件,卻絕口不提美國的誠意……!

在當時任誰都看得出,美國是假談判、真休整。一直想著的都是捲土重來,尤其是麥克阿瑟這種驕傲的將領,絕不允許自己軍事上的失敗。

反觀我方彭德懷,身為一位合格的戰場總指揮,必定會乘勝追擊,才能獲得更好的談判籌碼。而且中國多次多次多次宣告,只希望三八線作為軍事緩衝,何來幫助金日成一說?

事實證明,彭德懷的猜測完全正確,打完第三次戰役之後,真正的和平談判才算重啟;我軍因為後勤補給不足,同時也為了表明談判誠意,所以退回了三八線。而美國總統杜魯門暗示手裡有核武器,作為美國人的談判籌碼,相信瞭解歷史的都知道,唯有黔驢技窮之後,才會祭出核武器當做停戰牌。

在後來的軍事歷史當中一次次證明,將美國人打得越慘,美國人的和平談判才會越真誠。所以筆者希望網友能擦亮眼睛,面對網上那些對於彭德懷的諸多抹黑,莫要人云亦云。

說回正題,志願軍在彭德懷的指揮下,打完了三次戰役之後,李奇微登場。正所謂棋逢對手,最狡猾的“聯合國軍”總指揮登場。 

因為麥克阿瑟和白宮唱反調,所以杜魯門政府,才會派遣李奇微擔任第八集團軍司令,最重要的是兼任“聯合國軍”的陸軍總司令。

派出李奇微的理由是:既會聽命於麥克阿瑟,又不會完全遵從麥克阿瑟。

在第四次戰役之時,彭德懷和李奇微初次交手,便意識到此人能力非凡,乃是彭德懷一生之中,最難對付的敵人。

彭德懷所發起的第四次戰役,將麥克阿瑟打回美國老家,而李奇微從陸軍司令,全面接管“聯合國軍”的指揮棒,志願軍從那之後便陷入最為艱苦的鏖戰。

李奇微

李奇微的頭盔上,雖然只有四顆星,但卻比五星上將麥克阿瑟更難對付;如果說麥克阿瑟是猛虎的話,那李奇微就是毒蛇,而且是世界戰爭歷史上,最危險的毒蛇!

那麥克阿瑟是叫囂使用大規模殺傷武器,李奇微則是真正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但是嘴上卻並不透露半個字。

彭德懷的前四次戰役,徹底粉碎了西方軍隊不可戰勝的神話;李奇微儼然認識到,中國的總指揮在戰術上,遠遠超過美方。

總結來說,李奇微三大戰法,絞殺戰術、磁性戰術、以及醜惡的細菌戰

筆者前幾天的文章介紹過絞殺戰,乃是分出百分之七十的空軍力量,轟炸志願軍後方交通線。

並且筆者親自採訪了志願軍運輸兵,絞殺戰的狂轟濫炸之下,講述他本人駕駛軍車,如何將物資運往前線。

磁性戰術乃是防守反擊,總結來看,這兩種戰術都屬於是打笨仗。

1951年4月22日,彭德懷開展第五次戰役,這是一次反擊戰,殲滅敵人合計82000餘人,迫使敵軍轉入戰略防禦。在戰鬥的過程中,李奇微對志願軍的反擊迅猛又狠辣,導致我方180師被打散,傷亡高於“聯合國軍”。      

李奇微領教過彭德懷的厲害之後,便悍然發動細菌戰!

細菌戰這種武器,一般是弱國窮途末路之後拿來對付強國;然而李奇微掌控著最強的空軍和海軍,卻拿來對付裝備落後的志願軍。

李奇微確實揚長避短,採用了磁性戰術,之後又分析出志願軍的特點,因此制定了迂迴穿插的戰術。這一系列操作可以說是扭轉了美軍敗局的局面,將戰線推回三八線,險些分割包圍了志願軍南下主力。

這也是彭德懷將其當作生平最難對付的對手的原因。

不過因為雙方的裝備、訓練等差異,李奇微能力雖然值得肯定,但他依舊不如彭德懷,他缺少的是在大逆風局中的決斷、膽魄、意志。

在他國戰場,彭德懷有著極其出色的膽略和雄心,尤其是控盤能力,總能險中求勝,讓李奇微的幾次行動落空。

之後李奇微調任北約總司令,美國四星上將克拉克接過朝鮮戰場的指揮棒,成為“聯合國軍”總司令,同志願軍展開了上甘嶺之戰。

而上甘嶺一戰,志願軍再顯神威,正如文章開頭部分,克拉克這位四星上將最後被彭德懷成功拿下!

而克拉克代表“聯合國軍”簽訂停戰協議時,他這樣評價自己:“我成了美國曆史上、簽訂沒有勝利的、停戰條約的第一位美國陸軍司令官。我感到一種失望的痛苦。我想,我的前任麥克阿瑟與李奇微兩位將軍一定具有同感。” 

克拉克簽字

我方彭德懷在簽訂停戰協議之後,說出了那句震古爍今的名言:“帝國主義在東方架起幾門大炮就可以征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歷史一去不復返了!”

17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他14歲參加紅軍,29歲才當團長,57歲超越許世友等所有上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