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一件武器效能再差,也很難會被使用它的士兵用“可怕”這樣的詞彙去形容!但是一戰時期法軍使用的紹沙M1915式8毫米輕機槍,卻創下了這個武器先例。
紹沙輕機槍是法國國營的沙泰勒羅兵工廠研製生產的,並於1915年生產出了樣槍,因此被命名為紹沙M1915式機槍。紹沙機槍紙面資料槍口初速為700米/每秒,射速250發每分鐘,全槍重9公斤,發射勒貝爾8毫米子彈,在當時來講效能已經是“效能優異”了。
但是資料也只是紙上談兵而已,紹沙機槍畢竟是炮火硝煙下的“應急貨”,而且生產都是交由多家廠商一起完成,因此紹沙機槍從“出身”時品質就參差不齊,而紙面上的優良效能在實戰中馬上大打折扣。
紹沙機槍被裝備到前線後,問題就一個就接一個,一戰時期的壕塹戰當然到處都是泥土,而紹沙槍體和彈夾上有許多較大縫隙,這讓泥土和積水經常滲入到機槍械內部,因此前線戰鬥中的紹沙機槍卡殼問題非常嚴重。
而且該槍的重心較為靠前,彈夾佈局又很不方便,紹沙機槍鐮刀形的彈夾,容彈量20發,位於機匣下方。這種彈夾攜帶時及不方便,供彈量又不多。射手在射擊時射手必須用力握緊槍身,如果槍體固定不穩的話,甚至可能導致機槍無法正常完成一系列自動動作。
綜合來說,紹沙機槍的設計人機功效體驗極差,似乎設計師根本沒有考慮過射手的感受。比如,紹沙機槍在臥姿射擊時,正常的射擊姿勢都會形成“開槍撞臉”的後果,因此法國士兵給紹沙起了一個“摑臉槍”的綽號。
另外,既然是輕機槍而不是重機槍,那麼就免不了要在攻擊中行進間射擊了,但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紹沙機槍全長1143毫米,這樣的長度根本不利於攜帶,機槍手只能在佈滿彈坑、鐵絲網的泥濘戰場上蹣跚前行了。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美國由於幾乎沒有一款自動武器,於是從法國購買了37000挺紹沙機槍裝備美軍,但是美軍使用的是斯普林菲爾德0.30-06步槍彈即7.62×63毫米彈,於是他們將使用萊伯爾8×50毫米槍彈的紹沙進行了改進,並將鐮刀形彈匣改為16發直彈匣,然而結果確實相當悲劇的。
該機槍在射擊過程中卻非常讓使用者自己感覺到害怕的,幾乎每一挺交付美軍的紹沙輕機槍都發生了故障,零部件尤其是彈簧戰損非常嚴重。也因此在實戰中,美軍士兵卻寧願使用M1903手動步槍也不用它,甚至在作戰中,有些美國兵在戰壕裡還在大罵紹沙。
在紹沙輕機槍不堪其用的情況下,美軍迅速開始新輕機槍選型。最終一代名槍“勃朗寧”M1918於1917年5月採購,美軍第79步兵師得以裝備並於1918年9月13日參加實戰,不管新槍好用不好用,至少美軍士兵慶幸自己終於擺脫了可怕的紹沙M1915機槍。
紹沙M1915機槍固然有著追求武器自動化的先見性,但是連槍械設計技術一流的德國都選擇了在MG08重機槍的基礎上進行輕量化的道路,最終制造出雖然重達20公斤,但卻經受住實戰考驗的MG08/15輕機槍。
而紹沙M1915卻直接跳過重機槍,貿然使用了諸多不成熟的技術,因此紹沙機槍在實戰中問題一大堆,美軍的口碑更是讓它臭名遠揚,無奈成了一戰時公認的最不受歡迎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