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二戰中日本擁有世界最強的海軍之一,在潛艇方面雖然德國的U艇一度大放異彩,但是日本在二戰期間的潛艇製造技術同樣先進,之所以日本潛艇沒有取得傲人的戰果,主要是高層對潛艇的使用不得當以及數量不足,其中伊-400潛水航母就是一大代表。

伊-400潛水航母

1942年11月,一艘日本伊-25號潛艇在美國西海岸附近放飛了一架偵察機,這架飛機孤獨地飛抵俄勒岡州的森林並投下了兩枚小型燃燒彈,引起的大火很快被當地居民撲滅,雖然這次的攻擊就像日本的氣球炸彈一樣不痛不癢,但是讓日本人看到了希望。

當時的日軍雖然成功偷襲了珍珠港,並且在太平洋北部一個毫無戰略意義的美國島上登陸,嚴格來說日本沒有完成將戰火在美國徹底燃燒的目的。為了讓美國民眾身臨其境地感受到戰爭,而且不是那種不痛不癢的扔兩顆燃燒彈,日本必須另外想辦法來達到這個目的。

伊-400潛水航母

在新思路的指引下,日本開始建造能夠搭載更多更專業作戰飛機的潛水航母,它們可以祕密地通過美國水面艦艇的封鎖全抵達美國,然後發動出其不意的空襲作戰。這種潛水航母就是伊-400。

伊-400是美國第一艘彈道導彈核潛艇出現以前的最大潛艇,水面排水量3550噸,水下排水量6560噸,長122米,寬12米。這樣巨大的尺寸可以裝載更多的燃料,以16節的巡航速度航程能達到33000海里,可以抵達世界任何一片海域。

伊-400潛水航母

武器上在艇尾安裝一門140毫米甲板炮,機庫上方有3座三聯裝25毫米炮,指揮塔上有一門25毫米防空炮,艇首有8具21英寸魚雷發射管。主武器是甲板飛機庫裡的2架(後來改成3架)M6A1“晴嵐”水上戰鬥\\轟炸機,這種專門研製的轟炸機機翼可以完全摺疊,可以攜帶一枚800公斤重的炸彈或者一條450毫米口徑航空魚雷。

在使用這些飛機時,潛艇需要浮出水面,水手迅速開啟機庫艙門推出飛機並組裝,通過嚴格的訓練之後水手們只需要45分鐘就能完成飛機的組裝、加油、彈藥掛載並升空。升空時飛機在機庫前方的滑軌上滑躍起飛。降落回收時,飛機通過艇體上可摺疊的起重機吊回甲板上,重新摺疊後放回機庫。

伊-400的甲板機庫

要操作這樣一艘龐大的潛艇,設計時計劃145人,後來增加到了213人,根據戰後一些日本軍官的介紹實際上一般搭載220名船員。

雖然潛水航母本身是一個很先進的概念,而且伊-400使用的技術都很成熟先進,但是並不適用於實戰,連賦予它的任務都無法完成,這又是為什麼呢?

首先就是數量太少無法起到關鍵作用。

原計劃製造18艘該型潛艇,最終只製造了4艘。即便是全部製造出來,以18艘潛艇的搭載量,最多隻能搭載54架“晴嵐”飛機,而這些飛機只能搭載54枚800公斤的炸彈。這種數量的炸彈就算成功投擲下去,也難以對城市這一類目標造成毀滅性的打擊,更何況18艘大型潛艇浩浩蕩蕩的是很難突破美軍在太平洋的防禦線的,而分散突圍的話,單支船隊的攻擊力量又將進一步減弱。

建造中的伊-400

潛艇本身的技術問題

儘管使用的都是十分成熟的製造技術,但是設計上依然有一些問題。以當時的技術而言,要想操控這麼大一艘潛艇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艇體是將兩艘潛艇並排組成,類似於後來的“颱風”級潛艇,它的指揮塔並不在潛艇正中央的軸線上,而是偏離了7英尺,為了平衡重量,機庫向反方向偏移了2英尺,這種設計破壞了潛艇的平衡性,在發射魚雷或者在水下劇烈機動時潛艇會發生搖晃。

除了潛艇本身的問題,搭載的“晴嵐”戰機也有很多問題。作為一種水上飛機,飛行速度、高度以及機動靈活性都不如其他戰機,如果遇到戰鬥機的攔截或者高射炮的打擊,“晴嵐”是很難全身而退的。二戰末期雷達已經普及開來,美國依靠強大的工業製造了不少的雷達並裝備,相比於伊-400安裝的雷達,不僅效率更高,可靠性也高得多,能夠提前對發動攻擊的“秦嵐”進行預警。

伊-400的甲板炮

最終結局

伊-400被製造出來以後,日軍高層對它的使用也感到頭疼,此時全面被動的日軍有太多的目標需要打擊,一會兒決定用伊-400攻擊巴拿馬運河,一會兒決定用來空襲美國本土,一會兒又想用來攻擊美國艦隊,最終這些潛艇都在沒有派上用場的時候就遭到損失,伊400號在本州東海域被美軍俘虜並帶回美國研究。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單艦造價164億元,新型"萬噸大驅"即將誕生,可攜32枚巡航導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