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中國隨後開始了抗美援朝。這場戰爭前後持續了三年,雖然我們最終取得了勝利,但也付出了極其慘痛的代價。不僅有超過十萬的志願軍戰士犧牲在了異國他鄉。此外,還有大約二萬多人不幸被敵人所俘虜。

而在被俘的志願軍將士裡,職務最高的便是志願軍180師的政委吳成德。不過,雖然吳成德一度成為了俘虜,但是我們不能否認:他依舊是一個英雄。

在中國傳統的文化裡,對於英雄豪傑,往往會認為是以捨生取義、殺身成仁作為標準。這就意味著,想成為英雄往往意味著犧牲。

其實這是一種比較狹隘的觀念。因為英雄不一定就代表著一定要犧牲。更不能因此就認為:俘虜就肯定不能成為英雄。

在小說《亮劍》裡面,李雲龍手下的警衛員魏和尚,就曾經被日本人俘虜過。

魏和尚成為俘虜的原因是:因為當時魏和尚參加的是國民黨中央軍,魏和尚在和日軍戰鬥中,身受重傷,而部隊也被日軍打散。

因此魏和尚喪失了反抗能力,所以只能束手就擒——畢竟不是所有成為俘虜計程車兵都是因為貪生怕死主動投降的。

1、

吳成德是山西人,生於1912年。

在中華民國的歷史上,山西省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省份。

所謂的特殊之處在於:民國曆史上很少有某個軍閥能夠長期盤踞一塊土地超過30年的時間,但是山西的軍閥閻錫山做到了這一點。

閻錫山在山西境內對山西人民的管控很嚴,此外加上山西地區的地理環境主要以平原為主,因此在土地革命時期,閻錫山的統治區幾乎沒有多少紅軍的力量在活動。

不過在1936年這種情況卻發生了變化。

1936年,紅軍的三大主力完成了長征,在陝北實現了勝利會師。

在此之前,我黨中央就已經意識到了時代的變化:那就是此時的中國,民族危機已經成為了頭號危機,而國內的階級矛盾、階級鬥爭暫時需要退居第二。

因此,紅軍制定了“反蔣抗日”(按:西安事變以後,我黨改這一方針為逼蔣抗日)。為此,紅軍選擇了東征。

當時日寇霸佔我東北三省以後,便準備霸佔我國的華北地區,並且日本人還在華北地區挑動了大量的漢奸從事分裂活動,紅軍的東征,就是準備進入華北,抵禦日軍、懲辦漢奸。

而從陝北抵達華北,山西是必經之路。所以紅軍東征,少不得和閻老西的武裝爆發戰爭。而在這期間,吳成德首次和紅軍產生了交集。

2、

紅軍東征時候,吳成德還是山西境內的一個小學教師。

本來他可以過歲月靜好的生活,但是他知道:由於日本帝國主義對山西的虎視眈眈,山西遭到日寇侵略是早晚的事情。

而國民黨那邊,不論是蔣介石,還是閻錫山,對日寇的抵禦雖說不上消極,但卻讓人看不到太多希望。

反倒是紅軍,早在1932年,就發表了對日戰爭的宣言,而且抗日決心非國民黨所能比擬的,因此吳成德一開始對紅軍便抱有好感。

而在紅軍東征前後,他也就順勢參加了紅軍。

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紅軍改組成為了八路軍,而吳成德也很快成為了八路軍內部的得力幹部。

其實當時的八路軍還是比較缺乏像吳成德這樣的人才。

——因為此時的紅軍,已經和國民黨爆發了長達十年的內戰,在這十年的戰爭裡,紅軍的主要兵源來自貧苦農村地區的窮人子弟。

雖然這些紅軍將士作戰英勇,但是文化程度卻較為偏低,這導致紅軍的管理層有時候面臨人才斷層的尷尬局面。

因此,有吳成德這樣年輕,又有文化的血液加入,紅軍自然也是求之不得的。

3、

1949年,新中國成立。此時,吳成德也已經經歷了長達12年的戰火洗禮。

在這12年的戰鬥生涯中,吳成德成長為了180師的政治部主任,如果不出什麼意外的話,在1955年解放軍進行授銜的時候,吳成德大約會被授予大校左右的軍銜。

不過,歷史沒有如果,人生很多事情都是這樣:充滿了無常和意外。

比如1949年的時候,中國人民都認為:在解放戰爭勝利以後,中國人民會徹底的過上和平、安穩的生活。

但是歷史並沒有按照這樣的劇本來走下去:就在新中國成立的第2年,朝鮮戰爭便就此爆發了,中國也在這個時候進行了抗美援朝的運動。

對於吳成德來說,也是這場戰爭,改變了他的命運。

4、

抗美援朝爆發以後,吳成德擔任了180師的代政委,和180師官兵一起遠赴朝鮮半島,與當時未曾一敗的美軍交戰。

起初美軍方面勢頭旺盛,將朝鮮軍隊的主力幾乎擊潰,而國際社會也做出了這樣的一個預判:那就是金日成很可能會放棄朝鮮,以流亡政權的狀態在國際社會奔走。

事實上,這個預判在當時的環境下的確存在很大可能,但中國的介入,則改變了金日成的命運,改變了朝鮮的政局。

志願軍進入朝鮮,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光復了三八線以北的土地。

當然,志願軍能取得這樣的成就,原因在於兩點。

第一,朝鮮境內多是山地和高原,而美軍當時太過分迷信機械化步兵的力量,這導致了美軍的發揮受到了影響。畢竟當時的機械化步兵由於發展歷史比較短,因此在山地和平原地區作戰的經驗較少,自然戰鬥力會大打折扣。

而志願軍的部隊裡,有很多都非常的善於山地和高原地區的作戰,因此,志願軍介入對美軍的戰爭以後,雖然志願軍也吃了不少虧,但還是啃下了這塊硬骨頭,打得美軍幾乎是節節敗退,最終,志願軍一度越過三八線,奪下漢城(今首爾)。

戰鬥局勢讓彭德懷有了這樣的決定:那就是利用當下志願軍上下士氣正高的機會,解放整個半島。

於是,志願軍開始大量向南開拔。不過,這一決策,卻影響到了180師的命運,也影響到了吳成德的命運。

5、

志願軍追擊美軍,雖然在追擊過程中能夠給予美軍的一定殺傷。

但是美軍有一大優勢,讓志願軍不得不承認:那就是美軍擁有大量的汽車資源,因此美軍不論是前進還是撤退往往都依賴於汽車。

而志願軍的主要交通工具就是戰士們的兩條腿,這就導致志願軍戰士們在追擊美軍的過程中,老是因為交通工具的落後而吃了大虧。

而隨著戰爭的推進,以及志願軍深入,狡猾的美軍統帥也發現了志願軍的一個不足之處:那就是志願軍的前線補給,需要依靠後方的運輸。但由於運輸工具的侷限,志願軍的補給運輸效率很慢。

因此美軍決定利用這個劣勢,包圍前線的志願軍。

不得不承認這個舉措是十分致命的。

——其實古往今來,很多的軍隊之所以被擊潰,有時候並不是因為敵人的進攻勢頭有多麼的猛烈,而是由於敵人採取了切斷補給這樣的手段。

畢竟,在沒有後勤顧慮的情況下,前線將士可以和敵人消耗一年,甚至更多的時間。但是一旦後勤保障出了問題,那麼,只怕要不了幾天,將士們就會因為缺少糧食和飲用水而被活活的餓死甚至渴死,而且這對於軍心的影響以為是十分大的。

所以美軍利用其機械化步兵的優勢,針對志願軍開始部署包圍圈。而志願軍總部在意識到了這樣的危機後,立即下令讓前線的部隊迅速撤離。

但即便是這樣,也還是與美軍正在部署的包圍圈撞上了。而在這個碰撞過程中,很多志願軍部隊算是有驚無險地突出了這個包圍圈。

只不過180師,卻沒這麼幸運了。

6、

180師的成立歷史其實並不長,這支部隊是在1947年成立的,其前身是山西境內的一個縣大隊,之後透過不斷積累戰鬥經驗,從而升級起來的部隊。

所謂的“縣大隊”這樣的武裝,其實我們可以理解成地方性武裝,這種武裝在歷史上有個很有趣的別名:土八路。

而吳成德的搭檔——180師的師長鄭其貴,主要從事的是一些政工工作,所以在指揮戰鬥這方面,總體來講經驗也並不多。

因此當180師陷入美軍的包圍圈以後,師裡的領導們經過一番決議,最終一致認為——此時的現狀已經十分艱難了,不僅彈藥所剩無幾了,就連糧食也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而且外邊美軍包圍很多,180師若想存活,就只能選擇分散突圍。

而當時的吳成德也率領一小股部隊進行突圍。不過,在突圍過程中,吳成德卻發現了數百名180師的戰士,這些戰士都是一些負傷人員。

他們向吳成德提出請求:他們也希望跟著大部隊走。

此時的吳成德有些糾結了,因為如今即便是輕裝上陣,也未必能順利突圍,而若是帶上這數百個傷員的話,只怕沒等突破美軍包圍,部隊就先被敵人吃光了。

換句話說,在這種情況下突圍,與其說是突圍,還不如說是送死。

事實上,180師一萬多將士裡面,也只有四千左右成功突圍了,從這個資料比例不難看出當時局勢的惡劣性。

不過,志願軍無論如何都不能存在丟棄傷員的情況,更何況是幾百名傷員。於是,最終吳成德決定帶上這數百名傷員,與美軍進行遊擊戰。

7、

但或許讓吳成德沒想到的是,他的游擊戰所面臨的困難其實是空前龐大的。

在我軍歷史上,著名的游擊戰爭有兩個案例。

一個是著名的東北抗聯的抗日戰爭。

——從1932年,紅色瑞金宣佈對日宣戰開始,到1940年,東北抗聯的隊伍和日寇進行了長達八年的戰鬥。不過,1940年以後,抗聯部隊的主力被迫撤退到蘇聯境內,直到1945年的時候,才配合蘇聯紅軍反攻回來。

另一個則是三年游擊戰爭。

當時是紅軍主力撤離蘇區,在南方八省留下大量的紅軍游擊隊。這些游擊隊和敵人進行了長達三年的戰爭。直到西安事變以後,全面抗戰的爆發,這些游擊隊才被集中組成了新四軍。

其實相對來說,三年游擊戰爭要比抗聯的鬥爭容易一些。

原因對比如下:

東北抗聯主要的遊擊場所是東北地區。東北的冬天天寒地凍,這意味著戰士們要面臨沒有過冬食物的衣服的危機,因此能堅持和日軍周旋八年,這已經是戰爭史上的奇蹟了。

此外,東北抗聯的主要對手是日本的關東軍。關東軍的戰鬥力和武器裝備,都是要比國民黨軍隊強不少的。

三年游擊戰爭的主要遊擊地區在我國的亞熱帶地區。游擊隊可以在山林裡,透過一些野生的植物、動物,解決口糧問題。比如陳毅還提到,在打游擊戰的時候,有時候需要三更半夜帶著部隊捉蛇來解決口糧問題。

而吳成德的游擊戰,和上邊說的這兩種游擊戰,甚至都不具備任何可比性,困難程度比他們更大,而且大得多。

首先,吳成德是在朝鮮半島進行遊擊戰。

而游擊戰是需要滿足兩大特點的。

第一就是對當地的地形比較熟悉,這樣可以透過鑽山越嶺來消耗敵人。

第二就是有豐富的群眾基礎。

而吳成德的部隊,只怕會說朝鮮語計程車兵都不多,更不用說和當地百姓建立深厚友誼,並取得當地百姓的支援和幫助了。

而且,朝鮮半島的氣候也並不比東北好多少。

吳成德的對手美軍,當年可是吊打日本的一種存在。因此,指望在這樣的地方和美軍一直打游擊戰,取勝是幾乎沒有任何成功的可能,也只是能利用一些戰術經驗,牽制一下美軍罷了。

但是即便如此,吳成德還是堅持帶著將士們,和美軍打了14個月的游擊戰——在人生地不熟的情況下,堅持了整整1年零2個月。

而最終,吳成德身邊也只剩下了兩三名戰士了。

與此同時,吳成德的游擊隊也讓美軍厭惡不已,於是之後美軍也下了血本開始對吳成德進行圍剿和追殺。

終於,在美軍的拉網式追殺之下,吳成德被俘虜了。

8、

而美軍在得知吳成德的職務之後,一度有些吃驚,之後還產生了“奇貨可居”的想法,美軍對吳成德表示:只要他願意向美軍投降,那麼,美軍肯定保證吳成德過上榮華富貴的生活。

但是吳成德堅持不向美軍低頭,並且在釜山的戰俘營裡面,和美軍進行了頑強的鬥爭,最後美軍也只好作罷了。

在1953年的7月底,隨著戰爭進入尾聲,交戰雙方簽訂了停戰協議。而被關在戰俘營的吳成德也被美軍移交給了我軍。

不過,我軍的代表見到吳成德以後,卻被眼前的一幕給驚住了。

其實吳成德被俘前後也就是幾個月的時間,但是就在這幾個月的時間裡,吳成德居然已經被折磨的沒有人樣了——原本吳成德130多斤的體重,等到被移交回來的時候,只剩下90多斤了。

不過,吳成德回國以後,卻一度遭遇了不幸。

因為時代的特殊性和侷限性,吳成德受到了極其不公正的對待,在1954年他不僅被開除了黨籍,還被安排去“南大荒”,也就是遼寧盤錦的大窪農場工作,生活環境,以及條件都是極為艱辛的。

而在此後很長時間內,他都在為自己受到的不公正待遇而奔走,光是上訪信就寫了幾十封。一直到1982年,才因為時代的進步,正式得到了平反,後來才逐漸享受到了他本該回國便應享有的待遇,而這也已經是二十八年後了。

1996年,吳成德去世,享年84歲,他是在老家運城度過了他最後時光的。雖然一路走來極為艱辛,但他卻是無憾的。

9、

什麼是英雄?英雄就是在民族危亡的時候挺身而出,不計個人榮辱和得失。

在民族危亡的時候,吳成德果斷參加了人民的軍隊,和日寇進行了長達八年的戰爭。吳成德參軍的時候,從沒想過自己會成為英雄,他所想的,只是為民族出一份自己力量,做出點自己的貢獻,不料,無心插柳,他最終成為了我軍的一名高階幹部。

其實如果吳成德當年選擇直接突圍,丟下那數百名傷員,是完全可以避免自己被俘虜的命運的,但是吳成德卻沒有這樣做。

——因為他是一個有責任心的人。

吳成德是一個讀書的人,讀書人一般具備很強的理性思維,加上自己擁有多年的戰爭經驗。這意味著,他肯定也是知道,自己帶著這些傷兵打游擊戰,基本上是沒有勝利的希望,犧牲是早晚的事情。

但是,他還是選擇了後者——這是什麼精神?這是“輕生死、重然諾”的精神。所謂的英雄豪傑,莫過於如此,單就如此,吳成德就可以稱之為是一個不容爭議的英雄。

戰俘營裡,面對敵人的誘惑依舊毫不動搖,這種精神,也是英雄的體現。吳成德用他一生的選擇,向我們真正闡述了到底什麼才是英雄!

11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波蘭捷克冷戰精品OT-62裝甲輸送車:薩沙的兵器圖譜20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