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在俄羅斯坦克是國家象徵,是力量的代表。

如果你走在俄羅斯某一處街道上,看到透過的坦克,請不要意外,因為在這裡你會經常看到這樣的場景。

俄羅斯民族對於坦克的熱衷與喜愛,就如他們的聖物“俄羅斯熊”般。

這已經成為了一種傳統。

在這裡甚至許多普通民眾,一生中都會有幾次駕駛坦克的經驗,作為陸地霸主,強大無比的鋼鐵殺手。

它並非遠離生活,遙不可及。

戰鬥民族為什麼如此喜愛“坦克”?

這還得從二戰時期說起。

想必軍迷們都知道,前蘇聯在大戰當中,信奉大縱深作戰理論,其核心就是以坦克為主進行突進分割敵方區域的戰略,為了達到此目的,前蘇聯迎來了史無前例的一次工業革命,二戰前夕,蘇聯哈爾科夫工廠研製出了T34中型坦克。

此型號坦克包括一些衍生型號,後來在二戰期間大量生產,總計超過5萬輛,是蘇德戰爭期間,蘇聯產量最多的坦克型別,遠遠超過德國所有坦克總和,在整體作戰能力上可以說是力壓德國坦克。

T34為蘇聯保衛戰作出了巨大貢獻。

1943年,德國發動了庫爾斯克大會戰。

新型“虎”式重型坦克以及“豹”式中型坦克,加入到了此戰役中。

在數量上遠遠不及蘇聯坦克的德軍機械化部隊,在技術上取得了優勢。

當時,蘇軍的T34在正面對戰中,根本無法擊穿“虎”式,迫不得已下,蘇軍只能開著T34發起了死亡衝鋒,二戰最著名的坦克肉搏戰,由此而來。

雖然T34已經退出了歷史舞臺,但它卻用鋼鐵之軀把侵略者趕出了國門。

這對於前蘇聯和現在的俄羅斯來說,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

時至今日,坦克裝甲部隊依然是俄羅斯的核心力量,而作為俄羅斯坦克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T34,自然也就成為了國家象徵之一,被世代紀念。

12月11日上映的《獵殺T34》

講述的就是關於T34中型坦克在虎豹群中順利突圍的故事。

這部電影也可以說是此版本的視效升級版。

1944年,男主伊武什金受傷被俘後,德軍為了試驗炮彈威力,讓伊武什金等四名俘虜坐上T34當靶子,結果卻讓他們駕著坦克意外逃脫。

《獵殺T34》斥巨資打造,籌備兩年,耗時8月,影片中出現的T34與“豹”式坦克,都是曾經參加過二戰的真傢伙,經過修復後搬上大熒幕,讓觀眾們一睹它們當年的風采,所有演員在拍攝前都進行了嚴格受訓,所有駕駛坦克的橋段也都是由演員們親自完成。

整體效果順暢,觀影感受上佳。

影片遵循歷史,沒有刻意歪解,對坦克戰研究還原度極高,在這裡打了雞血強行開掛的男主已不再重要。

T34其實才是真正的主角。

從濃墨重彩的坦克對轟大戰中,我們不難發現該片對於坦克細節化的處理是極其精緻的,例如黑豹上面的防磁貼,只露出炮塔的伏擊戰術,還有假反坦克炮誘敵,包括帶夜視儀的豹子,以及德軍3號4號251半履帶車等,能夠還原如此精細,已足夠說明俄羅斯對於”坦克“題材電影的喜愛。

另外,T34與虎豹的群轟大戲也是異常精彩。炮管互懟,近身肉搏,一發爆頭,特效做得著實漂亮。

單以觀感來說,戰鬥民族的硬核大片,完全可以滿足大部分看熱鬧觀眾的觀影需求了。

雖然俄羅斯電影在國際市場影響力較弱,但單以坦克型別片來看,即使好萊塢工業在產量上也無法與之相比。

大家比較熟悉的像《坦克戰》《堅不可摧》《28勇士》等,都產自俄羅斯。

而2020年在內地上映的《獵殺T34》則是其中製作最為精良,也是俄羅斯影史投資最貴的一部關於坦克的戰爭電影。

戰鬥民族對於坦克的狂熱喜愛多年來絲毫沒有減弱,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勢。

未來幾年裡,俄羅斯製作的多部“坦克戰”題材影片已經進入籌備階段,想必不用多久就能再次與觀眾們見面了。

14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敵人逃出幾百裡,林彪認為追不上,陳賡硬是窮追猛打十晝夜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