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自1942年8月的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開始,日軍就徹底轉入了守勢,面對美軍雄厚實力發起的攻勢,在運力和海空兵力皆力有不逮的日軍此刻顯得無力招架,只能設法加固每一座被己方控制的島嶼,試圖竭盡所能的招架美軍的攻擊。然而美軍畢竟擁有強大的海空軍,其每次戰役的火力投射量都遠超日軍,運力的差距也讓雙方所能調動的物資與兵力不成正比。如此劣勢情況下,日軍要採取何種策略固守自己的島嶼呢?

一、情況不利的戰局

在1942年6月4日的中途島海戰之後,因為第一航空艦隊遭到劇烈損失,所以日軍在太平洋上的進攻能力基本損失殆盡,從此只能在太平洋上轉攻為守,採取防守態勢對抗美軍。當然了,在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爆發之前,日軍還是期望能夠透過有限的攻勢作戰,達成一種"進攻性防守"的策略。日軍在瓜達爾卡納爾島修築機場,本身也是希望獲取一個前進基地,拓展其海軍航空兵的航程,達到有限進攻這一點。

然而,日軍的心思也被美軍摸透了,美軍為了剪除瓜達爾卡納爾島的威脅,在1942年8月初對瓜達爾卡納爾島發動了進攻,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爆發。此次戰役對於日軍而言近乎是一場災難,起初日軍對瓜達爾卡納爾島上的美軍數量認識不足,雖然在薩沃島海戰裡一度擊敗了美國海軍的巡洋艦艦隊取得了制海權,卻因為運力上的問題,一次次投入規模不充足又缺乏作戰物資的部隊進行反擊,結果是損兵折將不說,還讓美軍獲得了足夠的喘息時間。

日軍的疏忽大意帶來的後果十分嚴重,隨著美軍獲得了足夠的喘息時間,不僅僅瓜達爾卡納爾島上的機場被美軍完工後進駐了航空兵,美國海軍也回到了瓜達爾卡納爾島海域,日軍的制海權也迅速喪失了,島嶼上的幾萬日軍都陷入了可怕的饑荒之中,而且還要面對美軍不斷的反撲。日本海軍曾經嘗試以各種方式給島嶼上的日軍輸送補給,但因為美國海軍的封鎖,最終補給通道還是被徹底掐斷。島嶼上的日軍堅持到1943年2月方才撤退,此時被餓死者已經多達兩萬餘人。

此戰的失利對於日軍而言可以說是毀滅性的,整個南太平洋上的戰略都必須推翻重來,因為重要的前進基地已經不存在了。加之美軍在瓜達爾卡納爾島表現出的戰鬥力,強大的後勤與綜合保障能力和美國強大的工業能力,讓日軍在南太平洋上已經沒有了任何優勢。日軍必須放棄所有進攻性作戰,防守將成為接下來的主流。在嚴峻的形勢之下,日軍大本營裡的陸海軍將領相互指責一通後,終於拿出了一個靠譜的方案。

二、島嶼防守戰略

在經過了漫長的扯皮之後,日軍大本營裡吵翻天的陸海軍將領終於拿出了一個完整的計劃,他們決心固守每一座重要島嶼,儘可能的給美軍放血。日本陸軍計劃抽出足夠的部隊防禦南太平洋地區,同時抽出足夠22個戰役的彈藥量用於加強防禦,並決心在1944年中旬之前向太平洋地區增兵一百萬,同時提供足夠的彈藥和武器裝備等作戰物資。而日本海軍則將會對這些日軍據守的島嶼提供運力上的保證,盡力滿足各島嶼守軍在後勤上的需要,按時將物資送往各處島嶼,同時在必要時提供海空力量的支援,並藉機得到一個喘息的機會。

日軍的如意算盤是將自己的控制區分為外中內三環,先期是要投入絕對的兵力鞏固外環,在外環島嶼上和美軍展開拉鋸戰,而中環防禦圈其次,需要部署足夠的輕裝部隊,在經過裝備補充後可以前往增援外環島嶼上的部隊。即便外環島嶼上的部隊最終頂不住美軍的壓力,部隊也可以向中環島嶼撤退。日軍大本營也認為部隊可以從容的在中環島嶼上進行修整,同時再對外環島嶼發動反撲。而內環島嶼和本土則可以不斷的訓練新兵為外環和中環進行補充,保證兵力上的不短缺。同時,各處島嶼上的機場也可以部署陸基航空兵,為各處守軍提供急需的空中力量。

日軍的這個計劃並非沒有可行性,在1943年11月的塔拉瓦戰役裡,美國以第5兩棲軍3.5萬人的優勢兵力,在美國海軍第5艦隊數十艘軍艦的美國陸軍第7航空隊上千架轟炸機的掩護下,對日軍控制的吉爾伯特群島發動了攻擊,目標是多下吉爾伯特群島,尤其是塔拉瓦環礁。為此,美軍在塔拉瓦環礁的主島"貝蒂歐島"進行登陸作戰,而防守島嶼的則是兵力不超過4500人的日軍,其中千餘人還是朝鮮勞工。可是在美軍猛攻數日終於拿下彈丸之地的貝蒂歐島後,卻發現自己傷亡了近四千人,與日軍在貝蒂歐島的兵力不相上下。

可以說,塔拉瓦戰役是日軍島嶼防守戰術的一個證明。彈丸之地,缺乏戰略縱深的塔拉瓦環礁,守衛其主島的日軍在依仗堅固的工事仍舊能夠抗擊八倍於自己的敵人,甚至還能夠對敵人造成足夠的傷亡,這已經是難能可貴了。而在日軍大本營的赳赳武夫和昭和參謀眼裡,如果小小的塔拉瓦環礁都可以這樣,那麼那些有戰略縱深,能容納更多部隊的島嶼,顯然能夠給美軍造成更大的傷亡。於是南太平洋地區忙活了起來,日軍開始在所有能駐守部隊的島嶼上大興土木,修建了一大堆防禦工事,準備讓部隊長期堅守下去。

三、堅守?不可能的

日軍想的很好,想透過島嶼防守戰略給美軍放血,讓美軍一頭撞死在他們的島嶼上,從而讓美軍承受不住劇烈的傷亡而放棄戰爭,與日本進行和平談判。但是日軍可能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他們實際是沒有如此多的兵力的,想要在南太平洋的島嶼上擺滿部隊,而且還是快速增兵一百萬,日本陸軍去哪弄這麼多預備兵員都是問題。而給方收到與給日本海軍提供一個喘息機會,這就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了,為了運輸日本陸軍派往各島嶼的部隊,日本海軍必須不斷為運輸船隊提供護航力量,但這麼一來反而把自己的力量在不斷的護航行動中打空了。

而且另一方面,就算日本海軍能夠按時把部隊都送往各處島嶼上,日本陸軍也真的能湊出足夠的兵員來,可是日本陸軍能否為守島部隊提供如此多的武器和彈藥也是個問題。武器裝備和彈藥的生產都需要考驗一個國家的工業能力和資源儲備,奈何日軍實際上在這幾個方面都比較差,根本做不到如願提供如此多的物資。沒有足夠的武器裝備,就算日軍在島嶼上擺滿了部隊,也是缺乏足夠的作戰能力的。塔拉瓦戰役的日軍能夠長期堅守,也是依靠事先構築的嚴密防禦工事和各型火炮,如果缺乏這些,那麼防守本身就成了缺乏意義的事情。

同時,單純戰術防守不能擊敗敵人,這是一個軍事常識,一次成功的防禦戰必須有戰略反擊配合,才能夠在最後獲勝。可日本海軍在經過長期戰鬥後艦隊損失慘重,基本失去了對美國海軍的反擊能力。面對美軍旨在困死各處日軍而發動的"飢餓"戰術,日本海軍尚且不能輸送足夠的物資補給,如今又何談對美國海軍發動反擊呢?但如果沒有海軍發動的戰略反擊,單純依靠陸軍在島嶼上的防守又能起到什麼作用呢?

當然,日本陸軍對於守島戰術已經練得爐火純青,各種防禦工事、地道暗堡可謂一應俱全,這對於美軍歷次島嶼攻堅戰都造成了極大的阻礙和損失。可是美軍也不是傻子,在獲得了塔拉瓦戰役的勝利後,美軍就對主戰場貝蒂歐島進行了修復,將其作為了登陸戰演習場,從中獲得了大量的經驗,加之美軍又針對每一次登陸作戰的經驗教訓進行總結,所以美軍在攻島戰術上也是日益精湛。更別提美軍始終把握著戰場的主動權,能夠投入絕對的優勢力量攻擊島嶼,那麼日本陸軍的守島戰術也就更缺乏價值了。

結語

天底下沒有不能打破的防禦,只要能夠投入足夠的兵力,花上足夠的時間和耐心,任何防禦都會不可避免的被打破。而美軍恰好擁有這一切,足以讓他們在島嶼攻防戰中打破日軍的防禦,奪下日軍苦心經營的島嶼。而對於日軍而言,防守島嶼並不能帶來任何戰略上的優勢,甚至戰術上的優勢都沒能帶來多少,所能帶來的只是無用的浪費兵力,因為許多島嶼根本沒遭到攻擊,美軍直線繞過了他們,轉而攻擊那些更為重要的島嶼去了。到最後日軍只能眼看著美軍突破了他們的島嶼防禦,將戰火帶到日本本土附近。

參考文獻:《太平洋戰爭》

《日本帝國海軍興亡史》

16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圖謀不軌”?美國秘密發射一枚120億元絕密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