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由於福建長期是革命老區(閩東蘇區),且距離當時的中央蘇區的核心瑞金距離不遠,因此在開國將帥中,來自福建的將帥為數也不少。這其中57位開國上將中,有3位來自福建的將軍,他們分別是曾任海軍司令員的葉飛上將、曾任空軍司令員的劉亞樓上將和曾任代理總參謀長的楊成武上將。

1988年9月我軍恢復實行軍銜制,上將成為最高軍銜。此後,共進行了28次上將軍銜警銜的授(晉)銜儀式,共計有188名高階軍官警官成為新一代上將,這其中,只有1位來自福建的上將——蔡英挺上將。

這樣算起來,我軍共有4位福建籍的上將。

葉飛上將

葉飛是菲律賓華僑,出生於1914年5月,出生地為菲律賓奎松省,菲律賓名為西思託·麥卡爾託·迪翁戈。祖籍為福建南安。他4歲時隨家人回國定居,1926年起先後在廈門中山中學和省立第13中學學習。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1928年,14歲的葉飛開始從事革命工作。1930年7月在廈門被捕入獄,出獄後,到福州繼續從事共青團工作,任福州團中心市委書記。1932年3月入黨。1933年5月率領工農自衛隊取得“霍童暴動”的勝利,後參與建立閩東革命根據地和紅軍游擊隊,任紅軍閩東獨立師政委、中共閩東特委書記。建立了閩東紅色根據地,堅持了極其艱苦的三年游擊戰爭,在閩浙邊取得沙埕、桃坑等戰鬥勝利,多次粉碎國民黨軍隊“清剿”,恢復和重建了閩東4塊游擊區。

抗日戰爭時期,歷任新四軍團長、江抗副指揮、縱隊政委兼副司令員、司令員兼政委,新四軍第1師1旅旅長兼政委、副師長、師長、蘇中軍區司令員,蘇浙軍區副司令員。參與指揮了黃土塘戰鬥、夜襲滸墅關車站、突襲上海虹橋日軍機場、半塔集、郭村保衛戰、黃橋戰役、車橋戰役、天目山反擊戰和蘇中地區反“掃蕩”、反“清剿”和反“清鄉”作戰等,參與開闢了蘇北抗日根據地。

解放戰爭時期,歷任華野1縱司令員兼政委、三野10兵團司令員、福建軍區司令員。率部參加了收復泰安、大汶口、膠濟路反擊戰和宿北、魯南、萊蕪、孟良崮、豫東、睢杞、濟南、淮海、渡江、上海、福州、漳廈等重要戰役和福建剿匪作戰。在孟良崮戰役中,受命率部分割敵人並參與組織總攻,各部隊密切協同,為全殲國民黨“王牌軍”整編第74師作出了貢獻。渡江戰役中,率領所部一舉突破國民黨軍防禦陣地,並爭取江陰要塞國民黨軍起義,為我軍順利突破長江天險起到重要作用,後率部解放丹陽、常州、無錫,切斷寧滬鐵路,佔領蘇州。

新中國成立後,1949年10月指揮金門戰役。1953年起歷任福建省委第二書記,南京軍區副司令員,福州軍區司令員,福建省委第一書記,福州軍區司令員兼政委、軍區政委。組織指揮了東山島防禦戰鬥,1958年指揮炮擊金門戰鬥。1975年1月任交通部部長。1979年2月任海軍第一政委。1980年1月至1982年8月任海軍司令員。1980年參與指揮部隊首次遠航太平洋,圓滿完成了中央軍委賦予海軍的我國向南太平洋發射運載火箭試驗任務。

1955年9月被授予上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7月榮獲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1999年4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5歲。

劉亞樓上將

劉亞樓,1910年4月出生,福建武平人。1929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9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

早年曾考入長汀省立第7中學。後任教於崇德小學,曾聯絡48名熱血青年成立“鐵血團”,並被推舉為農民組織“大青年會”領導人。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先後任紅軍班長、排長、連長、營長兼政委、支隊政委、團政委、紅1軍團第1師政委、師長。1936年6月入抗日紅軍大學學習,畢業後任抗日軍政大學訓練部部長。曾參加文家市、第二次攻打長沙和吉安等戰鬥、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和二萬五千里長徵、直羅鎮、東征戰役。長征中參加了突破4道封鎖線、強渡烏江、進攻遵義、四渡赤水、奪取瀘定橋等戰役戰鬥。

抗日戰爭時期,先任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教育長。1939年到蘇聯入著名的“將軍搖籃”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1942年畢業後,編入蘇聯紅軍參加衛國戰爭,戰場表現優異,被授予少校軍銜。1945年8月隨蘇聯紅軍進入我國東北參加對日軍最後一戰。

解放戰爭時期,歷任東北民主聯軍參謀長兼東北民主聯軍航空學校校長,東北野戰軍和東北軍區參謀長,四野14兵團司令員。協助林彪、羅榮桓組織指揮了三下江南、四保臨江、東北1947年夏、秋、冬季攻勢作戰和遼瀋、平津等戰役。平津戰役中,任天津前線指揮部總指揮,提出“東西對打、攔腰斬斷、先南後北、各個擊破”的正確作戰方針,指揮5個軍向天津發起攻擊,經29小時激戰,全殲守軍13萬人,生俘國民黨軍天津警備司令陳長捷。高度重視加強司令部機關的基本建設,舉辦參謀訓練隊,培養和提高參謀人員的業務能力,並組建測繪學校,訓練繪製軍用地圖的專門人才。

新中國成立後,1949年10月任空軍首任司令員。1959年9月任國防部副部長兼空軍司令員、軍委委員。1960年兼任國防科委副主任和國防部第5研究院院長。作為空軍首任司令員,受命組建了人民解放軍空軍。在空軍初創階段,主持制定了在陸軍基礎上建設空軍的正確方針,迅速組建了空軍部隊。朝鮮戰爭爆發後,參與組建志願軍空軍參加抗美援朝作戰,總結制定“一域多層四四制”的航空部隊戰術原則並取得驚人戰果,被美國人驚呼為“一夜間建立世界一流空軍”。朝鮮戰爭結束後,帶領空軍部隊擔負日益繁重的國土防空任務。提出“穩步前進、完成計劃、提高質量、保證安全”的飛行訓練方針;主持編寫空軍首批各種條令、條例、教材、操典和訓練大綱;先後領導建立空軍學院、空軍工程學院、高階專科學校、航空學校、航空預備學校等29所院校,為全面加強空軍正規化建設起了重要作用,使空軍部隊成為一支訓練有素、具有相當規模的重要國防力量。

1955年9月被授予空軍上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遺憾的是天妒英才,1965年5月7日因病在上海逝世,年僅55歲。他逝世後,中央基於他的突出貢獻,破例按照大將標準舉行追悼會,林彪主祭。

楊成武上將

楊成武,1914年10月出生,福建長汀人。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0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初中學歷。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1926年,12歲的楊成武考入福建長汀省立第7中學學習。畢業後參加了古城、四都農民暴動,任赤衛隊少年先鋒隊大隊長。1929年6月參加紅軍,任秘書、宣傳隊長、幹事、教導大隊政委、團政委、紅1軍團第1師政委、紅1師師長、師長兼政委。參加了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鬥爭和贛州、漳州、南雄水口、樂安宜黃、金資等戰役,參加了二萬五千里長徵、直羅鎮、東征戰役,長征中參加了強渡烏江、搶佔婁山關、飛奪滬定橋、搶佔臘子口等著名戰鬥。他和福建老鄉劉亞樓曾經長期是搭檔,堪稱“雙子星”。

抗日戰爭時期,歷任八路軍第115師獨立團團長、晉察冀軍區獨立1師師長、第1軍分割槽兼第1支隊司令員兼政委、冀中軍區司令員。領導開闢了恆山地區抗日根據地,恢復和發展了冀中抗日根據地。率部參加了收復淶源、廣靈、靈邱、渾源、陽原、蔚縣、易縣等7城的戰鬥和易淶戰鬥、晉察冀軍區1938年秋季反“圍攻”、雁宿崖戰鬥、黃土嶺戰鬥及百團大戰、1945年春、夏季攻勢作戰。在黃土嶺戰鬥中,所部擊斃了日軍“名將之花”獨立混成第2旅旅長阿部規秀中將,並斃傷日軍900餘人。1941年9月在河北省易縣狼牙山地區反日偽軍“清剿”中,所部湧現出“狼牙山五壯士”。1945年春夏季攻勢作戰中,指揮所部相繼發起任河、文新、饒安、子平河東、大清河北等戰役。

解放戰爭時期,歷任晉察冀軍區冀中縱隊司令員、晉察冀軍區第3縱隊司令員兼政委、晉察冀野戰軍第二政委,華北軍區3兵團司令員,解放軍20兵團司令員。率部參加了平綏路、大同集寧、張家口保衛戰、易滿、正太、青滄、保北、清風店、石家莊、淶水、察南綏東、集寧、包頭、平津、太原等戰役。

新中國成立後,歷任華北軍區參謀長,天津警備區司令員、京津衛戍司令部副司令員,華北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京津衛戍區司令員。1951年參加抗美援朝,任志願軍20兵團司令員,指揮所部參加了夏、秋季防禦戰役,1952年回國。後歷任副總參謀長,副總參謀長兼北京軍區司令員、防空軍司令員,第一副總參謀長、代理總參謀長、軍委常委兼副秘書長、軍委委員,福州軍區司令員等重要職務。

1955年9月被授予上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7月榮獲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2004年2月1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歲。

蔡英挺上將

蔡英挺,1954年4月出生,福建石獅人。1970年12月參軍。他從一名陸軍戰士幹起,歷經班長、排長、福州軍區司令部作戰部參謀、南京軍區守備某師副參謀長等多個崗位的鍛鍊。1996年,南京軍區在福建舉行規模空前的大演習,時任南京軍區司令部作戰部副部長的蔡英挺因在此次大演習的籌劃、組織中表現出色,被前來觀摩演習的軍委副主席張萬年看中,被選調給他當秘書。1999年,時年45歲的蔡英挺升任軍委辦公廳副主任,成為副軍級將領。2003年轉任南京軍區副參謀長,成為正軍級將領,時年49歲。一年後,他調任陸軍第31集團軍軍長。2007年9月任南京軍區參謀長,成為副大軍區級將領,時年53歲。2009年晉升中將軍銜。2011年任副總參謀長,成為正大軍區級將領,時年57歲。2012年轉任南京軍區司令員。2013年7月晉升上將軍銜。2016年2月,七大軍區正式成為歷史,他也轉崗任軍事科學院院長。

15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國軍悍將胡璉,章逢集大戰,中野三個縱隊沒打過整編11師一個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