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50年代,我國一群神秘的人員接到了一個秘密任務,他們需要前往一個秘密科研室,不能向外透露一點訊息,就算是自己的親人也不行。鄧稼先就是這批神秘人之一,為此,他不許離開家庭,與妻兒切斷通訊,並且消失在外界所有人的視線當中。
鄧稼先這一批科學家彷彿從此人間蒸發了一般,媒體報紙也找不到和他們有關的任何訊息。當時我國國際局勢惡劣,想要研發原子彈必須藏著掖著。大家都深知研發條件艱苦,但若沒有核威懾,我國將過得更加艱苦,在國際上沒有話語權。
鄧稼先出生於1924年,他的父親鄧以蟄與楊武之教授是好朋友,鄧稼先自然從小就和楊家的小少爺楊振寧玩得很好,兩人互相稱兄道弟,還曾都是崇德中學的校友。鄧稼先的家庭是書畫世家,但是他的父親卻告訴他,不能學文,一定要學理工,實業救國!
但是鄧稼先的讀書生涯被日軍入侵硬生生打斷了,初生牛犢不怕虎的他將日軍旗撤掉並破口大罵。他的家人害怕全家遭到報復,只得帶著他四處逃難。但就是在顛沛流離中生活,鄧稼先還是斷斷續續地完成了學院,並於1941年考入了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順利完成學業的他本可以安安穩穩留在北大任教,但他還是渴望學到更多的知識。於是1947年,鄧稼先前往美國留學。他只花了兩年時間就完成了三年的研究生課程,接著又只花了1年便通過了博士論文答辯,被人們稱為“娃娃博士”。
1950年,面對美國政府的利誘以及導師的盛情邀約,鄧稼先選擇了毅然回國。他去美國的目的僅僅是為了學習知識,而不是追求榮華富貴。他的留學生涯十分艱苦,經常吃了上頓沒下頓,但是國內的生活環境也十分艱苦。
回國後他就投入到了物理研究上,成為中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之一,同樣也也是中國原子核物理的開創者之一。1958年,十年內造出原子彈、氫彈和洲際導彈的任務秘密下達。鄧稼先也加入了這項機密任務,進入了大漠戈壁之中。
當時,中國想要研究原子彈是從零開始,就連外語資料就需要先由鄧稼先先帶領著大家先翻譯出來,才能著手研究。為了演算資料,所有都是三班倒,但鄧稼先作為理論部負責人卻不行。他常常通宵工作,還總是發愁一個太陽不夠用。
鄧稼先因此成為了“兩彈元勳”,並獲得了“兩彈一星功勳獎章”,但是這些榮譽卻都是被追授的。因為就在90年代國家給這些先驅科學家們頒發功勳獎章時,鄧稼先已早於1986年去世。
鄧稼先的離世也與原子彈有關,在一次原子彈行航投實驗中,降落傘出現了事故,原子彈墜地破裂了。必須要有人去到原子彈摔碎的地方將一些重要部件取回,這是鄧稼先唯一一次用院長的身份威懾眾人,他說其他科學家還年輕,這種任務讓他去幹就好。
鄧稼先回來後只是淡淡地說了句“沒事了”,但在隨後的檢查中發現,鄧稼先的內臟受到了極大的損害,但他還是堅持奮鬥在一線。沒過多久,鄧稼先就被檢查出了癌症,並經常吐血。
他的兄弟楊振寧回國來看望他的時候,他也是剛剛把嘴邊的血跡擦乾淨了,才照下那張合照。這樣一位科學家,被雪藏了62年,直到去世才被公佈出他的真正的身份,而他去世好幾年後,才獲得應得的榮譽,可歌可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