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儘管德國海軍潛艇部隊的實質並不是外表上的義務兵部隊,但鄧尼茨的手下從來不缺那些滿懷熱情想要成為海狼一員的水手。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經濟大蕭條造成的高失業率造就了大批失業者,德國海軍從而有機會招募到大批志願者,海軍方面甚至尤其注意招募那些有技術背景的新兵,譬如機械師或者冶金工人。

大戰爆發之前,海軍徵兵標準對新兵的年齡限制是17到23歲。應徵者們必須在登記表上詳細填寫個人情況,如:身高、體重、年齡、種族、政治信仰以及一些包括教育背景、技術能力、外語能力、運動素質在內的其他情況。除了遞交填寫好的登記表以外,還必須提供兩張登記照片以及志願證明,後者必須由警方提供以證明此人無犯罪前科,而且所提交資料完全屬實。此後不久,德國海軍的徵兵標準還加上了必須是純正雅利安血統和德國國籍的限制。如果上述審查得到透過,應徵者們還必須填寫一份問卷並接受當地醫療機構的身體檢查,尤其是確保合格的新兵具有健康的牙齒,因為在今後的海軍生涯裡是很少有機會接觸到牙醫的。

即便這一切都得以順利透過,審查也遠未結束,新兵們還必須到當地的軍事管理區登記處進行更嚴格的身體檢查和書面審查。這種嚴格的徵兵制度直到1941年才得到一定程度的放寬,許多並不具備一定技術背景的應徵者也得以批准入伍。在順利透過資格審查後,訓練才正式開始。 在遮蔽詞語執政的德國,完成基本教育的適齡年輕人都將在德國勞工局接受為期6個月的工程建設科目實習,這個機構在實質上已是一個準軍事化組織。完成實習的人就可以隨時準備被應徵入伍了。接到入伍通知的新兵將會得到一個印有個人編號的軍事通行證以證明德國軍人的身份,這將在以後相當長的時間內保持有效,除非其所有者戰死或退伍。

鄧尼茲視察潛艇部隊

德國人向來懂得宣傳工作的重要性,取得作戰成功的潛艇及其指揮官都被大肆宣揚報道,潛艇作戰王牌們的照片甚至被製成了明信片。戰爭初期海上力量佔據絕對優勢的英國皇家海軍在德國潛艇面前丟盡顏面,這也使得德國百姓們深受潛艇部隊官兵的鼓舞。德國最有影響力的軍事雜誌《訊號》和《德國海軍》經常將潛艇官兵的照片刊登出來,電影電視裡也常有報道。直到戰爭臨近結束,還有人願意加入潛艇部隊,其號召力可見一斑。



通常人們會認為,德國海軍的兵源多半來自德國北部沿海城市或大型海港城市,如漢堡和基爾。但實際上多半新兵來自德國中部,如薩克森地區。一個典型的新兵來自工人階級,接受過基本教育。很多潛艇部隊官兵甚至出身於中產階級家庭,少數來自軍人家庭。 被徵召進海軍服役者,得到的最高軍階是高階軍士長,為此必須簽定最少12年的服役合同,這比較適合那些志願長期效力德國海軍並希望有所作為的新兵們。隨著戰鬥經歷的不斷增長,軍階可能得以不斷提高,這也取決於士兵們在服役期間的表現和能力。

那些希望晉升軍官的人必須面臨更嚴格的訓練,服役合同將長達25年,所需具備的身體素質、智力和心理素質也是要求最嚴格的。基本軍事訓練結束後,候補軍官們將陸續接受3個半月的初級航海訓練、14個月的巡洋艦航海訓練、1年的海軍學院學習、6個月的專業技能訓練以及最後一年的艇上實戰訓練以獲取必要的作戰經驗和能力。未來的艇長要學習魚雷射擊課程,而對技術軍官則按照對潛艇機電長的要求進行全面系統的培訓。在軍官訓練結束後,已服役的那些潛艇還得進行一次徹底的試驗性訓練。在實際訓練中,都是以狼群戰術打擊假設的儘可能近似真實的有強大兵力護航的敵運輸隊,作為訓練的高潮而結束的。 軍官訓練相當艱苦,尤其是大量的體能訓練。這也使得德國海軍潛艇部隊軍官的年齡結構呈現出年輕化的特點。在大戰爆發初期,德國海軍潛艇軍官的平均年齡是27歲,並隨著戰爭程序的推進不斷降低,到了大戰後半段,其平均年齡甚至降到了24歲。

潛艇上計程車兵在用餐

戰前,德國海軍每年徵召13000人入伍,其中只有33%的人能夠透過潛艇部隊的資格審查,這其中又只有60%的人最終被潛艇部隊接收。到了1942年,海軍每年徵召42000人,大量的人員用來彌補東線戰場的損失,鄧尼茨的人員空缺卻一直得不到真正補充所以到了戰爭中期,真正的潛艇義務兵越來越少了。不過,儘管盟軍反潛能力得到逐步提高,潛艇作戰損失巨大,部隊減員嚴重,但潛艇部隊官兵的素質卻並沒有因此下降。1944年底,潛艇部隊對新兵的稽核透過率仍只有37%,證明潛艇部隊一直堅持人員素質要求的高標準。

德國海軍對潛艇部隊的建設和訓練工作始於1933年,當時的訓練機構是位於基爾的反潛技術學院。表面上來看,這個機構象是為培養反潛防禦專業人才而設,但實際上這就是德國最早的潛艇學院。學員在這裡將接受一系列潛艇的設計與建造、潛艇作戰專業理論、潛艇武器系統、柴/電推進系統理論以及逃生訓練等科目的學習。1935年,第一潛艇艦隊成立,艦隊中擁有U-7到U-12號潛艇(U-1到U-6號則作為訓練艇隸屬於位於諾伊斯市的潛艇學院),這些潛艇全部是II型近岸潛艇,人稱“獨木舟”。這樣,潛艇學員們擁有了更多機會來對潛艇專業理論知識進行實踐。1935到1937年間,潛艇學院的規模幾乎擴大了一倍。到了1939年大戰爆發時則乾脆單獨成立了德國海軍潛艇訓練艦隊。1940年4月,德國海軍潛艇訓練艦隊改編為第一潛艇訓練艦隊並在波羅的海建立了基地。7個月以後又成立了第二潛艇訓練艦隊。到大戰結束時,德國海軍共擁有4支潛艇訓練艦隊。在訓練中,對潛艇儘量進行類似實戰的下潛訓練,以及各種干擾試驗,如深水炸彈和航空炸彈的攻擊,直到主機和升降舵在水下航行中完全失去作用為止。



在戰爭初期,潛艇部隊的艇員都接受過長達6個月的潛艇作戰訓練,這比一般海軍士兵基本訓練要長的多。但由於此後作戰部隊迫切的需要快速補充人員的損失,訓練時間被大大縮短了,有時甚至減至兩個月。但需要指出的是,這只是平均數。有時因為緊急需要,有的新兵甚至未經必要訓練就被臨時抽調到一艘艇上,而有的新兵卻需要時間更長的訓練,直到戰爭結束前夕也是如此。艇員的訓練時間往往是由實際需要決定的。

資料顯示,直到1941年中期,潛艇部隊的艇員還能稱的上是義務兵,但隨著戰爭的逐步推進,德國海軍遭到的人員損失必須得到及時補充,陸軍和空軍的情況同樣如此。潛艇部隊的情況也許尤為嚴重,許多海軍其他部門的新兵未經必要訓練就被抽調到潛艇部隊。到大戰將近結束的時候,36%的潛艇指揮官都缺乏必要的訓練,人員的提拔、任命和調動往往都是權宜之計。許多新兵進入潛艇部隊並非真正出於本人的意願,可能唯一可以作出的選擇的是在哪種潛艇上服役--VII型,或是IX型潛艇。我們知道,VII型艇排水量較小,艇內生活不太舒適,而IX型排水量較大,艇內空間更為寬敞。但在緊急下潛的時候,VII型艇比IX型艇要快10秒鐘,這就大大增加了遭受攻擊時生還的機會。所以即便是選擇服役的潛艇有時也是難以抉擇的。

17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美國啟動制裁,土耳其國防工業遭重創,俄羅斯更難賣S-400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