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5日由葉飛率領的第3野戰軍第10兵團對廈門島發起了總攻,湯恩伯指揮的國民黨廈門守軍部隊,面對解放軍的猛烈攻擊,兵敗如山倒,隨後湯恩伯率領李良榮的第22兵團大約2萬人退守金門,至此廈門成功解放
面對退守金門的國民黨部隊,解放軍準備乘勢攻打金門,由於當時駐守在金門的守軍幾乎是殘兵敗將,以當時第10兵團計程車氣,打下金門不是問題,為此解放軍開始籌備對金門的總攻
然而部隊內部輕敵的思想也慢慢滋生,葉飛的第10兵團自從進入福建後,先後解放了福州、平潭、漳州、廈門等城市,節節勝利的戰績,讓部隊各級指揮員出現了輕敵的思想。這也為後面的金門失利埋下了隱患
第10兵團司令部透過對當前戰局的分析,把這次攻打金門的任務交給了第10兵團28軍,接到了作戰任務後,28軍開始了進行戰前準備,主要採取了以下措施:
1.敵我力量分析
想了解當前金門敵軍的守備情況,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審查在解放廈門時抓到的國民黨軍官,28軍的副軍長肖鋒負責審問國民黨軍官,透過審查,發現了一條重要的線索,在解放廈門的時候,出現了國民黨第12兵團的部隊,而當時國民黨第12兵團的司令員是胡璉,他此前駐守在廣東的汕頭一帶,而他的部隊出現在廈門,說明金門可能有12兵團的支援部隊。肖鋒立刻將這一重要資訊上報了兵團司令部
2.組織登陸船隻
攻打金門,最大的難題是透過船隻運送部隊,而當時28軍獲得的登陸船隻嚴重不足,加上部隊剛到這裡,還沒有於當地民眾建立良好的民情關係,缺少駕駛船隻的船伕,想把部隊一次全部運送到金門登陸作戰是不可能完成,最後部隊只能採取分批登陸作戰
3.收集情報
為了掌握更多金門敵方守軍的資訊,28軍加強對了對地方的無線電偵查,透過不間斷的偵查,28軍發現了一條重要的線索,透過對敵方的通話分析,金門的守軍可能在尋求支援
28軍司令部根據對敵方情報分析,判斷支援金門的國民黨援軍還在增援的路上
為了掌握敵方更多的資訊,28軍派出了大量的偵查員,負責收集金門附近海域敵方增援部隊的情況
然而這些準備工作,完全是陸地作戰的標配,而此時28軍要完成的是陸海登陸作戰,這是一種新的作戰方式,對於他們來說還沒有掌握新的作戰方法,雖然之前成功解放了平潭,但是那次戰役戰役,剛好遇上了颱風天氣,視線能見度低,船隻被颱風刮上了島嶼。可以說28軍沒有陸海作戰的經驗,他們的缺點也完全暴露出來了:
1.無法準確獲得金門守軍的防禦部署由於地理位置的原因,無法抵近觀察敵方的戰役部署,對金門附近海域的不熟悉,敵方是否在登陸海域部署水雷、障礙物以及敵方的武器裝備等這些都完全無法掌握
2.無法掌握敵方有多少增援部隊由於金門島的地理位置,國民黨的增援部隊是通過水麵艦艇進行運送兵力,28軍無法準備預估點的增援數量
3.敵方的空中支援由於當時的金門處於重要的地理位置,對方完全可以透過制空權控制島嶼,制空權的缺失也是阻礙28軍的一個重要因素
透過對敵我情況的分析,28軍在戰役前,我們準備的是一場缺少關鍵情報資訊支撐的戰役在總攻發起前,28軍的前方情報偵查人員反饋了一個重要的資訊,敵方的支援部隊已經登陸大小金門。至少2個團,具體支援人數不詳,此時在兵力上,已經超出了28軍
獲得了這個重要情報後,28軍副軍長肖鋒立刻上報了兵團指揮部,由兵團司令部做出決策。
最後兵團司令部做出了,敵方增援部隊剛登陸,還無法進行有效的部署,繼續按原計劃執行,總攻任務不變。
隨後,28軍在這樣的背景下,對金門發起了總攻,隨後戰役也朝著不利於我軍的方向發展主要表現為:
1.前方沒有師指揮部由於當時登陸船隻嚴重不足,部隊只能分批次登陸,第一批次登陸的都是各團的參戰部隊,分別有:251團、253團、244團、246團,而第二批部隊沒有等到回援的船隻,當時由於登陸的船隻在金門附近海域擱淺了,隨後被國民黨部隊都炸燬了,第二批的部隊無法獲得支援,師長鍾賢文和政委王若傑都在等待回援的部隊。至此,在沒有師部指揮的情況下,登陸的各團團長只能各自指揮部隊進行奮戰。
2.缺少重武器由於陸海作戰,我方部隊只能在登陸金門時獲得陸地火炮的支援,由於隔海,火炮的支援力度有限,而國民黨守軍有很多重武器起加入了戰鬥,轟炸機 、裝甲部隊、軍艦、炮艇、坦克而我方部隊沒有後續的重火力支援
3.敵方增援部隊超出我軍
在隨後的戰爭中,敵方的增援部隊加上已有的守軍約4萬人,而我軍登陸作戰的就只有8000多人,雖然我軍孤軍奮戰,頑強抵抗,但最後寡不敵眾,大部分都英勇犧牲了
金門戰役的失利,是一次深刻的教訓,在沒有完全做好準備的情況下,不能打
這次戰役也讓我軍深刻的認識到了陸海作戰的重要性,有了這次教訓,我軍各級指揮員痛定思痛,總結失敗經驗,在後續的陸海作戰中,取得了巨大的勝利,用勝利來告慰在金門戰役犧牲的英雄們!